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征文】杨惠竹:浅窥《老子的心事》后的反思

2017-04-08 09:47 来源:www.xuemo.cn 作者:杨蕙竹 浏览:37501952
内容提要:所有的事只有成为生活方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有可能成功。

 

浅窥《老子的心事》后的反思

/杨蕙竹

 

 

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西出函谷关前,应关令尹喜之请而作《道德经》五千言后,不知所终。此后,《道德经》成为世界研究东方哲学绕不过去的一个存在。古往今来,解读注释《道德经》的版本很多,但都没能对我有所触动。

直到2016年开始听雪漠老师在微吼上雪煮《道德经》,才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我早一点明白其中的智慧,我的人生定然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每听一次雪煮《道德经》,都像是一次灵魂的清洗,人生的很多问题,都从中找到了答案。

2017年伊始,《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新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个喜讯,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进而学以致用,实现相对有意义的人生价值。我虽然听过了雪煮《道德经》,也看过了新书《老子的心事》,但仍然不敢说已经了解了老子的心事。因为,老子《道德经》主要讲述的是道的境界和如何修道、证道的。雪师虽然从修道和妙用层面讲了《道德经》,由于我的修证层次相差太远,所以对其道的境界的表述是无法真正领会的,但在妙用层面和修证层次、方法方面,却每读一次都受益无穷。其中,有一些话语对我整个的人生观甚至是颠覆性的。

小时候,我们家没有男孩子,父亲不在家时,常有霸道的邻居欺负母亲,母亲性格温和而且懦弱,被欺负也只知道偷偷地哭。我帮不上忙,只恨自己太小,恨自己不是男孩,否则别人就不敢欺负母亲了。另外,由于母亲没有出去工作,只是在家里忙上忙下,所以经济上没有自主权,想买什么都要向父亲伸手要钱,有时母亲也会心里不平衡,她虽然为这个家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没有体现在金钱上。我那时看在眼里,心里经常暗暗发誓,将来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经济独立且不被人欺负的人。

再长大些,看《杨家将》中的杨门女将,心里无比自豪,因为我姓杨,而且是女的,但是我只看到了杨门女将表面的强大与光环,却不知道她们孤儿寡母的痛苦与辛酸。所以,我也只学到了她们表面的强势。在前半生里,我刻意隐藏起柔弱的女儿心,用铠甲把自己武装起来,成了别人眼里的女强人,自己却并不以为错,反而引以为荣。但是,这种强却让自己失去了得到别人关爱和帮助的机会,而且无意中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家人也因为自己强硬的外壳而无法融合。面对巨大的压力,内心早已不堪重负,快要支离破碎了。

幸好,后来开始接触雪师的作品,慢慢放下了很多执著,身心渐渐走出了困境。2017年以后又听雪煮《道德经》,读《老子的心事》,更加惭愧自己这么多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竟与老祖宗的教诲背道而驰。而我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的问题也是很多人的问题,但是很多人不一定有我这么幸运遇到雪漠老师,看雪漠老师的作品,所以他们不一定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机会改变自己,只能在既定的轨道里继续挣扎。所以,我们要在完善自己的同时做事,把自己的明白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老子的心事》中讲“上善若水,处恶不争”,意思是,最好的善要像水一样,至柔至顺。水与谁都不争,把自己放到最低处,却默默地滋养万物,而万物都离不开水。以前,读这句话时,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看雪师的讲解,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问题。过去的自己,仗着那点小聪明,比别人多做点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那种自负,虽然嘴上没说出来,可心里的高傲别人怎么能感觉不出来呢?让人感到不舒服,别人自然也不会让我舒服到哪里去。即使不制造违缘,也不会提供助缘,所以就自己越干越累。而且,自己胸怀也不够,虚荣心、自尊心都很强,努力做事就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一旦得不到就会觉得失落。

最重要的是,自己缺少女人该有的柔顺,所以家庭也不和谐,因为男人骨子里都是希望得到女人的认可和依赖的,而我自己硬要逞强,弄得自己很累,男人也没有担当,两人互相埋怨,最后不欢而散。我们每个人,要学习水,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需要去争什么,而真正做好了能利益他人的时候,根本不用争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当然,水并不考虑会不会得到谁的认可,它只管顺了那势自然流动,无欲无求,坦荡、从容、无争……

“挫其锐”也告诉我们不要张牙舞爪,要收敛自己的个性,这样,一方面,让自己的心沉下来,从好书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内涵;另一方面,很好地融入环境,不让自己锋芒毕露,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我以前虽然没有张牙舞爪,但却不懂得收敛自己的个性,有时得罪人而不自知。现在虽有意识地改正,但偶尔还会犯老毛病,所以这是我需要以后要特别注意的。

“解其纷”告诉我们不要去干扰万物,让万象自然有序。应用在工作中,应该适合领导者,不要总去对员工指手画脚。最高明的领导是让大家感受不到领导的存在,即“太上,不知有之”,而大家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在领导希望的路上。作为领导应该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让大家知道达成这个目标的终极意义如何。如果达不成目标结果又会如何,然后就是知人善任,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远比跟在员工屁股后面监督、考核来得轻松,“我要求你这样做”,和“我要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雪师常说,我们不要推销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要尊重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总以“我是为你好”为理由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做这做那,甚至有些家长每时每刻都在监控孩子,一会儿说孩子这不对了,一会儿又说孩子那不对了,弄得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和自主权,最后导致孩子要么叛逆,要么不会管理自己,成了无独立思考决策能力的人。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你只要给他浇水、施肥,遇到特大风暴时给予适当的保护,如果长歪时帮他扶正就行了,你不能指望一颗小树苗一年之内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指望你种下的是柳树种子却希望他长成松树。它需要的是好的基因、适宜生长的环境和足够的时间,其他的干预都是徒劳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虽没有一些父母的那种控制欲,但是包办的还是有点过界了,所以孩子依赖性比较强,我现在意识了,正在努力放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本意是抓住什么东西,让它越来越多,不如停下来,让它留一点缺陷。这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永远都没有满足的时候。而事实上,成住坏空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任何人事物都无法逃脱。月满则亏,物极必反。所有事物走到极致的时候,就必然会走向衰退,直至彻底灭亡。古往今来,有大智慧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懂得退,懂得求缺,而不求圆满。像王翦、范蠡、萧何、曾国藩等,因为知退求缺才得以保全性命。

在一个集体中也要注意这一点,当我们已经得到了很多在别人眼里的好东西时,就要注意退让,否则就有可能招致祸端。比如,你职位得到了提升,然后又得到了荣誉,最后又要得到奖励……在别人眼里,所有的好处都被你拿了,你虽然没有得罪谁,但是你已经让一些人不舒服了,这种不舒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也许是在民意测评时,也许在工作探讨时,等等,总之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当我们有了这个认识的时候,我们就会退让,努力让自己退出别人关注的视野。这一点,因听雪师讲一个人活着其实用不了多少东西,所以早就释然了,当面对所谓的机会时,我会很坦然地拒绝。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目标,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取舍。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和“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以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告诉我们过于激进,过于拼命地做一件事时,是不可能长久的。用在做事中,就是要量力而行,不要一时兴起,给自己定下了超常的目标,结果却无法坚持下去。比如,扛麻袋,一个人本来只能扛二十斤,而你偏让他扛五十斤,那么他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工作也是如此,有的企业经常会搞一些劳动竞赛,设定一些目标,在竞赛期间大家加班加点拼力去完成,完成之后就会有一种松一口气的感觉,这时候如果仍然有很多任务压着无法轻松的话,很多人就会抱怨甚至懈怠了。

如果有人受到什么事情影响而忽然非常精进地做某件事时,记住,不要高兴太早!除非真的脱胎换骨,否则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一个人如果立志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要成就一项什么事业,那么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给自己设定任务量一定是每天都能坚持做的,一定是常态化的,否则今天心血来潮一次性做了很多,然后累到了,接连几天都不再做,十天半月后想起来再做一点,这样长久下去,是很难实现目标的。所有的事只有成为生活方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有可能成功,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我现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在选择做事和给自己设定目标时都会慎重考虑,量力而行,而一旦确定了就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相信终会有成功的一天。因为,还是雪师的那句话:“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老子的心事》中可以妙用的智慧太多了,但由于自己的习气顽固,一时之间还不能完全改变,但至少知道了方向,只要坚持学习、警觉、观照、对治,就会有进步,进步一点就向圣者靠近了一步,只要生命足够长,总有达成目标的一天。

 

 

【征文】《老子的心事》谁人知?——雪漠文化网征文征集活动

 

http://xuemo.cn/show.asp?id=17576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