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三九隆冬:数九寒天冰上走,独叹梅花瘦

2016-01-17 16:18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儒风大家 浏览:42342589
内容提要:谚语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三九隆冬:数九寒天冰上走,独叹梅花瘦

 

我国民间有个“九九”节令,又叫“冬九九”,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大约在节气小寒和大寒之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情景如唐代诗人孟郊说的:“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这段时间大致又被称为“隆冬”、“残冬”、“穷冬”。

谚语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九九消寒歌”中说:三九四九冰上走。古人对隆冬景象多有描述。

隆冬酷寒

宋代朱翌在《送山芥与徐稚山》诗中这样描写:“北风撼坤轴,飞雪封高崖。万草坐冻死,不复存根荄gāi。”北风好像撼动了地轴,大雪封锁了高高的悬崖,草木在地上冻死,甚至土里的根也已经枯干,慢慢化为烂泥。

唐代柳宗元的《江雪》更是描绘出肃杀冷寂的场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清代刘鹗《老残游记》中描述了隆冬时黄河冰凌的奇景:“见那黄河从西南上下来,到此却正是个湾子,过此便向正东去了,河面不甚宽,两岸相距不到二里。若以此刻河水而论,也不过百把丈宽的光景,只是面前的冰,插的重重叠叠的,高出水面有七八寸厚。再望上游走了一二百步,只见那上流的冰,还一块一块的漫漫价来,到此地,被前头的拦住,走不动就站住了。那后来的冰赶上他,只挤得“嗤嗤”价响。后冰被这溜水逼的紧了,就窜到前冰上头去;前冰被压,就渐渐低下去了。看那河身不过百十丈宽,当中大溜约莫不过二三十丈,两边俱是平水。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结满,冰面却是平的,被吹来的尘土盖住,却像沙滩一般。中间的一道大溜,却仍然奔腾澎湃,有声有势,将那走不过去的冰挤的两边乱窜。那两边平水上的冰,被当中乱冰挤破了,往岸上跑,那冰能挤到岸上有五六尺远。许多碎冰被挤的站起来,像个插屏似的。看了有点把钟工夫,这一截子的冰又挤死不动了。”(明清白话用字有很多和今天不同,并不是错字。)

刘鹗还借小说主人公老残的诗描写黄河冰凌:“地裂北风号,长冰蔽河下。后冰逐前冰,相陵复相亚。河曲易为塞,嵯峨银桥架。归人长咨嗟,旅客空叹咤。盈盈一水间,轩车不得驾。锦筵招妓乐,乱此凄其夜。”

严寒的三九隆冬,往往会伴随着大雪,清代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雪大得堵住了门。

描写市井生活的《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三回借陈经济写了穷苦人的隆冬感受:“那时正值腊月残冬时分,天降大雪,吊起风来,十分严寒。这陈经济打了回梆子,打发当夜的兵牌过去,不免手提铃串了几条街巷。又是风雪,地下又踏着那寒冰,冻得耸肩缩背,战战兢兢……九腊深冬,雪漫天凉然冰冻。更摇天撼地狂风。冻得我体僵麻,心胆战,实难扎挣。挨不过肚中饥,又难禁身上冷。住着这半边天,端的是冷。”

隆冬催花

催花诗

唐·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隆冬的一日,在宫中暖阁饮酒,推窗赏雪,并与宫娥上宫婉儿唱和吟诗。因雪越下越大,不觉欢喜说道:“古人云:雪兆丰年。朕才登极,就得如此佳兆,明岁自然五谷丰登,天下太平了。”

因为赏雪心欢,武则天不觉酒越喝越多,正喝得高兴,只觉阵阵清香扑鼻,朝外一望,原来庭前有几株腊梅开了。

武则天看见宫庭中的腊梅盛开,不觉赞道:“这样寒天,腊梅忽然大放,应当是知道朕饮酒,特来助兴!如此殷勤,自应重赏!”下令给腊梅挂红绫、赏金牌。

宫娥答应,立刻给腊梅挂红绫、金牌。武后醉眼朦胧,又下令:“此地蜡梅既然来伺候我,想来园中各花素知朕有爱花之癖,自然也都大放。咱们赏花去!”众宫娥只得答应,传旨备辇。

身边公主劝道:“腊梅本系冬花,此时得了雪气滋润,所以大放。至于别的花卉,开放各有其时,此刻离春令虽近,天气甚寒,怎么能都开呢?”

武则天已经醉得一塌糊涂,说道:“各花都是一样草木,腊梅既不畏寒,来与朕陶情怡乐,别的花卉,自然也都要讨朕欢喜。古人云:圣天子百灵相助。我以妇人而登皇位,自古能有几人?这些花卉小事,怎么会不遂朕心所欲?即便朕要挽回造化,命令隆冬百花齐放,百花又怎能违拗不听!”

到了御花园,四处一望,各样花木,除腊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尽是一派枯枝,莫说赏花,就是赏个青叶也是难的。

武则天大怒,下令取来金笺笔砚,提起笔来,想了一想,在那笺纸上,醉笔草草写了四句:“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写完下令太监拿去盖上御印,在园中张挂起来,命令百花次日一齐开放。次日,果然各种花果都承旨遵命。武则天再到御花园赏花时,气候似乎变得特别暖和,池中冰块都已融化,陡然变成初春光景。

武则天见林苑青翠,花开满园,万紫千红,十分高兴,立即命令宫人给这些花木也挂以红绸,并悬以金牌表示奖励。在百花丛中,唯有牡丹花迟迟未曾开放。

武则天震怒,命宫人燃炭火烧炙枝梗,牡丹方才怒开。然武则天气愤不息,下令将御花园中几千株牡丹逐出长安,移植东都洛阳,以示惩罚。洛阳因此成为牡丹之乡。后来清代李汝珍用这个传说故事做缘由,写出一部小说《镜花缘》。

隆冬赏卉

三九隆冬固然滴水成冰,但是还是有生命气息、生活情趣可寻的,或者围炉夜话,喝酒吟诗,如清代王之瀚《九九消寒图诗》中所传达的,“三九严寒水结冰,钓罢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新酒,且见床头樽不空。”最富情趣的还是隆冬赏卉,最引人注目的是腊梅和水仙。古人留下大量梅花和水仙诗词。

画梅二首

明·陈道复

竹篱笆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枝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小木兰花/木兰花

宋·无名氏

日逢三九,相对梅花倾寿酒。

次第回春,甲子从头又一新。

敬翻一曲,付与歌儿勤为祝。

为问仙翁,今岁蟠桃几度红。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蝶恋花·纪艳

清·陈维崧

拂晓相逢花弄口。如此天寒,

何事清晨走?

小院绿熊铺褥厚,玉梅花下交三九。

招入绣屏闲写久。斜送横波,

郎莫衣单否?

袖里任郎沾宝兽,雕龙手压梅花手。

 

水仙花

宋·郭印

隆冬百卉若为留,独对冰姿不解愁。

谁插一枝云鬓里,清香浑胜玉搔头。

 

隆冬访贤

《三国演义》“玄德(刘备)风雪访孔明(诸葛亮)”一节中描写隆冬大雪:“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引文中的诗句“疑是玉龙斗”和“纷纷鳞甲飞”两句,化用了宋代诗人张元的《雪》诗:“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的诗富有神话的浪漫色彩,奇思妙想,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被天兵天将杀败的三百万玉龙身上脱落的败鳞残甲,让人不禁有种神驰天外、气势恢弘的感慨。

《三国演义》后面对刘备风雪访孔明还有赞诗:“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诗中以梨花、柳絮、烂银比喻雪。

刘备三顾茅庐,在隆冬季节,不顾严寒去拜请诸葛亮,已成为千古佳话。《三国演义》的这节描写在战争杀伐、礼贤下士的英雄事业之中,增添了一段美丽的雪景描写和隐士情怀,更是别有一番魅力!

隆冬里的男女

《水浒传》中“潘金莲勾引武松”一节中也是一个隆冬雪天:“连日朔风紧起,四下里彤云密布,又早纷纷扬扬飞下一天大雪来。当日那雪直下到一更天气不止。”

面对“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的武松,潘金莲心如房内的火盆,武大被这妇人赶出去做买卖,央及间壁王婆买下些酒肉之类,去武松房里簇了一盆炭火,心里自想道:“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信他不动情。……” 那妇人独自一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等着……

武松自在房里拿起火箸簇火。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武松已自有六七分不快意,也不应他。那妇人见他不应,劈手便来夺火箸,口里道:“叔叔不会簇火,我与叔叔拨火;只要似火盆常热便好。”武松有八九分焦躁,只不做声。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

无奈武松心如外面的冰雪,酒已暖而心未动,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红楼梦》中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宝琴立雪”,确是另一种境界,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后的美好回忆,冰雪世界里至纯至美的女子!

隆冬里的快意恩仇

题林冲题壁图寄巴人

聂绀弩

家有娇妻匹夫死,世无好友百身戕。

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心轻白虎堂。

高太尉头耿魂梦,酒葫芦颈系花枪。

天寒岁暮归何处,涌血成诗喷土墙。

《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中描写隆冬大雪:“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那雪正下得紧”一句把林冲面临的处境烘托出来了。身负血海深仇而一再忍让的林冲最终奋而反抗,血刃仇人。

20世纪50年代,聂绀弩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第二编辑室主任,巴人任社长兼总编。在胡风事件和反右运动中,巴人检举报告了聂绀弩的种种思想、政治问题,令聂绀弩下放、服刑二十多年。聂绀弩借《水浒传》中的林冲来自喻,写了这首诗,后来聂绀弩得知巴人在文革中的遭遇比自己还要凄惨,便将诗题中的“寄巴人”三字删去。

隆冬御寒

晚唐诗人张孜的《雪》诗描写了富贵者与贫寒者对寒冷的不同应对:“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全诗的意思是:长安的大雪天,连鸟雀都藏了起来难以见到。城里的豪门贵族之家,捣碎了花椒和上泥来涂墙壁。家中到处都烧起通红的小火炉,挂起了一重又一重的防寒帘幕。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调理琴弦演奏,留着长指甲的侍女端上酒浆,醉醺醺地唱得梁上的尘埃飞动,带着娇态的舞女们跳得香汗淋漓。这些住在安乐窝中的人们,哪里知道那些忍饥受冻的穷人,手脚都裂开了大口子痛苦难熬。

富贵者有火炉和椒房,贫寒者只能默默忍受。“捣椒泥四壁”,古人认为花椒可以取暖,把花椒捣烂和泥,用来涂在墙上。

对比古代普通老百姓抵御寒冷的棉被,富贵人家有炭火,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写有咏四季的四首回文诗,其中“冬诗”是“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即“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可见炭火对冬季御寒的重要性。

明清皇帝则在皇宫建有“暖炕”与“暖阁”,为供暖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木炭。

清代乾隆皇帝在《冬夜偶成》一诗中,曾较为详细地记述了紫禁城冬季的“供暖”情况及其感受,“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飘碎霜。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

“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皇帝是感觉不到冷的,很享受!

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工匠的技术成就,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它人睡觉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这样既干净卫生又经济实惠地解决了皇宫在寒冷冬季中的取暖问题。

道光皇帝有一首诗详细描述了地炕结构:“花砖细布擅奇功,暗热松针地底烘。静坐只疑春煦育,闲眠常觉体冲融。形参鸟道层层接,里悟羊肠面面通。荐以文茵饶雅趣,一堂暖气着帘栊”。可以看出这种建筑技术的复杂与高妙。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