满腔热血,几多感慨
——读长篇小说《大漠祭》有感
孔会侠(河南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评论家)
尽管《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没有灵气的飞扬,但在许多作品越写越轻的时候,它却是沉甸甸的铅块,在我的心头砸下一个坑,打上深深的烙印。小说中,雪漠赤情打量着西北大漠里苟延残喘的亲人们,为他们的遭遇感慨万千。他们不怕苦累,终年辛劳,却挣不来糊口的钱粮;他们朴实善良,却遭受着命运的重击。人生,是苦难的叠加吗?农民,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为什么过着与千百年前并无二致的日子呢?雪漠含泪思索,不断追问,力图给出自己的答案。雪漠身上,有令人肃然起敬的东西,那便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父老的无限挚爱。在许多作品如过眼烟云时,《大漠祭》却以其大气与实在,如一曲悲歌,弹在我心里,成了翻滚不断的旋涡。
“一切生命,在其本质上皆为痛苦。”①叔本华如是说,他认为从普遍意义上说,人生是不完善的,总有或多或少的阻挠与坎坷。痛苦是人生中的肯定性因素,快乐只是否定性的刹那。照此论断,正因为西北农民的坎坷过多,才使苦难成为无限,快乐成为一闪。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②但张爱玲的“人生”起码有华丽的外表,而西北农民的人生不仅内里隐忧层层,外表更是千疮百孔,如西北的沙漠,无丝毫的瑰丽色泽,只是一望无际扑面而来的尘沙,底色是绵延无尽的苍黄。
小说由顺子一家的生活片断组成。顺子夫妇、儿子憨头、灵官、猛子、女儿兰兰、儿媳妇莹儿,同时交叉其他人的故事,“新写实”般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琐屑细节中,更见其生存的举步维艰。他们没有一人有舒展的生命,都是皱巴巴干枯的叶子,随风飘落,每个人都有无尽的辛酸,都有实实在在的不幸遭遇横在眼前。看看顺子一家接踵而至的都是什么:打井交钱,憨头看病,猛子和双福女人出事,带崽母猪死亡,村里打了半截的井坍塌,农田大旱,引弟冻死,憨头肝癌早逝,兰兰要离婚,灵官受挫不知所终,莹儿整日傻坐……这是何其不幸的人生!物质贫困已使他们难以维持生计,心灵创伤更使他们愁眉紧锁,永难释怀。他们承受着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重压,这重压像一堵逐渐下坠的墙,无论他们如何抵抗,终究还是耗尽心力无计可施,只有被彻底压垮。
这是一曲人生的悲歌,从遥远的西北破空而来,唱着不尽的凄凉与沧桑。正如雪漠所说:“我只想平平静静地告诉人们:西部农民父老就这样活着。活得很艰辛,但他们就这样活着。”③我们应该记住,有大多数的中国农民,就这样生存在远离繁华的角角落落。
“人活一世,日益操持于欲望需求之中,终日奔走于忧虑烦恼之途,诚惶诚恐地为其生存殚精劳神。”④人生就是如此不幸,书中人物的命运就是这么惨戚,使人难以直面。他们勤劳善良,吃苦坚韧,却衣食堪忧;他们有健壮的体魄,有放鹰的智慧与猎狐的高明,却没有基本的生存保障。父辈如此,儿孙并无改观,他们用祖祖辈辈相同的命运震惊着我们,他们用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敲疼了我们。
雪漠是大漠的赤子,是大漠人民的赤子。他深情地“哀其不幸”,同时又满腔热忱地歌颂着西北农民人情的淳朴,心地的无私。这是一群绝不劣等,相反更能令人称道其为人的人们,他们绝少利己,更多利人。五子有病,大家纷纷捐钱(节衣缩食省下的钱,分量最珍贵),体现了品性的高洁;灵官与莹儿名为叔嫂,却追求着激情的真爱,体现着意志的自由;双福女人宁可“上刀路,走绳路”,决不低头要双福的二十万,体现了尊严的高贵;顺子夫妇全心为儿子打算,为女儿挂牵,体现了亲情的无私……他们就这么可敬可爱,这么可怜可叹。
雪漠写道:“我的所有偏激,就源于对生命的感悟,对待朋友和亲属,我总是恨铁不成钢。”⑤他对他们爱有多深,怨就有多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他们深受地理环境、自身素质、社会条件等各种因素的拘囿,让他们怎么去争取命运的改观,生活的改善呢?他们在强大的现实局限与渺茫的改变机会面前,那么弱小,实在缺乏反抗的能力与信心。“每一个个体的不幸似乎出自一种突发的例外事例;但是,一般意义上的不幸,却是出于必然的法则。”⑥他们的悲剧是有许多原因的,并不仅仅是他们身上的懦弱与愚昧,还有深层的控制力量在起作用。他们是被迫地承受着命运,没有主动的能力与选择机会。身处荒漠,他们贫穷。“物质生活的贫困,必然会制约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精神境界的提高。”⑦并且父一代文盲,子一代亦多为文盲,没有知识,便失去了认识世界、抓住时代的可能性。他们无所依托的时候,只有依靠迷信,但是迷信的习惯又侵蚀了他们反抗苦难的勇气和信念,多了在现实面前自觉的忍耐与顺从。
我苦苦思索,在二十一世纪来临,外面世界改天换地的时候,新世纪的农民为什么仍承传着千百年的习惯,隔绝了与大时代的联系?再没有比农民更深刻地表现出民族性格的了,再没有比农民问题更能反映我们的时代问题了!“封建社会的性质只要求其成员具有屈从权威的心理意识,及尊重和钦慕他们的优胜者的心理。”⑧我们的农民这一群体仍保持着封建时代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这便是悲剧的内因所在。他们头脑中有许多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死的孩子都是女娃”,宁可倾家荡产也要生个男孩儿。顺子夫妇疼爱女儿,但为了给憨头娶个媳妇,宁愿让兰兰换亲,这不是封建的传宗接代思想是什么?他们是心疼女儿,可他们也葬送了她的青春与幸福。他们为什么愚昧,为什么落后,为什么迷信?时至今日,我们对广大民众的启蒙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教育也远远不够。憨头等儿子们仍承继着父辈的生活方式与意识习惯,要切断他们与陈旧时代的联系,要用教育把新思想、新知识注入新一代的头脑中,把新生活方式呈现于他们心中,让他们对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有清醒的认识,通过这些努力,代代相传的,便不是愚昧与落后,贫穷与无知了。
他们仅仅是在思想与生活习性上因袭了几千年的方式吗?等级,在我们这个时代,仍很明显。在社会等级上他们所处的仍然是与封建社会一样的最底层,他们周围仍有不少官僚使他们承受着歧视与压迫。大旱之年,农民浇地,水管所的人要收水钱,并且还需要请吃送礼方“千呼万唤始出来”。作为基层干部,这些人无视百姓疾苦,更谈不上与人民休戚与共。上粮时节,粮所的人任意降级压秤,拿百姓血汗当儿戏……基层干部还体现着千百年的官僚作风与习性,农民的地位与状况又能好到哪里去?被权力控制着的农民,久而久之就有了低眉顺眼的习惯。但是他们应该接受的是帮助和启蒙,而不是这样的礼遇,是外界武断地切断了与他们的联系,而不是他们自己。
《大漠祭》是一曲真正的悲歌,悲从作者心中来,悲到读者心中去。这是一曲令人感慨万千的时代悲歌,这首歌,唱着我们民族的悲痛,唱着广大农民的辛酸。
向雪漠的赤诚致敬!他的满腔热血,不仅为西北农民奔涌,更为整个民族澎湃,为这个时代担忧。他的写作,是对当下文坛的洗礼。“在当下这个以抽空痛楚为代价的时代,写作竟变成了一种轻松的事业,一个巨大的苦难消解机制。”⑨我们的生活就真是到处莺歌燕舞吗?不,《大漠祭》告诉我们,民生仍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痛苦。那些闭着眼睛自我沉醉的作家,那些摇摇摆摆,在生活细节处哼哼唧唧不痛不痒的作家,“让无病呻吟或熟视无睹退场,让每一双睁着的眼睛都来发现生活的屈辱与沉重”⑩吧。
注释:
① 叔本华:《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
② 张爱玲:《天才梦》。
③ 《大漠祭》序言。
④ 叔本华:《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
⑤ 《大漠祭》后记。
⑥ 叔本华:《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
⑦ 弗洛姆:《人的呼唤》。
⑧ 弗洛姆:《人的呼唤》。
⑨ 谢有顺:《活在真实中》。
⑩ 谢有顺:《活在真实中》
(刊于《当代文坛》2004年第1期)
雪漠文化网 智慧更清凉! 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