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雪漠禅坛 >> 雪漠禅坛 >> 正文

雪漠:空寂明朗的真相

2011-10-11 08:02 来源: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作者:雪漠 浏览:64722966

空寂明朗的真相

雪漠

悟此空性体,明空大觉性。

过去诸如来,见性而成佛。

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

当你悟到空性体时,内心便空空荡荡、明明朗朗。那什么是“空性体”?梵语的“舜若多”翻译过来就是“空性”,它也是真如、真心的另外一个称,所以说,空性体,就是空寂灵知之心。灵知者,心性之心体。“空”,空空荡荡;“寂”,安安静静。空性,是远离我、法两种执著的真相。

我执,指的是执著于某个固定的自我,觉得这个“我”是真实存在的,因而忽略了我们的身体在一天又一天地发生变化。我们的想法和习惯也因为经历、知识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不是昨天的那个人,甚至不是上一秒钟的那个人了,我们或许已经厌倦了去年爱过的东西,甚至厌倦了以前爱过的人,厌倦了曾经享受过的某种生活方式。我们的各种观点更像是天上的云朵一样不断改变着模样。

有个学生告诉过我,她曾经在情感冲动下对分手的男朋友说过自己会等他两年。谁知道,一年后那个男孩子真的来找她,但她已经丝毫不爱他了。回想起往事,她总是因为自己做了件蠢事而羞愧不已,其实她不明白,她的愚蠢并不在于她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而在于她不明白世俗的爱情是一种情绪,话语表达的也是一种情绪,即便在那个时刻她是真诚的,寄托了某种情绪的行为和语言也总是会在发生的那一刻结束,因为情绪必须依托某些东西而存在,这些东西一旦消失,爱情的情绪也立刻会发生改变。比如,因为美而爱上一个人,当她不再美丽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发生改变;因为感动而爱上一个人,当她对你不再无微不至的时候,这种感觉也会发生改变。再者,无论愚蠢还是聪明,那都是过去了的事情,事情一旦过去就变成了回忆,梦幻般的存在,也无需去在意了。

其实,执著于自己的愚蠢,正是因为觉得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真实的“自我”。我是否聪明,我做的事情人家是否满意,我是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我是不是一个好人……我们的脑海中时常有意无意地充满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不断要求自己做各种未必适合的事情,甚至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观点,以求让自己能够适应社会共识与大众标准,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脱离群众,避免陷入寂寞孤单的失落感之中。但也有人不怕落单,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勇气,不过他们也非常容易陷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傲慢”。他们认为独立的自己比盲从的人更加优秀,也是因为他们仍然觉得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真实的“自我”。

但“我”是什么东西?是意识和肉体的结合,也是多种因素聚合而生成的产物,看似独立的这个“我”,其实跟因缘链上任何一个小铁环一样,都在不断改变着形状:经历多了,想法会改变,个性也会改变;吃多了,身体会发福;多做运动,又会变瘦;耐得住痛的,还可能去美容院整容……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我”?既然没有恒常的“自我”,那么建立在这个自我假象之上的一切又如何永恒?破除对“我”的执著,就是要从了知“我”的无常开始。

法执,则是远离我执之后需要进一步破除的一种执著,是一种对世界万“法”的执著。这个“法”字,涵括世上万物万象,当然也包括对方法和概念的执著。比如某人非常烦躁,他希望通过学习身体瑜伽的呼吸方法,令自己进入一种安宁、和谐的状态,他将呼吸方法的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在无数次的实践之后,他渐渐能够随心所欲地进入那种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甚至能够一直保持着该种状态,但是他心里仍然有“瑜伽呼吸法”的概念和规则,而并没有把它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这时候,他就需要把“瑜伽呼吸法”这个枷锁也一并破除。正如我常说的,过河之后就要把船抛下,背着船赶路,只能增加你的负担。这就是远离法执。

我执、法执像是心灵上的污垢,这些污垢就像血管中的垃圾一样,给血液循环造成阻塞,令人产生各种各样不舒服的感觉,烦恼由此而生。清除血管里的各种垃圾,恢复血液流通的顺畅之后,不舒服的感觉自然会消除。同样道理,持续地清扫心灵上的污垢,渐渐远离我、法两种执著,让心灵回复一种本初清净的状态,就自然能从各种烦恼之中解脱。我们说,这时的你,便还原了清净心。

笔者曾写过一首诗,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不剥鳞甲不受疼,里面污垢无法清。

剥甲清污离执著,一轮明月到天心。

有空寂灵知时,那个心就叫清净心。清净的心体,便是本元心。洞见本元心之后,当你认知到它的心体时,就是悟道,被称为“明空大觉性。”

凡夫与佛菩萨唯一的区别,即为是否能够保任这份觉悟,因此凡夫在觉悟当下便与佛菩萨无异。所以,我曾在《我的灵魂依怙》一书中写过弟子契入大手印时跟上师“无二无别”之语,有人曾对此有非议。一位大德则对此非议不以为然,他为我辩解道,为什么说弟子契入大手印证得明空之心后,和上师是无二无别的呢?因为上师证得的明空和弟子证得的明空是同一种境界,两种明空是一体的,故可以说“无二无别”。

当你悟到明空本体的时候,就契入大手印了。这时,你便明白了什么是“明空大觉性”。

我有位朋友,他的师傅是位禅僧,叫他一直保持觉性。我问他觉性是什么?他说他不知道。因为他只是知道“觉性”这个词,但并没有认知到觉性的生命状态。许多时候,理上的明白,并不能代表事上的证到。

什么叫事上的证到?就是你不但在道理上明白世界的虚幻,而且不会陷入某种情绪当中不可自拔。比如,有个美丽的女人爱上了你,并且对你非常细心周到,令你拥有了一种令人艳羡的生活,但是有一天她突然不爱你了,对你的态度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个时候,你是否还能活得逍遥快乐?你会不会感到痛苦和失落?假如你仍然逍遥快乐,那么就代表你在事上也证到了;假如你因此而失去了宁静和快乐,沉浸在一种不舍与不甘的痛苦之中,那就代表你的明白仅仅停留在道理和概念之上。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学者对宗教哲学了若指掌,但却仍然生活得苦闷不堪,而且处理不好家庭问题的原因。

开悟的人,必须体验并认知到什么是“明空觉性”,这也就是“奶格五金法”圆满次第中提到的“光明”。证道的“证”是认证的“证”。当你的生命里出现那种光明时,你能认证它、能忆持它,能把握保任它,这才叫真正开悟。

所有的众生,如果见不到“性”,就无法成佛。

关于见性,《明觉禅师语录》中说:“声闻人见性,如夜见月;菩萨人见性,如昼见日。”

真正的开悟就是见性,是“见到空性”的意思。虽说凡夫见到的“空性”与佛菩萨见到的“空性”本身没有区别,但是凡夫与佛菩萨明白的程度仍然有所不同,就像你待在屋里遥望外面的阳光,和在室外沐浴于阳光的朗照之中还是不太一样的。

对此,禅宗的经典也曾经说过,凡夫见性,就像夜里看到了月亮,虽然见到光明,目能视物,但是视野仍然十分模糊有限,佛菩萨的见性则像晴空万里的白昼,也像登上高峰俯瞰世界,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见,见性并非“成佛”的保证书。

不过,虽说见性未必成佛,但是成佛则必须见性。见不到真心,见不到本元心,就成不了佛。在从古到今的修行历程中,产生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显宗也好,密宗也好,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见到空性。见到空性,才能由此契入而证得佛果。离开空性的任何修行,都是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可能达到究竟解脱的。除了这个空性之外,“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

那什么才是究竟解脱?把觉悟变成一种生命本有的状态,变成一种呼吸般的存在,无论经历什么事情,都能任运自如,快乐无忧,这就是究竟解脱,也是我们所说的绝对自由。所谓的佛,其实就是连觉悟都忘记了,但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中又能不生迷惑的人,而不是拥有各种神通变化、高高在上的神。当然,修行的过程中出现神通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可它并非修行的目的,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把神通作为觉悟的标签,来判断某人是否觉悟,甚至因为某位圣者不示现神通而傲慢地对待之,那更是大错特错了。

所有的法,包括显宗、密宗,都是为了认知本元心,都是为了教我们见到空性。

就像一些人认为开悟者肯定会示现各种神通一样,有些人也认为修到开悟也就差不多了,于是他们一旦见性就立刻生出懒惰、散漫、沾沾自喜之心,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态度。所以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见性仅仅是开悟,是真正修行的开始,此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除了个别的上上根器——如香巴噶举的奶格玛——能顿悟顿证、证得光明大手印外,寻常行者,并不是一悟便休,并不是一悟便神通勃发,而是需要悟后起修的。

虽说即便开悟也不能心生傲慢,但是你仍然应该充满信心。因为信心是开悟的基石,更是成佛的起点,你不但要对佛法和善知识有信心,也必须对自己有信心。你必须相信,每个人本来就是佛,只不过幻象太过逼真,再加上环境的不断熏染,我们才迷失了本具的清净佛性,但是只要熟习教理、勤修仪轨,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锻炼心灵,我们就能一点点去除心灵的污垢,点亮蒙昧的智慧,进而超凡入圣,得到绝对的快乐与自由,这才是真正的佛果。时刻都要谨记,正确的信念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最初的正信,修行之路就会越走越偏,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方向有丝毫的偏差,我们都不可能实现究竟解脱这一终极梦想。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雪漠禅坛:与你在线参禅

阐发古老智慧,

贯通古今文化,

打破教派界限,

点亮智慧明灯。

时间:每周周六晚20:00——21:00

地址:http://www.xuemo.cn/雪漠文化网在线访谈

参与人:所有追求真理、向往自由、参悟人生的朋友。

登录方式:新浪微博即可登录,简单易行。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