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用悲周遍,显现诸化境。
由体而起用,随缘现染净。
当我说到“无分别”的时候,总有一些朋友会皱起眉头问我,假如失去了善恶等价值衡量标准,那社会岂不是大乱吗?我回答他说,只有契入真心,保任真心,才谈得上无分别。凡夫俗子说无分别,不过是一种散漫、放纵甚至作恶的借口,是一种愚痴。所以,对于未曾开悟以及不能保任真心的众生来说,善恶、好坏等衡量标准及形式还是必要的。而且,有的时候,形式就代表了内容,行为就代表了内容。
比如,你说你关心自己的父母,你对他们感恩,但你从不关心他们的健康与生活,对他们的烦恼与哭泣无动于衷,你甚至吝于给他们一个微笑、一点耐心。那么,扪心自问,你是真的关心他们,还是仅仅在自欺欺人?
又比如,你说你爱自己的孩子,你希望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环境,但你对他们从不关注,甚至不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喜欢看什么、不能吃什么,更不关心他们在想些什么。你压根就不明白造成他们不幸福、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更不明白他们需要怎样的生活。你在乎的仅仅是物质上是否能够满足他们,他们是否回报了你的付出,他们是否能满足你的需要。那么,扪心自问,你是真的爱他们,还是仅仅在自欺欺人?
不过,实际上,爱与关怀是每个人天性中的需要,也是人心本俱的东西。之所以我们有时会忽略了它们,是因为我们被欲望和妄念所迷惑了,不能认知真心。当我们以适当的方法调心,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宁静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内心中充盈的爱与智慧,体会到与诸佛菩萨无异的慈悲,这便是真心的妙用,也是真正的空乐,它是遍及整个虚空法界的。
也就是说,当你能够认知并保任真心的时候,便体悟了无常与当下的自在快乐,你会对不明白因缘流转因而痛苦的人们,也包括所有众生,感到巨大的悲悯。你希望他们能够获得解脱,活得自在快乐,你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个强烈的愿望促使你在起心动念中无不利众,一言一行中无不体现出大善与大爱。这种念想与欲望是不尽相同的,因为它是真心生起的妙用,只要你能够保任真心,它就不会为你带来烦恼。知道吗,你的真心生起的大悲,能照亮整个情器世界呢。
因为,世界上纷繁的现象和境界,无不是你真心的映照和化现,都是你本来空寂明朗的那个“心体”所生起的妙用。
当我们的心体生起妙用时,会随缘映照出“染”和“净”两种化境。染者,妄心化现的诸种境界;净者,没被污染的真心化现的诸种境界。香巴噶举的大手印和三支法便是净境的一种。它认为一切显现都是幻化,一切幻化都是本尊,一切幻化都是上师,一切幻化都归于自性。按照这个方法长期修习,便能将正念牢牢地印在你的生命当中,使你在面对世界上的一切显现与境界时,都能够以真心观照之,不生丝毫执著。那么,世上一切便都成了滋养你心灵,帮助你对治习气、稳固真心的道具。
但是,假如你不能时刻保持警觉,提起正念,反而执幻为实、认假成真,以妄心来感知与应对世界,生出许许多多的执著,那么世上一切就都会变成巨大的牢笼与绊索,束缚和牵绊你的心灵,让你无法寻获纯粹的自由与快乐。
【随注23】何为悲?《三藏法数》云:“悲名愍伤,即拔苦之心也。谓菩萨愍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故名悲无量心。”《瑜伽》云:“若于有苦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当知是悲。”“若诸菩萨,于有苦者,发起除苦增上意乐;普于十方,修悲俱心,是名为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