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感染力——读《雪漠小说精选》有感
文/吕长东
这天早上,“雪漠之约”直播间抽奖的奖品是《雪漠小说精选》,这里的所有故事都是雪师长篇小说中最精彩的选段,都已经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海外特受欢迎。
雪师也极力推荐所有人看看这本书,所以我也有了强烈的想要看看这本书的欲望。虽然之前看过,也被新疆爷的事迹所感动,因时间久了,好多都忘记了。
加上最近雪师解读自己的作品,让我对文学类书有了不同的鉴赏角度和阅读体验。所以,重读了《大漠祭》后,在读读这本书吧。
翻开这本精美的繁体版书,先看雪师的照片,感触书的质感,最后才翻到第一页开始认真品读。
好熟悉的感觉!语言精炼简短,无论是环境描写,还是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都是那样的细腻、短小精悍!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廖廖数笔,个个鲜活的画面跃然纸上!
在看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看人性,看故事背后的社会大环境和文化背景。这些鉴赏技巧,都是雪师每天清晨一点一点无私地分享给大家的。
每个人物的身上承载的都是一方土地的文化、生活、智慧与命运。尤其是文化、智慧是我以前读书压根就看不出来的。雪师一点拨才回过味来,才觉出文学类的小说,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也是有内涵的。真不可小觑文学作品,以前真是个睁眼瞎!
老顺常说的话是:老天能给,老子就能受!
新疆爷常说的是:活人了世嘛!
看了一下午的书,流了一下午的泪,为谁而流呢?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属于文学创作中,埋伏笔的方法,埋伏笔使小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在《红楼梦》中,曹老先生简直把伏笔用绝了。文章经其“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真是处处点情,字字珠玑,一字不可减而一字不需加,留下的全部是精华。(来自网络)
在《大漠祭》中,经雪师一再的提到《红楼梦》,我脑海里首先就想到这个艺术创作手法。今天在读从《白虎关》节选出来的《美丽》选段中,在有关月儿跟猛子的片段里,我一下就读出来了。
前文的伏笔之处有火和汽油:
“她煨了牛粪,一点火星,渐渐渗开。那不是寻常的火,是希望之火。火慢慢扩散着,一缕白烟,袅袅上旋。”
“她真想融入火中,成为一团蓝色的火。”
“有时,扑的势头太猛,也会将骑车的猛子扑倒。两人就嘻嘻哈哈,滚在沙洼里,直到发现汽油已顺盖子流出时,打闹才停止。……”
后文出现呼应的地方是:
“取出那瓶子。那里面,盛着猛子车中的油。她想,就当你来送我吧,成不?”
“她拔开瓶塞,一股汽油味扑鼻而来。”
“回忆是不能定格的。能定格的,只有死亡。”
正在为自己的这一点发现而兴奋不已呢,结果看到一篇开启智慧宝库的密钥,让我如醍醐灌顶,现摘录如下:
因为那小说,正是承载了佛家的某一种精神,它能给人们带来清凉。而且它又没有佛家的名相。这就是一种佛家文化、佛家思想的传播形式。我想,这是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启示的。
因为,文学也罢,电影也罢,都是载体,它们不仅仅是在表达故事。当你打碎那些条条框框,抛弃许多的名相,将智慧化为活水,用它来滋养你的心灵与创作的时候,你的快乐与明白,就会通过小说、电影等媒介,传递给读者、观众。当人们读过这些文学作品,看过这些电影,开始知道那些心外的东西改变不了本质,只有心改变了,本质才会改变的时候,就不会去执著好多东西。这个时候,你的精神、智慧自然就得到了传承,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比如利众精神。释迦牟尼佛圆寂了千年,但他的利众精神还是传递到了我们这儿,而且会一直传下去。这群人死了之后,还会传给下一代人,这就是一种相对的永恒,相对的不朽。修行真正的目的,就是达到这种不朽。当你拥有这种不朽时,你才算真正属于你自己。没有这种精神时,你的心永远会随着外界变化,像是世界的温度计,永远不会安稳。
我的小说就是这种精神的载体之一,但它还可能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比如动漫、视频、讲坛、对话等等当代人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诸多形式。当然,什么样的载体都好,都只是用,核心、本体还是这精神,滋养人类灵魂的,还是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可能是一缕清风,吹去农夫头上的汗水;它可能是一声鸟鸣,让听到这声鸟鸣的人感到无上的清凉和喜悦;它也可能是一首乐曲,能够给烦躁不安的人带来宁静与悠闲;它还可能是一本好书,你读完之后,就能拨开心头的迷雾。
就是这几段话开启了一个智慧宝库,终于有了密钥。终于知道雪师天天说的:文学、土地、生活和智慧,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命运了。里面的智慧终于显发了,应该说里面显发的智慧照亮了我吧。
继续读《豺狗子》,读出了这智慧。这样读小说,读出了跟以前不一样的感悟,不在仅仅局限于精彩的故事和创作手法了。这才是真正令人惊叹的地方!
读着读着,泪水蓄满了眼眶。为啥又无缘无故的哭呢,原来是被师的点化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