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新的书院的设计风格古朴大气,也许陈儿村这么多年的矗立,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难道不是吗?
慈晓莉:陈儿村里的雪漠书院
来到西北总是有种莫名的好感,这里的气息和我家乡差不多,太阳亮亮的,空气中有种西部独有的干焦,还可以闻得见土腥子的味道,这是家的味道。这次“五一”游学,有人就说是“回家了!”这个“家”,雪漠读者都很熟悉,但又陌生的“家”。熟悉的是雪师的作品里有他点点滴滴的影子,或者说,这是雪师作品的源泉就来自这里。陌生的是,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西部是个神秘又充满神奇的地方。
立夏的凉州不太像西部,走在街上会恍惚来到了江南的某个小城,但是这里有江南城市所不具备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来过很多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有人说从这个原点四散开来。而多年过去了,人们来了又走,凉州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只是那各处林立的建筑圣地在无声地诉说一段不一样的历史,它像一种氛围浸泡着这座古城,也浸润着来到这里的所有的人。
可以说,我是怀着一种向往、期盼,还有很多莫名的感觉来这里的,下了火车迎接自己的是亮亮的天空,这是一个好缘起,也注定了此次会是一次不平凡的“回家”之旅。
一次次揭开神秘的面纱,一次次涉足未知的领域,一次次用心贴近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张开了她的怀抱,呼唤着:“归来吧,游子!”
从凉州城里拐出,进入到通村公路上,两边是整齐的白杨树,我在想当年雪师从这条路上穿梭时,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不过现在时过境迁,那些感觉也成了书中的丝丝缕缕,像游丝般,偶尔会从心里冒出。从一个小男孩,到现在的雪师,时光变换,一切物非人非。
陈儿村这是个太过平常的村子,在西部有太多这样的村子。你几乎感觉不到它有什么特别之处,门前的马路,土眉土样的房子,还有一群朴实的老百姓。我于是感叹,这里能出一个雪漠,真是奇迹。雪漠老师曾说过,要是把他儿子陈亦新放到这里,他能出来吗?答案是否定的,肯定出不来。那么,雪漠的成功到底是什么呢?除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他本人的经历中又具备什么的东西。其实雪漠一直在剖析他自己。看到这个小村子,我的感触就更加深刻,好像慢慢开始理解雪漠写作的原因了。
建书院一直是雪师的梦想,现在叫目标,这个方向他从来都没有偏离过。雪师总是有什么条件做什么事情,从不苛求,但是那个目标却从未放下。没有条件,就积蓄力量,直到有一天有这个实力。从多年前,雪漠从围剿中,走出甘肃,去了岭南另一片天地,在那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写书、大学讲座捐书、抢救濒临灭绝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创意写作人才,雪漠一直在用身体力行,践行着,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格局上,发出更大的声音,也渐渐形成了雪漠文化品牌。
后来,在山东建立了沂山书院,在沂山那个风景越秀之地,在孔子的故乡注入了新的文化活水,也让文化真正地开始落地。但雪漠的脚步从未停歇,他说他的坐标是当下和历史,我想雪漠心中一个很大的愿望,是在他的家乡有雪漠书院。毕竟这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有他的母亲。不管是岭南还是山东,母亲总也住不惯,没几天就闹着回去,只要待在自己的三分地上,在那老屋里母亲才有种踏实,这就是乡土的力量。雪漠为报母恩,为了养育他的一方水土,于是就有了,山不过去,我就过来。当然,一切成事也要靠机缘,也因为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些好种子,一切因缘俱足,家乡终于朝雪漠张开了他的怀抱,游子回家了。
走进了这座废弃的小学,却被一种欢庆所充斥着,从大门穿过长长的操场,上面搭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台子,那炫目的红,会让你忽视了此处的破败。人们像是参观某个古迹般,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探寻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桌子、板凳有的还在,黑板还是原来的黑板,地上铺的是砖,仿佛这里坐着流着鼻涕调皮的雪漠小时候,那时候一定有趣极了。岁月过去了,往日的回忆仿佛被这些教室定格了。在里面我还看到几张桌子,上面写着“雪漠作文班”,这可能是从当时雪漠教作文的教室,搬来的,更添了一份特别的感觉。有种历史和现实的交错感。我们很幸运能参加雪漠书院的启动仪式,我们将是历史的见证人,这一刻将被定格。
喜欢一个地方,是因为这座城市里的人;喜欢这样一个破旧的小学,因为这里有故事。时过境迁,竟然还能闻得见那种味道,不知道新建的雪漠书院还有没有这种味道。当然它承载的将是更深远的历史使命,将会有更大的格局。仿佛现在这个小学就是一粒种子,终将一天长成参天大树。你看小学里的柳树,还是那么郁郁葱葱,仿佛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今天天气很好很好,天空一丝云彩也没有,也没有风,真是一碧万里,有人说这是个好缘起,代表着这种优秀文化可以广传,我心中却被一种大气和豪迈所包裹了。雪师还是红装,不同的是,身后还有一排红衣的女子,加上后面红色的背景,那一团团红,红得耀目,让人挪不开眼睛,深深地印刻在了脑海里。鞭炮声声冲天响起,更增添里喜庆的感觉。仿佛大家一起来庆祝这个重大的时刻,到处都是欢腾一片,所有的生灵都在欢呼着。随着剪刀的落下,我想历史会记住这一刻的。
看到村民们也早早聚了来,个个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脸,像是每年丰收过后大家一起欢庆的日子,我想这是这里很久都没有过的。剪彩之后的短暂发言,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凉州贤孝,凉州贤孝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雪师作品的背景音就是凉州贤孝,他写这些作品的时候,耳边响起的就是贤孝三弦子的声音。他的“大漠三部曲”都可以用贤孝唱出来。还有书中我们熟悉的贾福山爷爷,这些书中的人物一个个,从书里走出来了。如果你光看他们的形貌,真的不起眼,还会和书中的人物对不上号,但是当他们一开唱的时候,他们沧桑的撕喊中,有一种穿透力,那是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常想到雪师说,他不说话的时候很是普通,一开口说话就金光闪闪的。唱贤孝者,也有同感,单看他们的时候也觉得普通。但是那一嗓子吼出来的时候,你就知道,这里面有故事,有经历,有历史的积淀,有太多的东西在里面。虽然听不懂他们的唱词,我竟然被感动着,被一种奇异的氛围包裹着。在烈日的晴阳下,在雪漠老师的家乡,听着贤孝,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我被一种浓浓的喜悦和暖还有感动包裹了,不知不觉中竟热泪盈眶,仿佛周围有很多东西,一起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在感叹着历史的变迁,更在庆贺这个历史的时刻。
太阳尽情地泼洒着它的光辉,西部的阳光就是这样火辣辣,就像这个火辣辣的日子。很多人已经受不了这午后的太阳,我想他们大多是南方来的吧,雪漠老师还有陈儿村的父老乡亲们却浑然不觉,他们是完全陶醉在这个他们的节日里。往日的热闹又来了,久听不到的贤孝和花儿,让他们陶醉不已,陶醉的不仅仅是唱词,更是每个演唱者背后的故事。那一个个故事赋予了贤孝另一种独特的味道。我也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感受贤孝的撕扯,那是发自内心的呼喊,穿破了历史的云烟,只是为了今天的相遇。许久没有这样在太阳底下暴晒了,这种阳光也只有在西部没有风的日子里才有,说起来也很难得。我只想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人,还有热烈的阳光,我在品尝它们,记住它们。因为不久这里将迎来新的雪漠书院。
书院的隔壁就是雪漠老师的家了,大门进去是个小院子,也是土眉土样的土块房子,正面有两间侧面有两间,中间有一块菜地。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西部》里的母亲站在丰收的院落里,现在不是秋天没到丰收的季节,但是我们却看到了畅奶奶。个子不太高,有些瘦瘦的,但全身都充满了精气神,满脸堆着笑,那笑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奶奶的身上有种西部人独有的坚韧和包容,我想雪漠老师身上的很多特点应该就是来自于奶奶吧。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故事,还看到了院子里那个高高的杆子,上面曾经挂着个灯。畅爷爷曾说过,在院子里高高的杆子上挂一盏灯,家里会出一个伟大的人物。不知道雪漠的成功和这个有没有关系?
雪漠老师就是从这里树立梦想,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谁说他的出去不是为了回来吗?是啊,回家了,不仅仅是雪漠老师回家了,还有全国各地的读者们,带着自己的文化思潮和机遇,一起回到了这个大家庭。我相信这个“家”,定会枝繁叶茂,绽放出最美的文化之花来。新的书院的设计风格古朴大气,也许陈儿村这么多年的矗立,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难道不是吗?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