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要有哪些范?(二)

2014-08-17 09:01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陈斯妮

志愿服务要有哪些范?(二)

下面先讲第一个故事:百万年薪,难觅公益慈善专业人才。

王健林是大连万达的董事长,获得过多个慈善榜“中国首善”称号,他发愿要做中国最大的慈善家,世界级的慈善家,全球最大的基金会。他最近承诺万达上市后,他将捐出90%的个人财富,成立王健林基金会。届时,王健林基金会的资产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量级,超越李嘉诚基金会,直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然而,尚在“腹中”的王健林基金会遇到的第一个尴尬,竟然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来做这个基金会的秘书长。尽管已经开出80-120万元年薪,甚至将这一待遇一再提高,但到目前仍未找到合适人选。

中国公益慈善界专家一致认为,公益慈善相关人才缺乏,中国公益之路仍“路漫漫其修远兮”。 原因有几个:公众对公益行业的认知存在偏颇。不是一个很热门的行业,误解公益是一个纯献爱心的行业,同时缺乏专业培训、人才储备匮乏。最近几年公益领域的人才是供不应求的,现在的基金会每年扩张的比例是30%,每年会创造几百个秘书长的位置,根本就没有人。

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圣母大学开设了“非营利管理在职硕士双学位项目”,设立了“百人计划”,希望在5年之内培养100个公益人才专业硕士。但是在‘百人计划’设立以后,公益界真正能合格报这个项目的人很少,在标准一降再降之后,仍很难吸引到合格的培养者。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思考是:如果要做一个公益组织,要让它发出大的声音,做很多事情,得有足够多的专业人才支撑。在当今这个时代,香巴文化志愿者要很好地弘扬传播文化,首先是遵循规范,还要不断升华人格,同时掌握专业技能。

下面先讲第二个故事:关于坚持、怀念与质疑

参加志愿服务这些年,最让我感慨的还是那些志愿者无名英雄。她们的外相很平凡,没有工资报酬,还经常倒贴费用,不为名,不为利,不为组织认可,默默奉献,尤其是领队和管理者可能还要受到误解和委屈。丛飞已经走了有十年了,每年清明都有义工自发拜祭丛飞,因为敬仰他的精神和所做的事情。大手印文化志愿者也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一个群体。他们关注内心,不求活动,甘于清贫,不浮躁,做了许多好事,像是每次捐书活动都能想起心印法师。

不过,做好事不代表没有质疑。像丛飞捐了300万给贫困孩子上学,有人质疑他是不是捐了这么多,有志愿者反问,不要说300万,30万你捐吗,30万没有,3万你捐吗。丛飞在病重时没有钱看病,还有受捐助者催缴他拿出钱来。记者问他后不后悔,他说不后悔,但是痛心。

德兰修女是非常伟大的人物,因为她对穷人的无私奉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即使如此,她受到了教内和国内的质疑,被认为损害了教会和城市的形象和尊严。她一直面临教派矛盾和种族冲突,也一直都有人怀疑她的慈善动机,但是她没有退缩,坚持以自己朴素的方式帮助穷人。她的书信显示,圣人也和常人一样,内心充满了痛苦、怀疑、孤单和彷徨。所不同的是,她认为软弱和卑微的人,更应该有坚定的信仰,更要用善对抗心中的黑暗。

德兰修女写过这样一段令人感动的话——你如果做好事,人们会控诉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密动机,但还是要做好事。你今天所做的好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但还是要做好事。人们确实需要你帮助,但当你帮助他们的时候,反而你可能会受到他们的攻击,但还是帮助他人。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下面先讲第三个故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正如大树的枝繁叶茂,志愿者团队也要有系统和体系。志愿服务是国际潮流,这种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因为不是一个人在做,刚开始是个人,之后有体系,影响力越来越大。

每到周末,香港的学生都会上街去卖旗,为慈善募捐。募捐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也可以为不同的公益慈善组织募得善款,唤起人们心中的善和爱。募捐是有计划的,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做排期,统筹安排不同的公益慈善组织分时段募捐。

香港义工经过40多年的积淀,是很多城市学习的典范。香港义工发展局做什么?它的部门主要包括培训和支援部、筹募及推广部、义工计划和服务部、财务和行政部。不管是哪个成熟的志愿者组织都有自成体系的组织架构,有专业的团队做事。

下面先讲第四个故事:文化是为什么

文化是树的花。有人才还不够,有体系还不够,得有个聚拢人才的东西。有点像好风水可以聚拢人气一样。在上期深圳读书会时我们讨论到,工作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工作环境哪里来?组织的文化。组织文化哪里来?组织的人造就。什么人造就组织文化?领导者、骨干、员工的共识,不一定是员工手册上写的那些条条框框,而是发自内心,并落在实处的东西。

龙应台写过一篇文章——《文化是什么》。她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它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我们很难得遇见了大手印文化这么好的文化,这就是香巴文化志愿团队的核心,是最好的凝聚力,关键还是要信受奉行。《野狐岭》是“未完成体”,同样,香巴文化志愿服务也是未完成体,它的走向、趋势也在于志愿者的选择。

提问交流

◎听众:什么是香巴文化志愿者,怎么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志愿者,他需要遵守哪些东西?

●陈斯妮:“香巴文化志愿者公约”有详细的描述,可以好好研读。

◎听众:在转发一些好的文章时,有不好的评论,自己又没有智慧或者辩才,那该如何?

●陈斯妮:前面说过,做好事可能会遭到误解。一切都会过去。关键是有正知正见,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随缘行善。

◎听众:志愿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和家人的观念有冲突怎么办?

●陈斯妮:先做个好人,善待家人,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学会善巧宣说,观念随时间也会改变。

◎听众:捐书捐款捐物之类要怎么做才规范?

●陈斯妮:先联系团队负责捐赠事宜的负责人。

附:

1、香巴文化论坛志愿者公约

http://www.xuemo.cn/show.asp?id=1749

2、猴子如何成了佛?――关于“香巴文化志愿者公约”的对话

http://www.xuemo.cn/show.asp?id=1762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