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赏雪台 >> 名家视点 >> 正文

雪漠小说中的生态意识探析

2017-10-14 14:40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吕娟霞 浏览:39691565

 

 

雪漠小说中的生态意识探析

吕娟霞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摘要:雪漠的小说主要围绕地处西北大漠边缘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叙写即将崩溃的大自然,深刻反思现代人性的迷失。本文着重分析雪漠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意识,旨在表达对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保护。

西部的雪山、戈壁、沙漠、高原及沙暴、地震、雪灾等严酷的地理、环境、气候构成西部生态小说基本的底色,出生于甘肃武威的作家雪漠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真实地描绘了中国西部原生态画卷,他的小说大都围绕腾格里沙漠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书写自然与人类的博弈,深刻反思西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人性的迷失,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其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危机意识。因此,在当下生态危机严重的环境下研究雪漠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对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不断恶化的忧思

雪漠在他的小说中真实地表现出对西部自然生态严重恶化的担忧,对人与生态环境的紧张对立而导致人的生存危机感到紧张和焦虑。2000年雪漠发表《大漠祭》引起很大关注,之后,他又推出了系列长篇《狼祸》、《猎原》、《白虎关》等作品。雪漠的小说描绘了地处祁连山与腾格里沙漠之间河西一带的大漠风光,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常年干旱缺水,农牧民为了生存,对大自然采取掠夺式开发,不断向贫苦不堪的大自然母亲索取,结果是他们不得不接受如沙尘暴、泥石流、干旱、洪水、鼠患、狼祸等自然灾害的惩罚和报复,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陷入长期持续的贫困循环中。雪漠在小说中不但反映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恶化,还深刻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最终面临精神生态溃败的局面。长篇小说《白虎关》中人们疯狂地开采沙漠中的金子,随之而来的是沙湾村蔓延的仇富心理、掘人祖坟等害人不利己的行为,被开发后的白虎关招来更多商家,也带来现代都市的丑恶与病态,农牧民的欲望畸形膨胀,丧失道德底线,阻碍经济发展,对人性善恶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具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学家史韦泽认为人应当与宇宙建立一种和谐的精神关系,而且这个世界中的整个生命现象都应当是统一的。雪漠的小说真切叙述了在西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人们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恐惧,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敬重大自然万物,体现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情怀。由于西部浓郁的自然宗教气氛,雪漠的小说又表现出强烈的自然崇拜与生态关怀,在《猎原》中雪漠揭示了人类的狂妄自大和随之产生的愚蠢行为给大地母亲造成的巨大创伤,他也通过那些内心尚存诸神崇拜和宗教信仰的藏族民众和喇嘛们对神灵的崇敬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敬仰告诉我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出路,也是人类能 够自救的唯一路径。

三、蕴含和体现了人类与其他生命休戚与共的情怀

雪漠以博爱之心关切与体察其他生命的痛苦、死亡、恐惧和幸福,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环境下,彼此的生命是息息相关、彼此共存的关系。他的小说描述了一群“万物皆俯仰自得,按自己的生存轨迹实践着自己的宿命”的野生动物,如沙娃娃、兔子、老鼠、蛇、狐子、狼等,这些动物脱离了程式化的死板的形象,它们是自然界不同于人类的有灵性的生灵。在《狼祸》中我们看到了母狼想保护两只小狼而使用调虎离山计,可是鹞子却残忍地杀害了幼狼,导致这群来自北方的狼对人类发起一次又一次狼祸。这是一群不受束缚的生灵,这群生灵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欢快,彰显着生命的尊严与高贵,同时又对人类日渐下滑的人伦关系构成了一个反讽。雪漠小说以艺术的视角、丰满的形象、深刻的思想告诫并提醒世人,生态意识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更根本的是从生态的角度对人性进行反思,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驳。当这个世界再也无法容忍人类的愚昧无知、自高自大时,大自然向人类发出警告。于是,人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甚至人与人的关系。人类必须行动起来,在物质、制度、法律等方面规范的人的行为,在伦理、道德、心灵等层面引导人的健康发展,在精神、人格、素养等方面丰富人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雪漠,《大漠祭》,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

[2]雪漠,《猎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

——刊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9

 

 

【回放】雪漠掌门直播讲座(扫码观看)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