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花儿”与“空行道歌”在“三部曲”中,都有着独特的立意,从“花儿”那种凛冽到“道歌”的清凉,也许正是一个求索的灵魂必须要经过的真实历程。但“走就是目的,意义在于过程”,二者谁也不能替代谁,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三部曲”是大手印文化的活化石,必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阅读文本本身也是大手印心性的修炼方式,文本本身就带有作者的证量加持、法界的光明传递。文本承载着作者的灵魂、人类的灵魂、历史的灵魂,诉说着无尽的沧桑往事与生命轨迹。我们原来都来自同一个本体、不曾分离。
“三部曲”唱出了人类至高至美的旋律,植根于人性,又来自亘古,你只须用灵魂融入它、享受它。不察过去、不体未来,无来无去,趋至虚空,听,那大美的旋律……
由此,本专题引发了诸多的思考:
一、“大漠三部曲”中的“花儿”是西部民歌中的一种。在那片土地上,几乎人人都会唱“花儿”。“花儿”已经成了一种民俗文化,潜隐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花儿”这种民间乐曲正逐渐的消失,“花儿”在现代文明的驱使下,已经成了人们色情消费的一种幌子,可有可无,随时可能被替代。“花儿”并没有随着月儿这样的歌手的“出走”而更为广传,甚至是走向萎靡。那么“花儿”还有哪些存在的理由?它如何能在现代文明的夹缝下得以重生?
二、“贤孝”与“花儿”同为西部民歌的一种。而“花儿”多以描写女性的情思为主,“贤孝”中却包含民间文化、历史、佛道以及民间信仰的内容。从“大漠三部曲”中我们看到,性格豁达的孟八爷喜欢唱“贤孝”,而为爱痴狂的莹儿们喜欢唱“花儿”,这种民俗文化是否潜隐默化的影响了他们的的性格,进而影响了他们的选择与人生?什么样的民俗文化能使人生走出困境,什么样的民俗文化才能达到信仰的层次?莹儿们如果常唱“贤孝”,她们看到的世界是否又会不一样,选择可能也会不一样?
三、“西部花儿”中,对为爱殉情是采取歌颂的态度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与殉道有什么区别?在《无死的金刚心》以及很多大德的传记中,欲得大成就者,都具备殉道的决心。这种态度是否提倡?
四、“《无死的金刚心》是一部能成就你的书”,真正想获得成就,除了书和里面所开示的智慧,是否还需要什么其他因素?
五、《无死的金刚心》多年之后,会不会也如同《西游记》一样,对每一“难”代表着哪种境界进行详细的解读,里面蕴藏着许多密码,还有待世人进行进一步的读取?
六、从莎尔娃蒂的“情书”中,我们看到了爱与信仰的纠结,她既将小爱升华为了信仰,具有了奉献精神,但是又因为情执而备受煎熬,她最终没能走出来。在她的信仰中混杂着神性与情欲,那么她是否缺少的是“空行道歌”中的空性智慧,如果久久沐浴在“空行道歌”中,能否使她破除情执对她带来的心灵束缚?“空行道歌”能否在莎尔娃蒂弥留备受病痛与相思折磨之际,让她离苦得乐?
“空行道歌”与“情书”是否能合一?也既佛性与人性、神性与爱欲达到一种统一?仓央嘉措的情歌是否是一种比较好的例子,他的情歌立足在人性上,在肯定人的情欲下引入佛道。这是否是莎尔娃蒂的“情书”给世人的最大启示,“情书”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道歌”?
注:“三部曲”:即“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与“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