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梦想向上的力量——读《一个人的西部•致青春》有感
作者:徐静
《一个人的西部•致青春》是雪漠的长篇自传体散文《一个人的西部》的青春版。该书围绕成长、梦想、青春三个关键词,以童年时代、求学时期、步入社会三章,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青春记忆。春种夏忙,秋收冬藏,领略浮华万种,历经人间百事,归去来兮后,能让人永远朝气蓬勃、眼中有光的,只有不变的梦想。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梦想的力量,知晓坚持与坚守的重要。
这本书用温暖质朴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追梦者勇敢追梦的青春历程,很好地诠释了“梦想”二字。雪漠出生于甘肃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不同于一些孩子的童年,他从小就很喜欢写日记,那时的日记中就充盈着一种不似孩童般天真的宏大梦想。“远方”凝结了儿时的雪漠几乎所有的向往,随着日渐长大,他越来越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走出去”究竟会有怎么样的可能性。将那些从书中感受到的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分享给更多的人,构成了年少的雪漠关于“梦想”的剪影。
在逐梦的路上,尽管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巨大阻力,还有遇到困境时的犹豫、彷徨和畏难退缩,但这些都被他的努力和坚持所化解。他从“为自己打考勤”一事中感受到了坚守梦想的意义,也在读书、写日记中感受到了拥有梦想的快乐和幸福。最终,雪漠用自己的赤诚和热爱灌溉着梦想的花朵,走上了成为一名“作家”的路。“梦是把热血和汗与泪熬成汤,浇灌在干涸的贫瘠现实上。”这句歌词,很好地概括了《一个人的西部》这本书,想要圆梦,不仅需要昼夜不息的努力,还需日夜兼程的坚持。
“梦想从不是奢侈品,它是我们在困境中直面现实的勇气,畅想未来的希冀。幸运的是,一路有梦,从不后悔。”数万字的书籍中,包含许多细小的故事,给我们许多人间温暖。尽管雪漠从小家庭困难,但是他能够吃苦耐劳。为减轻家里的压力,他从未吃过一口荤菜,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威师范学院,只是为了心中的梦。雪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苦与难从来都不是未能实现梦想的借口,只要内心足够坚毅,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梦想的实现。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不能做一失败就抱怨的“白日梦想家”,只想坐着空谈而不迈出坚毅的步伐。
“梦想没有高低贵贱只怕随波逐流,只要有梦谁都了不起,当站在圆梦终点的那一刻,一定是最耀眼美丽的。”书中,雪漠写到自己因为一篇叫《给科学家伯伯的一封信》的作文,直接被武威一中录取。那时,他的心中就种下了一个“作家”梦,可是后来因为选择了理科而没有考上大学,遭到了村里人的嘲笑。对此,雪漠并没有因嘲笑和落榜而放弃梦想,他认为“一个孩子不管他的梦想有多高,只要他有一种向上的追求,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赞美。最怕的是随波逐流,当然生活上可以随波逐流,但梦想一定要高于现实。”梦想能让我们勇敢追求想象中的未来,探索无限的可能,拓展生命的厚度。每一个心中有梦想的平凡人,都会因为梦想而了不起!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通往梦想的路实际上并不远,只要心怀热爱,就一定能够在满是荒草荆棘的路中,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向鲜花绽放的未来。”正如书中所写的文友陈兰云,她没有信仰,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所以当渴望和现实之间的冲突无法解决时,走上了人生悲剧之路;又如凉州作文补习班里的那些孩子,当写作不能成为生活方式的时候,即便暂时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最后也放弃了坚持梦想的机会。
而雪漠能够一步步向着自己的梦想进发,并不是因为天资有多么聪颖,而是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目标,在逐梦的路上跌倒了,爬起,再次跌倒,再次爬起,他立志要成为住在“城堡”里面的人,而不是路人。这世界上没有一夜成名的惊喜,多的是百炼成钢的努力,我们既然成了追梦路上的人,那就要对梦想永远锲而不舍!
每个人的生命痕迹都惊人的相似,都是以生为起点,以死为终点,而途中的风景却是千人千色。我们不管身份如何、年龄如何,都应永怀赤子之心去追梦,为实现个人的梦想、民族的梦想、国家的梦想不懈努力、不断奋斗,让人生的旅途变得更加多彩又绚烂!
“我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资源,我走到今天成为作家,靠的就是心中的那盏灯。”雪漠说。“梦想”对于雪漠而言,就是他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也是支撑着他走向“一个人的西部”的力量。时下,又是一年毕业季的到来,又是许多年轻人面临诸多选择和取舍的时候,希望这本《一个人的西部》能给每个拥有梦想的青年向上的力量,也能成为照亮青年们成长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