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这里看不到哭天抢地,也没有悲痛欲绝,大家从四方赶来,赴逝者今生的最后一约,就如同一场家庭聚会,在送一位游子远行,多好!
(摄影:陈亦新)
天地藏寺(中)——暮光中的风马旗(14)
文\陈亦新
朋友供饭那天,我们如约而至。在我的印象中,那天阳光非常灿烂,如无数跌落的水晶,天空也高远清透,湛蓝一片……我的眼睛仿佛被清泉洗过一般,看到的世界纯净的没有一粒灰尘。
在路上,远远地看到寺院,发现今天的它与往日截然不同,没有寂静如水的空荡,也没有风吹残月的孤独,它屹立于山间,如一头充满佛慢的雄狮。喇嘛们的假期已结束,现在全部归来了,他们洒落在寺院的每一个角落,或走或停。那绛红色的僧袍,远远望上去,如一团团跳跃的火。
“供饭”,听起来很简单,但确实也要费一番周折,而且花费不小,是一件相当隆重的事。根据我之前的了解,我的朋友做了以下准备:首先,给五百多僧众每人供养三十元人民币,还有一个大饼和二两酥油;其次,为所有客人准备一个大饼和一两酥油,并布施十元人民币,这次来的客人共有三百多人。除此之外,还有一顿正餐,叫“酥油米饭”。朋友告诉我,这顿酥油米饭共需要一百斤大米和一百二十斤酥油,还有若干的大枣、葡萄干、曲拉、蕨麻、核桃仁等,所有的材料,都必须要最新鲜的,这样做出来的酥油米饭才好吃。我问他,有这么大的锅吗?他笑笑说,寺院的锅很大,有一人深呢。
我悄悄地为朋友算了笔账,此次的花费差不多是他一年的收入。朋友说,他是家中的次子,没有继承家产的资格,不过在县城有份稳定的工作。按理来说,供饭这样的事应该由他的哥哥来承担,但是他想为母亲做点事,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为母亲在寺院供个饭。朋友还说,其实供饭,不仅仅是为了母亲,更是为了父亲,这样多少会让老人家安心。朋友是个老实人,性格很直率,但说这些话时低着头,声音很小,一脸黯然。
今天的寺院里,除过喇嘛们,还有许多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族老乡,他们应该是朋友的亲戚。现在的一些藏区,除过老年人,其余的青壮年们平时几乎不穿藏服,他们被汉化的很厉害。我曾与一位藏族学者聊天,他对这样的现状忧心忡忡。他告诉我,一些藏族地区,根本看不到藏族文化,孩子们连藏语都不会讲。他怕不久的将来,藏族文化真的会慢慢消失。我相信他所讲的,但是今天的所有来客都穿着藏服,这让我感到了一种浓烈的民族气息。
(摄影:陈亦新)
朋友看到了我们,远远地迎了上来,将我们带到一个小院内。朋友告诉我们,这个小院便是客人们休息的地方,今天会有两顿饭,一顿是大饼、酥油奶茶和炒面,另一顿是酥油米饭。酥油米饭是今天的主餐,当地人最喜欢吃了。但同行者听说一百斤大米,竟然用了一百二十斤酥油,觉得这种吃法真是不可思议。休息的这间小院很简陋,院子当地摆着几根木头,客人们都坐在木头上。也许这样的活动很少有外来者参加,所以我们的出现,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人们目光闪烁地偷看我们,然后窃窃私语,尤其几个小孩子,都笑出了声。
这些藏民们相当淳朴,总是微笑着。我们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反而觉得很融洽。我试着与旁边的小孩子聊天,他们很害羞,我忽然觉得他们脸上的高原红,也许不是晒红的,而是羞红的。还有一个女孩子,在人群中很显眼,我并不是说她有多漂亮,而是她身上散发着一种藏族少女特有的气质。我想给她拍张照片,于是征求她的意见。她既不同意,也不拒绝,只是抿着嘴笑。后来,她怀中多了一个婴儿,还不停地逗着婴儿“咯咯”地笑。我吃了一惊,说她看起来年纪不大,却已经有孩子了。母亲笑了,不让我乱讲,说人家还是个姑娘呢。我问母亲怎么知道的,母亲说,你看这个女孩子的腰带是灰色的,那是用牛毛编的,说明她未婚,已婚妇女用的是绸带。我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果然如此。
不久后,小院内坐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大家吃着炒面,喝着奶茶,其乐融融。我也静静地坐在人群中,感受这份祥和,甚至在某些瞬间忘记了朋友母亲去世的事。是啊,这里看不到哭天抢地,也没有悲痛欲绝,大家从四方赶来,赴逝者今生的最后一约,就如同一场家庭聚会,在送一位游子远行,多好!
(续)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