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长篇小说《白鹿原》被陈忠实视为一本给自己“垫棺作枕”的书。
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名家点评白鹿原
【编者按】: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于2016年4月29日7时45分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4岁。长篇小说《白鹿原》被陈忠实视为一本给自己“垫棺作枕”的书,腾讯文化同样相信尊重作品是对逝者最大的尊敬。为此,腾讯文化第一时间连线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明,听听他们怎么评价《白鹿原》。
1
《白鹿原》,陈忠实作品。
李敬泽:《白鹿原》已成当代文学经典
正在外出差的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得知消息后,感到“非常痛惜和悲伤”。李敬泽说:“我认为陈老师是当代文学非常杰出的作家。他的《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同时我跟他人也比较熟,他真的是一位君子,一位忠厚的长者,品格非常令人尊敬。他的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平时也经常听到他病中的各种情况。我们都很心疼,都希望他能够尽早康复,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心情非常沉重。”他随后表示自己还要处理陈忠实去世的相关事情,匆匆挂断电话。
陈晓明:《白鹿原》把历史书写推向新高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明今早看到陈忠实去世的消息,非常惊愕。在接受腾讯文化采访时,他表示,一直听说他身体不太好,没想到突然间就去世了,这是中国文坛的一个极大的损失。
◎腾讯文化:怎么评价《白鹿原》?
●陈晓明:《白鹿原》这部作品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已经成为经典,是各种文学青年教育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著作。可以说,《白鹿原》把中国历史的书写推到了一个高度,它的完整性、宽广、浑厚,把中国文化传统和西北地域文化的特点结合得如此紧密,堪称一部结实饱满、浑然一体“大作品”。
他这部作品也可以说是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文学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既是对过往历史的总结和深化,同时也为中国乡土叙事在九十年代要展开的新的面向打开了一种路径。这个路径在于它不仅是在寻根民族性的一种回望当中来书写文化、书写地域的历史,而且对我们民族历经的整个二十世纪现代性的历史有深刻的反思,有非常严肃的认真的思考。这一点确实是他作为一个作家、始终是把一种思想性、对民族命运的思考、民族未来面向的思考抓住手里,他是非常了不起的。
像《白鹿原》这样的作品问世后经历了各种争论,呈现了作品的多面性、复杂性,使我们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关系、民族反思、文化与人性和历史博弈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这部作品提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重要的话题。
◎腾讯文化:《白鹿原》与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有怎样的联系?
●陈晓明:《白鹿原》是对寻根文学的一个深化,寻根文学也可以说是一个新潮,是和中国当时现代化进程相关的历史书写。在《白鹿原》里面,他吸收了八十年代文学多样化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先锋文学叙事的东西,包括比更他更年轻的作家,像格非、余华、苏童,他的作品中还是有吸收的。他的语言也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平实、朴素,但是也有比较自由、开放的叙述。他有些语言一些片段也会追求华丽,比如对田小娥描写的那些片段,可以看出他的叙述追求感觉。他追求感觉化的叙事,这一点也是传统现实主义笔法上比较少有的。
◎腾讯文化:这种家族叙事的写法,对后面的写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陈晓明:家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一个特征,中国文学书写家族达到一个高度和厚度,这是应有的一种成就。八十年代中期张炜《古船》这些,都是家族叙事中比较成功的作品。陈忠实的家族叙事通过对白、鹿两家对土地的争斗,来表明农业文明衰败时候的境况。特别是现代剧烈的社会变革进入到传统家族历史中,怎么保持历史的一个壮烈。在这方面,他抓住了中国历史上巨大的转型,同时也抓住了文学的转型,文学的转型就是对家族叙事更加多面的、更加深刻的反思。陈忠实是在二十世纪动荡不安的革命当中来看待两个家族的博弈和斗争。这种斗争最后发现都是徒劳的,因为历史更强大,二十世纪巨大的历史变革使中国传统社会难以维系。陈忠实的创作也表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胜利,他可能更信赖传统文化能够给予中国民族走进现代、走过现代、走出现代,他可能有这么一种文化上的信念。他的书写本身表明了一种传统文化的困境,他本身是回到历史中去思考问题、书写历史,这也是这部作品具有巨大的历史真实、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根源所在。
◎腾讯文化:这部小说也曾经引发很大争议,现在的研究者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陈晓明:评价一部作品高还是低是要扣紧它的历史。在那么一个历史坐标上,他作出了贡献,是承前启后的,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当然,到后面来看,可能也并没有那么高。我们是今天来评价他的艺术,还是看他当时对历史的贡献,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对陈忠实《白鹿原》的争论,我本人对他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对他有过一些批评。九十年代知识分子都崇尚批评,想重新获得知识分子对历史发言的主体地位,批判是一个普遍现象。今天回头看,那些批评是在历史的语境中形成的。有些批判和争论是中肯的,有些不一定准确。比如,白嘉轩前面死了六个老婆,这就有点过了。在九十年代初,文学要获得震撼、获得关注,有时候下笔就得狠啊,死掉一个两个三个不能有狠劲,六个七个就很厉害了。陈忠实作为一个老作家,文辞上不喜平,要下重笔,当时对这个有很多批评。对田小娥的刻画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是有些争议,这是普遍的,不是个人的问题。他对历史的反思,也并不清晰,这也有不同的评价,当时这种不清晰也是由历史语境本身所构造的。作家的局限性也是历史的局限性。
◎腾讯文化:除了《白鹿原》之外,陈忠实还有哪些文学上的创作值得研究?
●陈晓明:陈忠实先生有中短篇小说集,积蓄多少年形成了《白鹿原》,后来就没怎么有长篇作品出来。这也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白鹿原》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一下达到了那么高的境界,他自己觉得不能超过《白鹿原》,可能就没有下笔去写。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