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读者出版集团、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省广电集团主办,敦煌文艺出版社承办的《5.12大地震在陇南》《村情》《大漠祭》在兰州举行作品研讨会。
会上来自甘肃的作家、评论家对以上三书做了高度评价。以上三书均由敦煌文艺出版社精心打造,冲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精品力作。
《大漠祭》
《大漠祭》在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前已经在社会上掀起了阅读高潮,其社会意义已经为读者所公认,是近年来在甘肃文学界为数不多的优秀长篇小说力作,曾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初评书目、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荣获"敦煌文艺奖"一等奖、荣获甘肃"五个一工程奖"等。作为甘肃本土作家的优秀作品,敦煌文艺出版社认为出版这样的小说是本地文艺出版社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本土作家作品的关注和支持。基于以上认识,文艺社领导对本土的知名作家和优秀作品开始了广泛的联系和搜罗,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大漠祭》。
本次出版特色:《大漠祭》于2001年1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本次出版是在作者大量修改的基础上的修订再版。从字数上来看,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出版的字数为368千字,而本次修订再版的字数为530千字,超出原版字数162千字,修订文化多出原版文字的。从内容上看,本次再版突出了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加强了西部农民的生活现状的描摹,淡化了对落后文化的宣扬;加强了对改革开放之初的先进文化的宣传,更加淡化了农民对官场的不满情绪宣泄;加强了"走出去、寻找新出路"的新思路的充实,加强了对愚昧的农村病态习惯的渲染。至于本次修订后在小说创作手法和思想主题上的特色在后有专门详述。
小说内容简介:长篇小说以西部的凉州为背景,写老顺一家在贫困的生活重压下苦苦挣扎的庸常的生活画面。没钱给儿子娶媳妇,只好换亲;没钱度日只好进沙漠打猎;儿子生病,得不到彻底治疗,最终在无奈之下死去;儿媳妇莹儿在丈夫死后面临着改嫁和留下来的两难选择;二儿子和莹儿之间的别样爱情难以割舍;小儿子和别家的女人偷情被发现;上缴公粮当中,别人偷粮被老顺发现、凭良知举报并因此遭难,如此等等的生活画面使这些生存在凉州边缘村庄的人们面临着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抉择。他们和命运抗争,以期过上富足的日子,但是,每每生活给他们劫难,天灾人祸总是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一家人还是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雄奇的大漠风光,激烈的矛盾冲突,奇特的民俗风情,探险般的瀚海游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沉重艰辛的生存现实,原始森林般的生活容量,加上作者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使作品具有震憾人心的艺术魅力。
小说特征:
一、长篇小说《大漠祭》再现了变革时代的中国西部农民的生存状态,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大漠祭》作者雪漠不管是有意或无意,写作风格还是比较靠近现代,这就是对存在、对生存的一种认识。雪漠的小说中,没有简单地去诠释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思想,没有很生硬地迎合某种声音,也没有用官僚化的思想来诠释农村生活。它身上,再也找不到上世纪农村革命史诗像《创业史》这类作品的影子。它只写了河西走廊农民一年四季的艰辛生活,这种生存被写得非常鲜活:他们存在着,他们沉默着,他们已经习惯了几千年的这种生活。小说表现的强劲程度,是当下很多作家所不及的。作者对他所描写的生活非常熟悉,他不需要专门去搞一种寓言化的写作或者形而上的概括,或者整体象征,它本身就有一种象征意义。
按照惯性的思维,一部文学作品必然要有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一定是在文章当中暗示过的,或者是人物的语言当中代言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的思想性往往会受到当下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世俗的阅读当中,人们对于思想性的过度期待或者过度反感总是会对作家的创作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或左或右,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不罕见的,甚至很多。那么,《大漠祭》属于那种情况呢?
责编曾经问过不少的朋友和老师,《大漠祭》表现了什么主题?皆曰不可云云。说实话,看过了一遍《大漠祭》可能不会对他的主题有多么深刻的认识,但是再三看过,并且仔细考量后,你会觉得不可云云是有理的。
小说洋洋七十多万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西部的一年。(作者语)那么,一年能够写出什么呢?一年的吃喝拉撒睡,一年的油盐酱醋茶。
那么究竟写的是什么年代呢?是中国西部的改革开放之初的农村。这个时候农村有了所谓的万元户,就如小说当中的人物"双福";有一时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众多人物,如顺子;还有滞留在过去状态下的人物,如"神婆";还有正在思考改变现状的人物,如主人公灵官;还有投机人物,如双柱;在女人圈里,也有敢于走出去的人物,如月儿;还有类似于祥林嫂一样的人物,如兰兰,等等。凡此种种的人物正是典型的八十年代初西部农村的代表人物,之所以他们如此活灵活现,是因为那个时代造就他们的形象,这部小说如果说在塑造人物上面算是成功的话,那么,小说中的人物所反映的那个时代在小说里面的反映也是成功的。一部文学作品能够记录一个时代,它还需要什么样的思想呢?这个时代如果是一个有思想的时代,那么作品就是有思想的作品;如果这个时代是一个集体无意识的时代,那么这部作品就是记录这种无思想时代的作品,这部小说的思想性也就正在于此。
还有小说所表现的另一种思想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就是对变革时代种种劣迹的批判。双柱卖粮时是喜悦的,而顺子卖粮时是苦恼甚至愤怒的,什么原因呢?是两种思想再次斗争的结果。这就是变革时代的矛盾。对农民致富之后出路的深度思考是小说作家的又一次煞费苦心的经历。
读完这部小说我们都会觉得一种压抑,一种沉重。但是,没有压抑和沉重,哪来出路?小说的主人公在不停地叩问自己,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家乡的出路在哪里?种种生活的现状告诉他,并不在脚下,是在重新寻找后的脚下。他见证了医院索要红包不顾人命的现情;他见证了粮站收购粮食隐私舞弊的不公平;他见证了阴差阳错的爱情的不公平;他还见证了固守贫穷和道德良知的瘸五爷的结局;他还见证了旧有的传宗接代的思想致死人命的事件,等等,那么在这样的境遇下,他还固守在那里,那就是小说的不真实了;而走出去了恰恰是小说的真实,也是摹写历史的真实,这样看来,小说的主人公是有思想的,小说的主题也是明显的。
二、小说具有可贵的人道立场和人民立场。
小说作者雪漠面对西部的大自然、面对西部的生活于困境中的人们是充满感情的。对于西部的天空、大地、沙漠、草木、鸟兽,他都那么熟悉,都跟他们建立了一种形照神交的亲和关系,让我们看到了普里什文对俄罗斯大地熟悉的那种程度,那怕是一只麻雀,那怕是一条蛇,他都会带着一种非常亲切的,非常熟悉的眼光和态度去观照它,去描述它。雪漠对沙漠的那种景象万千的、富于变化的景观的描写,就目前出版的小说和见诸文字的东西,几乎很少有比他写得更丰富的。雪漠试图写出西部的非常贫瘠的条件下,人们所承受的肉体折磨和内心痛苦。体现的是一种很可宝贵的人道立场和人民立场,和对苦难的密切关注的叙述态度。
三、极富张力的西部本土语言和作者笔下的文字具有不可复制性。
在当下文学将相当多的篇幅交给缠绵、温情、感伤、庸常与颓废等情趣时,雪漠那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字,对于我们的阅读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冲击力。西部风景的粗砺与苍茫,西部文化的源远流长,西部生活的原始与纯朴以及这一切所造成的特有的西部性格、西部情感和它们的表达方式,都意味着中国当代文学还有着广阔而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雪漠关注的不仅是西部人的生存方式,他还想通过对特殊的西部生活与境况的描绘,体会与揭示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在目前文学叙述腔调日益趋于一致之时,雪漠语言风格的特色显得更为鲜明。短促有力、富有动感的句式,质朴而含意深厚的西部方言以及西部人简练而直率的言说方式,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审美感受。在将知识转化为写作素材时,如何达到融会贯通、不着痕迹的境界,这应是雪漠的考虑。
四、描摹出了高于西部小说的经典时代画卷。
《大漠祭》之所以感人,在于小说中的人物命运的曲折和艰辛。在近年来的西部小说中,《大漠祭》是最杰出的。那份本色,那份真实,那份掩漾于贫困与苦难中的生命激情与青春浪漫,在小说渐渐被当作一种纯粹的技艺或说教的工具的风气中是极罕见的,它目前所获得的荣誉,恐怕仍不孚它的实际。一个作家不管平素写什么,怎样写,但最终还是得为自己写本书,写本对得住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想象的书。读完《大漠祭》,便会明了作者的用心良苦。从后记中的话看,作者也明确意识到了他的使命和作家的责任。《大漠祭》是从作家心底流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它是一本完全对得起良心的书。虽然它确实写的是西部生活,但近年来的一些评论将它定位"西部小说"的层面上,多少还有点贬低了它的价值,这部小说应该是一部高出了西部、能够代表中国农民在变革时代的心路历程的代表作。
获奖情况:小说荣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优秀图书奖"、"上海图书一等奖"、"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文艺图书一等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初评书目,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荣获"敦煌文艺奖"一等奖,荣获甘肃"五个一工程奖"、"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00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排名全国第五),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 入选"2000年中国文学年鉴"、荣登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专家推荐排行榜"(排名全国第三),被选入"1976-2000年中国新文学大系",成为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和硕士研究专题、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等数百家媒体进行了评介,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小说和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已被改编拍摄为二十集电视连续剧。
内容简介和推荐意见:
《大漠祭》是一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娴熟地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西部的凉州为背景,写老顺一家在贫困的生活重压下苦苦挣扎的庸常的生活画面。没钱给儿子娶媳妇,只好换亲;没钱度日只好进沙漠打猎;儿子生病,得不到彻底治疗,最终在无奈之下死去;儿媳妇莹儿在丈夫死后面临着改嫁和留下来的两难选择;二儿子和莹儿之间的别样爱情难以割舍;小儿子和别家的女人偷情被发现;上缴公粮当中,别人偷粮被老顺发现、凭良知而举报并因此遭难,如此等等的生活画面使这些生存在凉州边缘村庄的人们面临着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抉择。他们和命运抗争,以期过上富足的日子,但是,每每生活给他们劫难,天灾人祸总是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一家人还是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雄奇的大漠风光,激烈的矛盾冲突,奇特的民俗风情,探险般的瀚海游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沉重艰辛的生存现实,原始森林般的生活容量,加上作者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使作品具有震憾人心的艺术魅力。
翻开《大漠祭》,您首先便会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呼之欲出的人物,鲜活的生活场景,个性化的语言。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生活底蕴。正如此,该作品真正意义上再现了西部农民艰难而又心酸的生活现状以及西部农村现状。它只写了河西走廊农民一年四季的艰辛生活,这种生存被写得非常鲜活:他们存在着,他们沉默着,他们已经习惯了几千年的这种生活。小说表现的强劲程度,是当下很多作家所不及的。作者对他所描写的生活非常熟悉,他不需要专门去搞一种寓言化的写作或者形而上的概括,或者整体象征,它本身就有一种象征意义。
《大漠祭》真正感动我们的是对中国农民精神品性的深刻挖掘。它承继了我国的现实主义创作的优良传统,包融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的正视现实人生的勇气。它不回避什么,包括不回避农民负担问题和大西北的贫困现状。它的审美根据是写出了生存的真实甚至是严峻的真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真正激人奋进的作用。雪漠试图写出西部的非常贫瘠的条件下,人们所承受的肉体折磨和内心痛苦,体现的是一种很可宝贵的人道立场和人民立场,和对苦难的密切关注的叙述态度。
雪漠的语言极具地域特色,心理描写也十分细腻,人物刻画颇见功底,特别是对西部女性的描摹相当传神,这都是应当充分肯定的。雪漠面对西部的大自然,面对西部的生活于困境中的人们,他是充满感情的。对于西部的天空、大地、沙漠、草木、鸟兽,他都那么熟悉,都跟他们建立了一种形照神交的亲和关系,让我们看到了普里什文对俄罗斯大地熟悉的那种程度,哪怕是一只麻雀,哪怕是一条蛇,他都会带着一种非常亲切的,非常熟悉的眼光和态度去观照它,去描述它。雪漠对沙漠的那种景象万千的、富于变化的景观的描写,是非常到位的。
《大漠祭》忠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家西部农民一年的生活";以憨头的死为心爱的弟弟建立了一座心灵的纪念碑,书写便是一种铭记;以灵官在孤独之中艰难顽强地跋涉,诞生了西部荒漠上的"我"。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既是西部农民现时代的典型,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画廊里独特的"这一个"。
转载:http://www.gs.xinhuanet.com/xinqingyz/2009-06/26/content_16924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