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大众文化”如何反噬“大众”

2014-03-29 18:58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陈轻舟 浏览:51810109
内容提要:所谓“看不懂”的不应该是票房,而是价值观混乱,打着现实主义旗号来扭曲现实。

 

谈谈那些被忽视的国产“青春情色片”

  近年来国产电影井喷式的高票房接连打破纪录,同时也伴随着探底式的口碑沦陷。近期《白日焰火》斩获戛纳金熊奖,让不少电影人大为感叹说,幸好有一些电影是能赚名气的。然而,票房论终究是商业社会的主流力量,这无可厚非,问题只是在于牺牲的是电影品位。也因此,许多电影人对近年国产电影的现象连呼看不懂,不明白。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这些正经科班出身的导演、影评人,怎么会看不懂这里面的逻辑?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粉丝电影,迎合一部分群体的观影趣味,这所谓的一部分,放在偌大的中国市场,可就相当可观了。所以,当无数制片人在网上抱怨演员成本占据了整部电影的多数,影响质量,以至于部分导演也声称要抵制大腕明星的时候,他们也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最后仍然迫于市场需求而采用当红明星,即便电影最终出来遭遇“骂战”。

  市场需求便成了一个可怕的怪物,它真实存在,又并非“主流”价值观,然而它却主导了电影风格,影响了许多人的观影趣味。本文要说的对象,就是一类被许多专业影评人所忽视,被导演、编剧们所鄙夷的国产电影。这个类型的国产电影常常给自己打上“青春电影”标签,但究其内在,我更愿意称之为“青春情色片”。

  这股风潮大约兴起于2011年,以管晓杰《青春期》为标志,迅速引发滚雪球式的跟风拍摄,之后接连被送上各大视频网站点击排行榜的是《潜规则》《莫陌》《绿茶妹》《爱爱囧事》《上位》《海天盛宴》等等,它们有着相似的制作团队、相似的演员、相似的剧情以及相似的营销。其制作团队,一般并非是知名电影学院出身,像管晓杰,是以娱乐产业运营工作为起点,他熟悉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市场营销。而演员,大多是年轻貌美、身材傲人的“白富美”,她们扮演的,不是无知女学生,就是刚踏入社会的清纯女性,一心想着不劳而获,因受到金钱诱惑而成为情人、“模特”以及“演员”。应该说,这些影片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可言,只有一个套路,即单纯女生如何爬上“白富美”位置,最后又被抛弃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也并非是情节,而是无处不在的展现青春肉欲,展现奢靡的诱惑。也正是因为这些“展示”,造就了它们的集体成功。电影营销也很简单,由于成本小,这类电影一般不走院线,观众一般不会愿意花可以看好莱坞大片的价格去看这类片子,即便进了院线,也是“游击作战”,挤不进黄金档。那么它们的出路就是以标准时长电影假借“微电影”名义进驻各大视频网站,靠点击率与植入广告来盈利。

  事实上,这是绝大多数“青春情色片”的做法,不仅因为可观的点击率转化为利润率,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对于这种渠道的电影,广电总局对其审查要比院线电影宽松得多,负责审查的权利大多下放到了视频网站身上,而视频网站岂能错过这样博人眼球的影片?当然放任其发展,还可以收费播映,大赚其利。

  在许多网友眼里,这些影片满足了“眼福”,只是休闲之余随意看看的消遣,但在影评人眼里,这些影片多被斥责为荒唐至极,甚至不愿叫它们为“电影”,恨不得给它们打上负分,对其评论也毫无兴趣。这三年来,我本以为它只是个别现象,会大浪淘沙般随波逐流,但没想到如今再看,它已然雄踞一方,甚至强势占据了点击率前位。可以想见,有多少人为它贡献了动力,也可以想象,这类影片所展示出的价值观影响了多少观众趣味,甚至是未成年人的价值观。

  这也绝非是惊人之语,我们看这些影片名字就知道,“青春情色片”的题材紧跟社会热点,在未成年人早恋、未成年怀孕话题成为新闻热点的时候,《青春期》出来了,影片中的班花美艳性感,时不时就摆弄身姿,任何男生见了都魂不守舍,而班级里的女生,大多长着一副三十岁女性的脸庞———至少剧组没有真的让女学生来饰演———补了厚厚的粉底,并随时准备去勾引男学生,而男主人公必然是卑微的,幻想着能吃了“班花”,最终他在一次流氓调戏班花事件中英勇救美俘获美人心,实现了梦想。原谅我用这样的词,因为影片的确是这样表现的。《青春期》一共拍了4部,点击率超过亿次,这意味着什么想必已经很明白。就是这样歪曲校园生活,误导学生价值观的影片,却收获了大量学生观众的观看,在网上评价中,很容易区分出这部分群体的反馈,他们不好意思在家里看,甚至担心留下观看痕迹,那么去哪里看?网吧。去网吧一般只有两件事,玩网络游戏和看电影。“青春情色片”对学生的影响多往深里说,都不足为怪,这里不仅有审查的失职,也是整个影视产业的价值观失效。

  针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文艺产品,本来就应该加以严格区分。在欧美、日本等地区,未成年人购买观看成人色情片,是直接违法的。美国类似的影片应该是 《美国派》 系列,被定位是R级性喜剧,意为“限制级,建议17岁以下青少年由成人陪同观看”,这个系列影片虽然也有许多性暗示场面,但至少其核心的家庭观念仍是主流的。至于日本甚至推出了针对动漫情节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但这在国内却仍还未进入实质阶段。而国产“青春情色片”与真正的色情片相比,只是露点与否的区别,其他并无不同,更没有级别限制,网上随处可看。正是这点区别却让它能够贴着法律边界游走,畅所欲为。所谓审查,在这里便应该体现出其应有的介入能力。需要审查和不需要审查,这是当下管事者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也因此,纵容了这样的影片横行于世,不分大人小孩,统统了然于心,习以为常。

  不仅是学生,对许多初入社会的群体,特别是女性群体而言,难道这不是一种夸张的误导?比如影片《莫陌》,很明显是指向当下一个热门的社交软件“陌陌”,这款软件常常被用于认识陌生人交友,这款软件一度被使用群体特定用于“搭讪调情”,并进一步“各取所需”。影片采用这个化名,也就可知它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了。再如去年被爆出涉及不良交易的“海天盛宴”活动,就是各类不入流女演员、女模特等和“富二代”的社交活动,影片直接采取了这个事件进行演绎,通篇只有四个字:纸醉金迷。

  再如《上位》《潜规则》这类,说的都是女演员如何被导演潜规则的事,但影片绝非是谴责这事,其价值观是顺者捧红,逆者淘汰,嘲笑反抗者,赞美堕落者。对于男性观众而言,这几乎是鼓励他们仇富、仇导演心态了。对于女性观众,则是在暗示教导如何利用身体来不劳而获,出名获利了。有意思的是,原本在影视圈内小众的“潜规则”风气被这样的影片一夸大,竟然让刚入行演员和新晋导演信以为普遍规则,原本无意者也变得肆无忌惮起来。如此的取之于此,用之于此,的确荒唐至极。

  更可笑的是,影片团队还在网上声称自己是励志影片,因为结局是金钱爱情不可靠,“白富美”变回普通人。我觉得他们完全可以来个“三围演义”了,从第一回到第一百零八回,回回结尾都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然后称自己是纯艺术。他们的逻辑就是,不停地拍情色片,植入大量浮华场景和肉欲展示,然后结尾处象征性的来个大转折,这就是励志了?励谁的志?更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类影片的拍摄画面,多是效法国外成人色情片的摄影风格,目的即是最大化吸引年轻人来围观,并成为话题级现象,加速网络传播。在影片的海报上,突出的也是身体暴露的画面。从构思到营销,从创作到意图,完完全全走的是以“灰色路线”定位年轻观众。

  是的,它们的营销能力很强,它们和各大网站利益关联,它们甚至收获了无数观众的追看。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迎合“审丑”趣味上的,迎合了大众文化中丑陋不堪的部分,激发了大众心理中短暂、快速、沉沦的部分。大众文化反噬大众的例子,也不是耸人听闻了,近年来在爆炸增长的影视产业里尤为明显。所谓“看不懂”的不应该是票房,而是价值观混乱,打着现实主义旗号来扭曲现实。顺带也侮辱了整个国产电影形象。

  我们不仅仅是停留于反思,也需要有心人注意这些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绝非一句空话。在今天,细节决定的是文化品质的成败。对于“青春情色片”,谈的不是存在与否的问题,而是需要反思它们肆无忌惮的生存空间是谁赋予的?它们最多的年轻观众以及未成年人又是否明白自己在接受何种价值体系?(文学报)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