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你发现你生命中时时刻刻都在这种明空状态里。吃饭、穿衣、发怒——发怒只是一种显现,像镜子中的火一样,虽然有火的形状,但镜子里是没有热量的——皆在这种状态中。所有的东西,你在心镜中明明朗朗,如如不动,却朗照万物。这世界上的一切,在你的心中了然分明,但它又不能干扰你的时候,第二个阶段就完成了,修道就成功了。
下面进入无修。
“解脱三要义,无修法身境”,真正的无修是大修啊。“无修”就是修而不执著修,证得空性而不执著于空性,得到智慧而不执著于智慧,做而无做,修而无修,无修而修。
赵州老和尚说,老僧吃了多少年饭,却不曾咬一粒米呀!万法了然于心,心却如如不动,《金刚经》上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这种。
但是,这种状态非凡夫所有,它必须同时俱足三个要素: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五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法界体性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慈悲。这时候,明空不离智和悲,一切都不离真如。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生即死,死即生;我即佛,佛即我;最后把证到的空性也破除了,达到究竟,证得而不执著。
比如,人经过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后,对舞蹈技巧非常熟悉,最后就甚至连舞蹈的这种概念也没有了,整个天空、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舞蹈,这时才谈得到无修。不是说得到大手印的名相就能证到大手印,好多人连大手印是什么都不知道。必须要有那种智慧,既在道理上明白那种智慧,又能在生命中间体会到那种光明,享受到那种光明,并且永远和它不分离,让它成为你生命中一刻也离不开的光明,之后再把光明的名相也扫掉,不执著它。无修是当你再也离不开光明的时候,才谈得到无修。“无修”,无时无刻不在修,但不执著于修,就是这样的。
当你还不能时时刻刻在光明中时,而说自己就是在无修,那就叫狂慧、狂妄。你名义上什么都知道,实际上得不到任何受用。什么叫狂慧?你自己知道所有的游泳技术,但一下水就沉下去了,淹死了。你没有实际应用,只要你实际地应用之后,能够驾驭心灵,驾驭肉体,并且知道游泳的诸多规则、诸多要领,你还能游得很好的时候,才能起作用,否则是不起作用的;再如,像骑自行车一样,你虽然知道很多要领:目视前方,腰杆挺直,紧握车把,但不去训练,一骑车就会摔倒;再如,你知道吸烟不好,但偏偏戒不了烟呀;你知道一切女的都是无常的,都是欲望,但见到一个女孩子就爱上她了……没有办法,你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呀!你的心是这样,你的肉体更不听话。你觉得不该烦恼,但偏偏会生起烦恼。所以,光是“知道”没有用的,必须通过理事的明白,然后用行为去实践那种明白,最后连这个明白也不执著,就是任何时候你都离不开这种明白,而又不执著于这种明白,这才能起到作用。
比如,一个人必须通过艺术规则进行训练,开始进入素描的各种笔法练习和临摹,然后创作,才可能成为大师。大师是什么?他不是在创作,他和整个大自然是一体的。当他灵光一现的时候,他心中自然流出的那种东西就不是刻意而为的,就像小鸟的叫声一样,是天籁。百灵鸟不需要谱曲,但它唱出的是最美的歌。它甚至没有唱歌的名相,也不管别人是不是在鼓掌,也不管出场费。它没有人们对唱歌的诸多概念的束缚。大手印终极的时候就像百灵鸟自然欢快地唱歌那样,虽然没有唱歌的概念,却能唱出最美的歌。要是癞蛤蟆在听到百灵鸟的歌声时,却说我不愿意唱那样的歌,这是很滑稽的。癞蛤蟆说自己不执著于像百灵鸟那样唱歌的原因,是因为它根本唱不出那样的歌,它叫出的可能是噪音。明白了吗?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在我听来,癞蛤蟆的歌也很好听,但那是另外的一种味道。就像不同教派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方便法门,都会让人达到某种境界。大自然的声音都很美。
我的意思是,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规则,你必须明白那种规则,实践那种规则,最后打破那种规则,却又不违反那种规则。打破它的时候,甚至你会创造规则。大师不被任何规则限制,但可能会超越规则,创造一种整个世界都认可的规则。这才是大师。
开始的时候,你需要单纯地遵守规则。你不能随便地破坏规则。当你破坏规则的时候,你根本不可能实现超越。你首先要继承,然后才谈得到发展。要是你智慧之杯里的水已经满了,再溢出来的那部分才称得上创造。半瓶子的咣当咣当,那不是创造。一定要明白这个东西。
“无修法身境”,就是瓶中水满了之后,它已经没声音了,你觉得他可能没有什么东西,但里面却充满了智慧,所以我们常说大智若愚。
对于智者来说,对于我们所说的“法”,他可以不说,也可以说,但无论说还是不说,他都不执著这个东西。境来则取,境去则空。明空之中,智悲双运,三身五智皆俱足。你可能看不出他的修来,但已经没有了黑暗和光明的概念。
有个朋友问我,达到能够和本尊对话是什么境界?我说这在真正的修行中不是高层次的,生起次第完成之后就会这样。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你还有二元对立,你还有我和佛的二元对立,我是众生,你是本尊。而真正修成后是没有这种对立的,在一片朗然光明之中没有佛与众生的概念,没有这种分别,就是无来无去,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修到最后,真如和万法是一体的,没有真如和万法的分别,这就是“三世如来意,随契佛子心”。
因此,这种智慧必须进入你的生命中,成为你行为的某一种指南和观照,成为一种你向往的东西和灵魂的标杆。除此之外,再没有更高明的法了。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修炼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终极的自由。方便法门虽然不同,它可以用一种红的颜色、绿的颜色,但终极目标是相同的。所以“除此无胜法,法身起妙行”,一切都是法身生起的妙用而已。
昨天有个人说发愿要学很多法,其实成就是不需要学那么多法的。所有的法都可能实现成就。成就之后,再随缘应世。
对于真正的大手印行者来说,众多的法对他没有什么意义,他不需要这些概念。老子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贪婪扫掉了,仇恨扫掉了,愚昧扫掉了,习气扫掉了,再也没有要清除的东西的时候,叫证果,叫成就。
修炼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什么东西,不是在这杯水里加一点果汁、加一点贪婪、加一点仇恨、加一点分别心……不是这个,而是要减少。宗教修炼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自己心里的东西,减少负担,减少分别心,减少贪嗔痴慢妒,减少到最后,心灵的灰尘没有了,习气也除掉了,再也没有东西可扫的时候叫证果。
修行不是在这个之外,再找什么果位,不是你得到了一个苹果似的果,说:你看,我证果了。因此,《金刚经》才说,“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则不名阿罗汉。
明白了吗?证无所证,连那个都不执著。
“智慧藏中藏,不似石中英”,就是指正见以及在这种见地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它是智慧宝藏中的宝藏。明白这个道理时,叫明白心性,即在理上的明白;当你的生命能受用到空性时,就叫开悟,即事上的明白。
《三金刚偈句》是通过胜乐金刚这个法脉传承下来的。“胜乐金刚教,传承三印心,付于心子持,深义契佛心。”所有得到这种见地、这种法脉的人,其实是得到了一种心子的待遇,也叫心传。今天的好多人都不一定是真明白。为什么呢?因为在事上你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真心和心性,如果你们真的明白了什么是真心和心性的话,那就是真正的开悟。但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机缘,而且必须实践“教”,不实践是不可能成就的。因此,“莫可轻弃之,勿失方便门”,不要轻易地丢弃它。它非常的方便,非常的智慧。
在香巴噶举的五大金刚法中,胜乐金刚是诸佛功德的总集代表。在五大金刚法的修持中,它处于根本主佛的位置,地位最为尊崇。
《三金刚偈句》讲了资粮道、加行道之后如何修见道、修道、无修道的几个要诀。其实,任何法门、方法都不离这些。这是类似于佛教概论、实践概论、生命科学概论这样的东西,它是离不开的修行见地。法门可以有无数的变化,但这条轨迹、这几个台阶都是一样的;它们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念佛三昧、禅定、三摩地……但各种名相如果离开这种正见,就是外道。这就叫“印”。什么是印?就是正见。有了这个印,佛法就是真的;没有这个印,就是假的。佛教中有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而这三者合一之后的印,叫“大印”。三法印都融入了大手印,也叫“真如之印”。
上面讲的这些内容,仅仅是作为学术和文化上的一种交流,至于你该修什么样的方便法门,各有各的根器,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传承,各有各的上师,这需要另外的机缘。入门的时候可以经过不同的门,但修行必须经过这几个阶段,就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这叫五级证道,最终才能证得究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