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

2013-12-28 06:54 来源:《博览群书》 作者:施亮 浏览:57950410
内容提要: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

 

    重读《傅雷家书》,我辅之以傅雷所著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将两书贯通互参,相为映照,深化了我对一些艺术规律的认识,并使我对文化艺术的审美有了某种领悟。

 

  真诚让心灵不被功利世俗蒙垢

 

  我强烈地感到,《傅雷家书》从始至终洋溢着对生活、对艺术的真诚信念。比如在196241目的信里,傅雷欣喜地赞扬儿子傅聪:“读你的信,声音笑貌历历在目;议论口吻所流露的坦率,真诚,朴素,热情,爱憎分明,正和你在琴上表现出来的一致。孩子,你说过我们的信对你有如一面镜子;其实,你的信对我们也是一面镜子。有些地方你我二人太相像了,有些话就像我自己说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褒扬,体现了父子间的心心相通,而且充斥着一股真挚追求艺术的信念,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脉搏。

 

  艺术表达绝对不能只看做是个人欲望的本能宣泄,或是带有某种感官刺激功能的消遣。在傅雷看来,只有真诚的灵魂才能对艺术内核有深入的领会:“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对此,他特别做了进一步解释:“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傅雷对艺术卓有识见,他指出真诚是打开艺术殿堂之门的第一把钥匙,而艺术殿堂又建立在人的浸满了爱汁的灵魂之上。因此,仅仅把艺术审美认作是感性的愉悦,或者是生存情绪的宣泄与呻吟,甚至以生理快感代替审美愉悦,都是一种肤浅或扭曲的艺术观。而另一种艺术观,仅仅把艺术审美简单地视为某种伦理道德或政治信念的“软化”教育功能,也同样不能真正感悟艺术。艺术家与作家决不应该拒绝理性思维的探索,而只有将自己独有的审美观念与之融合,才能产生出完美的艺术成果。《傅雷家书》中所提到的“伟大的心”,就是一种更博大深邃的人类之爱,它是艺术家必备的品格,是人类真诚的进一步生发,是产生伟大艺术品的真正源泉。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第一讲中,论及乔多(Giotto ai Bondomet12661337,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画家)与圣法朗梭阿•大西士(《圣经》里有圣法朗梭阿向小鸟说教的故事,乔多画过一幅画作名为《圣法朗梭阿小小鸟》。圣者站在路旁,头微俯,手轻轻地举着,小鸟仇从树上飞下来,一行一行地蹲在他面前,聆听圣者的训导):“乔多全部作品,都具有单纯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与其他的美一样,是一种和谐;是艺术的内容与外形的和谐;是传说的天真可爱,与画家的无猜及朴素的和谐……是构图,素描,与合乎壁画底宽大的手法,及取材底严肃底和谐。”这是对乔多的著名画作《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艺术分析。我曾经在法国看到过这幅画的复制品,当时从内心深处滋生出一股生命的•感动,恰如傅雷所引用的现代美术史评论家贝朗逊的评价,“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由”,“与神明之皈依”,“这一切是文艺复兴绘画所共有的精神”。

 

  我们身处在一个灯红酒绿、明星如云的时代,无聊情绪与虚无主义弥漫在人们心头,《傅雷家书》中的艺术观念似乎已经是过时陈旧、迂腐可笑的了,文学艺术的审美观念再不可能以“伟大的心”作为认识基础,社会生活的粗鄙化与欲望化,必然导致艺术观念的娱乐化成为时尚文化的主流观念。

 

  在后现代主义甚嚣尘上的西方世界,很多抱有艺术真诚感的学者对此也是忧心忡忡。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学终结论”的主张,认为在这个普遍思想贫乏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再喜欢阅读,电视肥皂剧代替了小说、戏剧,而思想也成了某种奢侈品。一些“伪思想”代替了真正的思想学术研究,时不时冒出一批“酷评家”,目光盯住了名利,危言耸听,比周谩侮,尖酸刻薄,哗众取宠,如闻一多先生所讥言:“希图幸进者谓之逆取。”这些“逆取者”转眼又可成为“顺取者”,“酷评”很快转为“热评”,胡乱吹捧,装腔作势,爆炒包装,废话连篇,甚至也端出“大学者”的架子,让人作呕。

 

  在这样卑琐鄙俗的文化氛围中,无论是艺术家、作家,还是批评家,又有何真诚可言?西方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不无忧虑地认为,在如此的时代氛围中,人们的精神文化毁灭的可能不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监狱”,倒是我们一往情深的赫胥黎式的“美丽新世界”了。在这个世界,所有严肃、神圣的事物最终都会被娱乐化,形同杂耍,整个人类文化灭亡的命运也在劫难逃。

 

  真诚使心灵不被华美形式所惑

 

  这是一个提倡个性发展、跨文化写作的时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与面貌呈现多元化。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蓬勃发展,使得文学艺术界对审美的认识与标准产生了分歧。而对审美标准的分歧,又使得很多艺术家与作家对创造美、欣赏美的客观规律产生了怀疑,内心充满了迷惘与困惑。特别是这些年来,实用主义哲学在意识形态领域愈来愈占主流地位,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因此,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也越来越趋于褊狭,多元化反而使他们迷失于一条又一条迷网似的死胡同、窄胡同里。

 

  在《傅雷家书》里,1956229日的信中有一段精辟的话:“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傅雷痛切地说,“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拾人牙慧的形式主义是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的痼疾之一。在文学作品中,有“无主题”、“无情节”、“无性格”的“三无”小说,它们打着先锋、前卫的旗帜进入当代文学史,却与娱乐化文艺的虚无主义思潮相结合,最终以“无”领先,仅仅可怜地残存下来的一点儿形式主义就成了这些作品的最主要立意。在当下,甚至国内的一批优秀作家和艺术家都存在着同样的缺陷,即如何真正把握艺术形式以及深化、蕴藉自己的思想内涵。

 

  傅雷在19541123日给傅聪的信中,颇为深刻地谈起过这个问题。他说:“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眺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这些话是如此切中时弊!当然,一位艺术工匠也会对艺术有热爱之情,但他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艺术境界,这一切都因为他不是用心灵去感受、去探索,缺少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或“伟大的心”。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