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赏雪台 >> 名家视点 >> 正文

从当下关怀到精神超越——雪漠小说创作转型研究(七)

2015-01-28 08:38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刘泽庆 浏览:51225263

从当下关怀到精神超越——雪漠小说创作转型研究(七)

\刘泽庆

4 雪漠小说创作转型的影响

“灵魂三部曲”的创作无疑是对宗教情怀融入文学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雪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一是宗教意识与魔幻色彩相得益彰。二是宗教情怀与历史反思的结合。三是纯宗教小说的探索尝试。雪漠的“灵魂三部曲”以真诚的写作姿态、精神超越的写作追求、宗教题材的大胆探索,开拓了当代小说创作的新导向,为文坛带来了一阵凉爽的清风。但同时也存在用宗教慈悲心的观念否定人类历史上一切战争的简单判断等不足之处。其所提出的对于绝对信仰的质疑问题尚待解决,小说宗教性与文学性的平衡尚待进一步探索。

4.1 创作宗教文学的大胆探索

文学和宗教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者关注的主要对象都是人类的精神世界,体现着一种终极人文关怀。文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一直存在,诸如《圣经》、《古兰经》等,从思想内容来说是宗教著作,从艺术形式来说亦是文学作品。宗教题材在文学创作中的融入,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意义内涵;同时,文学作品为宗教意识的传播提供了极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中国现当代作家们对于宗教题材的创作有着积极的探索。“五•四”时期,著名作家冰心的创作即融入了基督教“博爱”的宗教理念。尽管鲁迅、曹禺等著名作家对于将宗教意识融入文学创作皆有一定的尝试,但宗教题材的创作并没有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主题。20 世纪 5070 年代,由于宗教和封建主义一起被作为“文革”批判斗争的主要对象,文学创作与宗教的关系一度被人为地割裂了,宗教文学的创作陷入沉寂时期。这种沉寂一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转变,韩少功、张承志、霍达等一些小说家,开始涉足宗教题材小说的创作,其中不乏《残月》、《穆斯林的葬礼》等佳作问世,为 80 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带来了一股宗教浪漫气息。而这个时期所涌现的宗教题材文学,由于其自身所蕴含的自我消解情绪,暗示着这股充满浪漫气息的宗教文学创作正一步步走向衰竭。

与基督教文化语境下的西方世界不同的是,中国长期以来没有以教堂、经卷、仪式等为主要形式的宗教,因此,宗教意识很难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除了一些佛教传统深厚的中国西部地区,几乎很少有人能将宗教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宗教题材仍然是一种少见的写作资源,作家在创作宗教题材小说之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文学创作逐渐流于市场化与商业化,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追问渐次隐退。以至于“回看这二十多年来的长篇小说,其精神内涵竟是如此的稀薄和贫乏。由于精神内涵的稀薄和贫乏,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就不可能起到心灵慰藉的作用。”[30]而“灵魂三部曲”将宗教情怀融入文学创作,从宗教的角度对人存在的意义进行终极追问,不仅是对于宗教题材小说创作的大胆探索,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清凉的慰藉。

 雪漠对于宗教题材小说创作的大胆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宗教意识与魔幻色彩相得益彰。《西夏咒》通过采用现实与历史的时空交错、叙述者视角的频繁切换,梦境与现实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混沌,充满了魔幻诡谲的色彩。小说中还充满了一些神秘的宗教词汇,如人皮法器、男女双修、黑龙诛法等。书中的熊、蟒都具备了人的灵性与神性,通过帮助雪羽儿成为护法神兽。老山谷中苍翠的草木、美丽的风景却蕴藏着吸血蚂蟥成群、食人沼泽密布的死亡威胁。琼在雪羽儿指引下,惊险穿越老山谷的描写更是充满了魔幻瑰丽的色彩。《西夏咒》像是一个梦,又像是现实的生活。这种现实与梦境的混沌不清,是为让读者在迷惑中拨开重重迷雾,最终达到认知的澄明之境,即现实即是梦境,梦境即是现实。只有无我、无执、无分别,才能达到内心永恒的宁静。雪漠将宗教意识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进行呈现,不失为一种全新的写作尝试。对于众多不熟悉藏传佛教文化的读者来说,披上了魔幻色彩的宗教小说,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拨开魔幻现实主义的迷雾,作者所传递的宗教意识更能起到发人深思的作用。

二是宗教情怀与历史反思的结合。雪漠宗教题材小说的创作意图不止停留于宗教意识的传达层面,他还试图运用藏传佛教的宗教观念对于整个人类历史进行关照。《西夏咒》中所描写的饿殍遍野的惨状,由于不具备具体的时间背景,让其具有了广泛的象征意义。叙述者阿甲认为,那是宋朝,也可能不是。而文中又出现了偷青、战备粮、阶级斗争等字眼,让人恍惚认为那就是意指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的大饥荒。雪漠从利众、慈悲的宗教文化角度,对于这段饥荒的历史以及所谓的“英雄业绩”进行了反思,表达了甚至近乎颠覆性的想法。在大饥荒导致人吃人的惨剧蔓延之时,谝子等恶霸在有战备粮的情况下,坚持不开仓放粮而放弃救济村民;义贼雪羽儿盗粮救人却遭断腿之刑,这无疑是雪漠对于这段历史的鞭笞。小说中,雪漠从慈悲心出发,对于所谓“英雄业绩”进行了彻底颠覆,认为其不过是对屠杀的讴歌,进而倡议世人持慈悲心,反对任何冠名堂皇名义下的杀戮。

三是纯宗教小说的探索尝试。不同于《西夏咒》中历史反思的融入、《西夏的苍狼》中都市题材的尝试,《无死的金刚心》则更接近于一本纯宗教题材小说。其主人公琼波浪觉为香巴噶举派创始人,被誉为雪域玄奘大师。小说以“我”和琼波浪觉的对话展开,这种问答的方式,类似于修行佛法过程中上师的开示,而琼波浪觉所讲述的自己在尼泊尔、印度的求法见闻经历以及与女神的爱情纠葛,皆充满了修行过程中对于生死、空性、分别心等的顿悟和超越,每一个故事都可看成是一个宗教寓言故事。《无死的金刚心》更像是一本宗教法本,想要修习光明大手印的信徒,即可参照该文本进行修炼。

雪漠小说创作中对于宗教题材的运用,以及在“灵魂三部曲”中将宗教情怀融入文学创作的三个大胆尝试,在宗教题材创作乏力的当代文坛具有重要意义。其小说以真诚的写作姿态、精神超越的写作追求、宗教题材的大胆探索,开拓了当代小说创作的新导向,为文坛带来了一阵凉爽的清风。

4.2 尚待突破的问题

从“大漠三部曲”到“灵魂三部曲”,雪漠完成了一次从对世俗生活的当下关怀到对终极价值的思索追问的创作转型。“灵魂三部曲”以其精妙的构思、先锋式叙事、丰富的思想层次,成为当代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不难发现,雪漠的创作仍有一些值得仔细推敲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用宗教慈悲心的观念否定人类历史上一切战争,这种判断过于简单。雪漠从利众、慈悲的角度出发,认为几乎所有的民族英雄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种族灭绝者,一切的战争不论是冠以正义或非正义之名,都因其夺走了众多生命而只能是“罪恶”。雪漠还同时否定了对于侵略的反抗。但坐视侵略者烧杀抢掠、漠视战争的蔓延,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阻止战争进一步吞噬更多人的生命。这种基于慈悲心之上的简单判断,明显忽略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在国家、民族、阶级、种族等概念及体制仍然存在的当今社会,具有其自身的一套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简单的以慈悲心的观念,否定一切战争的正义性,否定对于反抗侵略者的讴歌,显得单薄无力。

 其次,未解决对于绝对信仰的质疑问题。《西夏咒》中守护神阿甲时常表现出对于绝对信仰的质疑。他认为,不修行的话,他找不到活的意义;而修行的话,又找不到修的意义。刚开始修行时,阿甲信心极大,但后来出现越来越多的疑问,诸如:既然一切都是无常,那么修行有什么意义?净土是否也无常?等等。对于绝对信仰的怀疑,还体现在阿甲对于寻找怙主的矛盾心理。他既想要询问怙主一些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又怕怙主答不出来而让自己失望。但阿甲最终发现其实根本就没有怙主,因为,就在他产生对于怙主的怀疑的那一刻,怙主就永远的消失了。阿甲的个人价值判断影响了其绝对信仰的建构。通过阿甲的故事,雪漠提出了宗教权威与个人自主判断之间的矛盾问题,但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却并没有进行解答。 

最后,小说宗教性与文学性的平衡尚待进一步探索。宗教意识进入文学创作,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但如何处理宗教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灵魂三部曲”运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了关于宗教的灵魂超越、修行法窍等问题。雪漠借助小说宣泄了自己的修习所得和真实的灵魂世界,但在处理宗教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时稍显粗糙。《西夏咒》为表现灵魂超越的主题,忽略了人物性格、形象、命运、故事等细节,采用混沌式的叙事,进行了一场思想的狂欢。《无死的金刚心》用人物的叙述展开故事,但几乎每一个故事都像是开示的寓言。全书更像是一本修行法本,而在艺术形式上不同于一般小说以人物塑造为中心,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新鲜感、趣味性的审美特点。这种对于宗教意识的宣泄和狂欢,同时给不熟悉宗教的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西夏咒》混沌式的叙事带来的思想狂欢让很多读者在阅读时困惑丛生,让阅读小说成为一场思想上的挑战。而《无死的金刚心》则容易让本不具有宗教情怀的读者感觉乏味和艰深,让阅读稍显沉闷。在抒发宗教情怀的同时,如何达到小说创作宗教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是值得雪漠继续探索的问题之一。

 

5 结语

从“大漠三部曲”到“灵魂三部曲”,雪漠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西部生活的真实风情画,流露出对于西部农民生活困境的人文关怀,更展示出一段超乎寻常的寻找生命出路、追求灵魂超越的心路历程。两个三部曲在作品内容、艺术风格、思想内涵等方面有明显的转变。但是我们同样看到,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截然割离的。

在《大漠祭》创作过程中,雪漠即开始研习光明大手印文化。大手印文化的修习必然导致作家思想意识层面的变迁。《猎原》中关于狼对人类的报复的描写,《白虎关》中关于金矿开采所带来的村民们的矛盾,就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寓言。《猎原》中关于狼的描写,以及《白虎关》中对于莹儿与兰兰在荒漠与豺狗子对抗的描写,都具有浓烈的魔幻色彩。《猎原》中,狼被描述成土地神家的狗,被赋予了能识别仇人进行针对性报复的灵性。狼对人的报复从更深层面上来说,代表着自然对人类恣意破坏生态系统的惩罚。莹儿、兰兰与豺狗子的对峙,更多从心里层面进行刻画,反映了人物由恐惧到麻木再到从容的心态转变。由于兰兰是修习金刚亥母的信徒,更为情节描写增添了一丝宗教色彩。这种寓言式的写作、先锋派叙事手法以及宗教意识的融入在“灵魂三部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共同构成了“灵魂三部曲”区别于“大漠三部曲”的独特艺术特色。雪漠以其独立的写作姿态、真诚的文学笔触、对于灵魂超越的不懈求索以及对于光明大手印的虔诚信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写作风格,为当代文坛带来了一缕清凉的风。 

参考资料:

[1]雪漠:《白虎关<代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520页。

[2]肖云儒:《中国西部文学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1页。

[3]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124页。

[4]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124页。

[5]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118页。

[6]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117页。

[7]雪漠:《大漠祭<大漠祭自序>》,敦煌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9页。

[8]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5. 

[9]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102. 

[10]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24. 

[11]雪漠:《大漠祭<大漠祭自序>》,敦煌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 

[12]雪漠:《西夏咒》,作家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24. 

[13]雪漠:《西夏咒》,作家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21. 

[14](英)马克柯里.宁一中(译):《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5](美)西摩查特曼. 徐强(译):《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16](荷)米克巴尔. 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7]雪漠:《西夏的苍狼》,作家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63.

[18]甘武臣:《人民立场和忧患意识——鲁迅文学院“雪漠作品研讨会”纪要》,《飞天》,2003年第3. 

[19]雪漠:《猎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189.

[20]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38.

[21]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38.

[22]陈晓明:《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文学评论》,200206.

[23]孟繁华:《百年中国:作家的情感方式与精神地位》,《文学评论》,199604.

[24]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7.

[25]雪漠:《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509. 

[26]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28.

[27]刘立千:《藏传佛教的噶举派》,《中国藏学》,1995年第4. 

[28]雪漠:《白虎关<代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520.

[29]雪漠:《西夏咒<谈“打碎”和“超越”>》,作家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435.

[30]贺绍俊:《从宗教情怀看当代长篇小说的精神内涵》,《文艺研究》,2004年第4.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