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雪漠走进华东交大解密“一带一路”上的匈奴文化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季节 张利庭 记者 张元根)“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一首粗犷的西部民歌将听众带入到神秘而令人向往的西部。10月20日晚,著名文化学者、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雪漠先生做客华东交通大学孔目湖讲坛,为数百名师生揭开“一带一路”上匈奴文化的神秘面纱。
雪漠给学生讲匈奴文化
“西部文化是一股强悍的文化力量,也一种辉煌的传奇。”匈奴文化富有特色,如“尚杀首子”“媵婚制”“政治婚姻”“续婚制”等。自秦汉以来,为应对匈奴的冲击,汉朝开辟茶马古道,用内地的茶叶换取少数民族的马匹,组成霍去病的精锐骑兵与之抗衡,“要是没有匈奴,汉朝也就没有那么强大”。
雪漠说,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外来文化的刺激,匈奴文化就刺激了大汉文化的兴起。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构成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基因。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升华,更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和加强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这种和平交往的方式将推动沿线各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化?雪漠认为,大学生应端正人生态度,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他还鼓励青年学生多走出去,走向田野、走向大自然,看看外面的世界,体会历史经典的无穷魅力。
“讲座让我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深刻感受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很有收获!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主动去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孔令晨同学听完讲座后说。
据悉,该校孔目湖讲坛已举办470余期,持续14年之久,是江西省高校创办时间最早、举办期数最多的人文讲坛,常常座无虚席,在学生群体中反响巨大,被誉为“校园版的百家讲坛”。
转载:《江西日报》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
http://3g.jxnews.com.cn/954068_1_10127.htm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