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青岛书城心弘博士开讲《老子的心事》

2017-08-23 09:51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心弘 浏览:40361671
内容提要:春秋时期,老子出生的年代,被称为轴心时代。在那个时代,东方和西方同时出现了一批伟大的人物。

 

青岛书城心弘博士开讲《老子的心事》

\心弘

 

我非常高兴来到青岛,这是我第二次来到青岛。我非常喜欢青岛这座城市,也非常热爱这里的人民。我觉得青岛的朋友有一种独特的大气,有一种独特的质朴,我觉得在山东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受到孔孟思想的熏陶。山东人,我认识到的几乎所有山东人,他们都是讲仁义、守信义、重承诺的男子汉,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大丈夫。

那么今天呢,我要讲的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子,老子呢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他的《道德经》可以说是流传千古,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制高点。那么,想了解他的学说,先要了解老子这个人。老子,出生在我国的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71年,他逝世的那个日期,大概是公元前471年。当然,老子的生卒年月是后人考证的,没有确切的记载,不像孔子和孟子,有那么明确的生平。因为老子这个人呢,他太玄妙,太高深了,以至于他什么时候去世的,我们都无法知道。在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老子就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颗星。春秋时期,老子出生的年代,被称为轴心时代。在那个时代,东方和西方同时出现了一批伟大的人物。在印度,出现了释迦侔尼佛。释迦牟尼佛开创了佛教。佛教后来从印度走向中国,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希腊,出现了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学说影响了全人类。在中国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等一大批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学说一直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展。并且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还在受他们思想的滋养。特别是山东这个地方,很多时候我来到山东特别感动。每当我走出长途车站、火车站门口的时候,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总有几个山东的朋友过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我说的是事实,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其它地方我好像没有遇到过。

那么老子呢,史籍上是这样记载他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的名字,叫李耳,又叫老聃。老子年轻的时候,可以说他在隐居之前,他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守藏室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那么老子的这个官职就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社会地位在当时是不低的,老子肯定是个贵族,因为在春秋时代,只有贵族才能够当官。并且老子是图书馆的馆长,老子有大量的机会、大量的时间去接触那个时期中国最为全面的资料,去掌握那个时期最为先进的文化。这也为老子创作《道德经》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我们如果细读《道德经》这本书啊,我们可以发现《道德经》这本书真是包罗万象,从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到平天下,从人生到宇宙,从政治到军事,无奇不有。为什么呢?因为老子是一个大学者,他对国家、对生活、对宇宙,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处事他都有独特的见解。《老子》这部书,一传到国外,就引起了轰动。八十年代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项调查。他们统计的结果是,在翻译为外文的最著名文化著作中,发行数量最多的,第一部是《圣经》,基督教的经典,第二部呢,就是老子的《道德经》。这可以看出,老子的《道德经》在国际上受到的认可。

《史记》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就是说,老子做周朝的图书馆馆长很久了,看到周朝日渐衰落,权力下移,就隐居了。他选择隐居,飘然西去,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守令突然有一天发现,一团紫气从天边而来,他断定一定有一个高人将在这里经过。几天之后,他看见一个人骑着青牛缓缓的从东面而来。他马上觉得我要抓住这个机会,我要向这位高人请教,我要把他的智慧之水传承下来。所以呢,他请求老子写一本书。因为这个机缘,老子就写了一本只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但正是这一部《道德经》,成了中国文化中可以说智慧境界最高的一部经典。老子的《道德经》在国际上的认可,是比《论语》比《孟子》这两部书受到认可要多的。这足以显示,老子的智慧之深。当然了,我在这里呢,不是说孔孟的道德和智慧水准不高,而是他们关注的层次和重点不一样。老子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是形而上之道。那么孔子呢?他关注的是什么?他关注的是这个社会,他是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孔子和老子他们同样的伟大,他们同样构成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子著书之后,就飘然西去了,不知所踪。这是《史记》上记载,就找不着这个人了。

老子和孔子是同一时期人,但是孔子的年龄比老子要小个数十岁。《史记》记载啊,孔子有一天到周朝去,向老子请教。老子对孔子说,吾尝闻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意思是什么呢?老子说,我听闻呢,精明的商人把自己的宝藏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德行深厚的君子看起来就像一个愚夫,你啊,应该把你身上的骄气,过多的欲望,还有矫揉造作的色态,还有过高的志向,都把它去除。孔子回到鲁国之后,和弟子说起了老子,他感叹道,鸟,我知道其能飞,鱼我知道其能游,兽我知道其能走。鸟能飞,我可以用箭把它射下来;鱼能游,我可以用线把它钓上来;兽能走,我可以用网来捕捉,但是对于龙这种动物,乘风云而上天,我的确是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老子呢,就是龙一样的人。这里可以看出,老子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我们都觉得呀,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智慧很高啊。但是,老子在那个时候,在孔子眼里,孔子认为老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当然了,我也不是说孔子智慧不高,在孔子七十岁的时候,孔子也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智慧境界。只是年轻的时候的孔子,在那个时期,他对老子是向往的,对老子的智慧是折服的。

当《道德经》传到国外去之后,一大批世界级的哲学家对《道德经》做了充分的肯定,比如说海德格尔,比如说康德、尼采和黑格尔,这些人都对《道德经》做了很高的评价。黑格尔,我想熟悉马克思哲学的朋友们不会陌生,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它有两个来源,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当我们翻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时候,把他的观点和老子的观点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两者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我跟大家一一举例。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任何事物,它里面总有两种相反的性质。这两种相反的性质,它们的矛盾,它们的运动,促成了事物的发展。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大量的篇幅,在介绍这个观点。比如说,它有一章讲,“有无相生,高下相倾,音声相和,长短相随。”还有一章讲,“祸兮福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大家想一想,这难道不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最早概述吗?大家再想一想,道家的阴阳鱼,在一个圆圈里面,一半是阴鱼,一半是阳鱼,这不是对立统一的最好注解吗?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第二个伟大定律是什么?质量互变定律,任何一个事物,它要形成质变,必须要有长期的量变做积累。老子的书也有啊,老子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就是说,一个“合抱”那么粗的树木,是从一个很微小的种子长起来的,从微小的种子一点点的成长,经过无数的量变,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都是在讲,量变,不断的量变,才会达到质变。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定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它认为呢,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肯定,第二个阶段是否定,第三个阶段是否定之否定。那么,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思想,正是这个定律的最好注脚。比如说,当一个人他小时候可能什么智慧都没有,看起来就像一个非常愚笨的人一样,这就好比是肯定。当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渐渐的,他看起来很聪明了,这就相当于否定,因为他与他小时候表现出来的特征完全不一样。当他学养进一步提高,智慧进一步增强的时候,他就会变得非常淡定从容,深藏不露,大智若愚,从外表上看呢,他好像又非常与愚笨,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什么都知道。这也是事物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大家看一看,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和《道德经》的大巧若拙说法是不是又一种天然的对应。所以老子讲的非常有哲理的,可以说它的辩证法优先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那么我在这里讲的第二个部分是老子之道。《道德经》这本书讲的辩证法大家都听得明白,也觉得很有道理。但是这部书,最核心的部分是讲什么,讲“道”。“道”是中国哲学上最高的一个范畴,这个“道”啊,真的是不好理解。老子的第一章,就在讲道。他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能够说出来的“道”,其实不是那个永恒的“道”。我们用一些名词来描述这个道,其实难以描述道的本来面目。他的意思是说什么?“道”太高深了。虽然可以说出来呀,可以用名字来形容它,但是说出来的“道”,不是那个本来的大“道”,也许有的朋友会问,如果老子真的领悟了大道,他怎么可能说不出来呢?我们的语言能够描述出这么多东西,怎么就不能把道描述出来?其实我们仔细思考,我们的语言对于这个纷繁的世界,对于我们的感知,其实它是很苍白的。大家想,能把爱情的滋味描述出来吗?一个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你无论怎么说,我想他也不会真正的理解爱情的滋味。只有他经过初恋,经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才能真正感知到爱情。道跟爱情其实是一样的,你只有悟道,感受道之后,才能了解到道的真正含义。第一章的第二句话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当然,有一些著作它不是这么断句的。他是这样断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按照这种断句来解释就是,天地生成之前,肯定没有名字嘛,混沌一块对不对;但是天地一生出来,就马上有名字了嘛。所以我们说无名是天地之始,有名是万物之母。但是王安石认为啊,王安石是北宋的宰相,是一个改革家,他认为啊,不应该这样断句,应该这样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觉得他这样断是把《道德经》读透了。为什么?因为道又被称为无极,道是看不见的。《道德经》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能生万物,所以这个道是生万物的本体啊。因此呢,可以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是什么?有就是那个道生一的一啊,就是无极中生的太极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也可以说是从一中生出来的。因此,有,为万物之母。他这句话,就把道的性质,明明白白的阐释出来了。道虽然是不可说的,但是它能够生天生地,生万物,是我们宇宙的本体,当然也是我们人的本体。《道德经》第一章的第三句话,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缴。这句话,如果大家是一个非常热爱道的人,想达到老子这种境界的人,想修道的人,就应该有这种解释,叫做无欲观妙,有欲观窍。就是说,如果你要体验这种大道,你就要放下自己的欲望,用心去感受,然后呢,在某一瞬间,你就能体会大道。如果当你的欲望生起的时候,你如何来对治这种欲望呢?按照道家的说法,就是你要观你身上的某些穴位,穴位也叫做窍。比如说,道家对人身体上三个穴位特别重视,眉心的顶轮,叫上丹田;两乳之间,叫中丹田;脐下三分,叫下丹田。如果你欲望活跃的时候,你就把注意力安住在这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你的杂念就会慢慢消失。有欲观窍、无欲观妙是修道的一个精要,雪漠老师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这是老子的本意,我同意他的说法。因为,尹喜向老子问道,对老子这种境界很向往,他想希望老子告诉他一些修道的方法,这是尹喜的最主要目的。

老子第一章呢,第一句话说,道可道。非常道,表达了道的不可言说;第二句话就点明了道的主旨;第三句话就告诉你了修道的诀窍。第四句话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说,我们这个有和无,这个无极和太极,道和一,虽然是两者,名字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同样出自于一个本体。它们非常玄妙啊,玄妙得说不出来,但是它们是一切玄妙的根本。这句话其实也在说道的本体性。大家如果把第一章真地读透了,真弄明白了,就能够真正理解大道是什么。当然了,这种明白是从理论上去明白。因为道可道非常道。我再怎么说“道”,如果大家不去真正感悟“道”的话,还是不明白。不过,从理论上明白也比不明白好。从理论上明白也是为身体力行的明白打基础。后来《道德经》讲道的部分,都是在围绕第一章他说的这个论点在讲。比如有一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他这是在说什么?这是说,道,是听不见的,是看不见的,是触摸不到的。这三种性质混而为一啊,这就是道。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道”看起来呢,不明亮,看起来也不昏暗,看起来不可名状,像什么都没有一样。他在说什么,大家都觉得他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他确实在描述道的性质。道的性质,第二十五章说,“有道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就是说,有一个物体啊,像一片混沌一样,在宇宙之间之前,在天地之先就存在,这说明什么,他还是在说明“无,名天地之始”这个观点,道能生万物,它能够生天生地,能生成宇宙,所以它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没有声音,没有形象,独立运行,从不改变,周而复始,从不停息,这也是在说道的规律,道确实没有形象,谁能把道拿来给我看看,确实看不见。就好像人在说,你把爱情的滋味给我描述一下,谁也描述不出来啊,描述的都不对啊,但是,这确实是道。

(未完待续)

 

 

【回放】雪漠读书汇掌门直播请扫描下图二维码登录观看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