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蒋勋:“道德”并非用来检查他人 而是自省的力量

2016-02-26 11:40 来源:www.xuemo.cn 作者:蒋勋 浏览:41981173
内容提要:“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这是古老的“道德”的训示。

 

蒋勋:“道德”并非用来检查他人 而是自省的力量

 

 “道德”其实不是用来检查他人的,“道德”若有深刻意义,正是因为它不断向内省视自己的力量吧。

基督教在中世纪有“七宗罪”,作为检查 “道德”的最高律法。

一般说来,我们讲到“罪”,想到的是“杀人”、“强奸”、“抢劫”“偷盗”这些今日法律上的罪行。因为已经成为“行动”,伤害到他人,所以可以依法律判罪。

基督教的“七宗罪”却不太一样,像“傲慢”、“妒忌”、“贪吃”──都并不是今日法律上的“罪行”,还没有成为“行动”,也没有伤到他人,只是一个人自我个性情绪的状态。

“七宗罪”在整个中世纪是主导人们行为的重要规则,每一件“罪”都有一个魔鬼在主导,傲慢是“路西法”(Lucifer),贪婪是“玛门”(Mammon),淫欲是“阿斯莫德”(Asmodai),暴怒是“撒旦”(Satan),贪吃是“别西卜”(Beelzebub),妒忌是“利维坦”(Leviathan),懒惰是“贝尔芬格”(Belphegor)。

除了主导“愤怒”的“撒旦”大家较为熟悉之外,大部分的“魔鬼”对华文世界的大众来说是颇为陌生的。

欧洲文学经典多涉及“七宗罪”,如但丁《神曲》,就有对七宗罪详细的描述。即使到今天,西方青年一代的文学、电影,甚至摇滚乐都还常以“七宗罪”为创作灵感,阐述对古老经典新的看法。

年轻一代亲近日本漫画的,也会发现荒川弘《钢之炼金术士》中有七个复制人用的称号就是“七宗罪”七个英文的名字,如“envy”(妒忌)、“pride”(傲慢)、“lust”(淫欲)、“wrath”(暴怒)等。

《钢之炼金术士》从漫画到小说到动画,翻译成不同语文,“七宗罪”的概念也再次传播于青年之间。

香港小说家黄碧云也以“七宗罪”为主题创作了探究现代人性的小说。

好欲、懒惰,是肉身之罪,而妒忌、愤怒、贪婪,是心罪。我的生命里我第一次感到歉疚:为我所为,为我所没所为。为我的贪欲:我以为是热情;为我的冷漠与疏离:我以为那是存在的疑惑;为我的叛逆与敌对:我以为我之为我,为自我毁灭所完成。我以为我思我在,我就是世界的定名。我是智慧,是意志,是生命。

直至虚无和孤独将我灭绝。

——黄碧云 《七宗罪》

“七宗罪”会在现代世界仍然有广泛影响力,似乎正是因为它不执着于“罪行”的结果,而关心着“罪”的起始意念与动机,可以更深入去测探人性的幽微处吧。

在《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描述他的主人公拉斯科尼科夫。

我最喜欢的作家旧俄时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小说《罪与罚》,也是在探究罪的心理意念,而不只是外在“罪行”的结果。

因此“妒忌”,无论用来观察自己或他人,都是多么值得认识的人性本质。

“傲慢”也是,“七宗罪”,最初是“八宗罪”,还有“自大”(或“自负”),后来才被归并入“傲慢”。

深究起来,或许“自负”与“傲慢”也不全然相同。

每次阅读有关“七宗罪”的教义,觉得最大的领悟是这七样情绪并不指向他人,而是可以在自己身上一点一点做深刻的检查。

原来我们是如此难以摆脱“妒忌”、“傲慢”、“懒惰”、“淫欲”、“暴怒”、“贪吃”、“贪婪”的纠缠,这些“罪”都并不是行为,而是内在世界根植心底的欲望啊。

许多人认为基督教的“七宗罪”吸收了古老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的“罪”的概念,人类对人性本质的认识与探讨早在远古时代就如此细致。

画家波希生活的十五世纪正是“七宗罪”在民间极为盛行的时代,波希也依据“七宗罪”的概念为当时的教会制作了许多有趣而发人深省的图画。

我常常放大看波希关于罪与惩罚的局部描绘——

一把高高的椅子上坐着一个鹰头的人,他像一个王,头上扣着一顶高高的金属皇冠。但是细看这顶发金光的皇冠,原来是一个铜锅。铜锅上有提把,提把就像黄冠下的丝带,扣在鹰头王者的下巴上。锅子下端有四足,倒过来变成皇冠顶上的镶饰。这铜锅看起来像是荷兰比利时一带冬天用来熬汤的大锅,可以放进油或乳酪,用来烫肉和面包。

波希让一个很有威严的“王”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戴着皇冠。

“王”就一口一口地吞食着人,一个裸体的人,双腿被“王”的右手抓着,上半身已经吞塞进鸟嘴中去了。“王”瞪着大大的眼睛,不知是噎到了,还是被裸体的人肛门跑出的一群黑鸟吓呆了。

“王”的高高的宝座下是一个圆洞,像是粪坑,有人对着粪坑深洞呕吐,有人蹲在坑洞旁边屙屎,肛门屙出来的却是一枚一枚金币。

波希是在描绘“傲慢”的罪吗?“傲慢”“自大”,一个人可以坐在高高宝座上,头戴一顶大铜锅,如此陶醉于成为“王”的过瘾。

我们看惯一个人“傲慢”“自大”,不断夸耀自己多伟大,看多了,听多了,也就暗暗说一句“臭屁”,并不会觉得是多么大的罪。

当然,因为“傲慢”“自大”,也一定演变成容不下他人,看到他人有一点好,就心生“妒忌”,“妒忌”会变成“恨”,开始对不顺眼的事物不断谩骂,在不克自制的“暴怒”情绪下“恨”得把不顺眼的人都一一咬死。

波希是在细细描画出“七宗罪”里微妙的循环关系吗?

不知道是不是吃人吃得太快,“王”的屁股下就放出一个蓝色透明的泡泡,像一个形象化的屁,看来有些忧郁的屁的透明气泡里,那些裸体——被吃掉的人好像又一一复活了。

我还是觉得波希不是在批判什么,喜欢批判恶斗的头脑不会有这种细致的幽默感。

波希画面的“警示”,笑过之后,好像都回到向自己内在的反省,停留在一次一次自我内心“罪”的揭发。

我也这样坐在高高宝座上吗?我也头戴铜锅以为是王的冠冕吗?我也会这样一口一口吞吃他人吗?

王的双脚套在两只易碎的陶罐中,他的宝座下就是臭秽不堪令人作呕的粪坑,“七宗罪”的教训变成了耐人寻味的画面,看着画面中鹰头的王,知道“道德”其实不是用来检查他人的,“道德”若有深刻意义,正是因为它不断向内省视自己的力量吧。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路加福音》641)这是古老的“道德”的训示。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