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是什么意思?——雪煮《道德经》之二十一
2016年7月30日下午三点,雪煮《道德经》之二十一章在青岛文化论坛现场直播。一早,雪漠老师就和志愿者们一起从沂山出发,驱车去青岛,途径四百多里,历时三个多小时,到达现场,准备着下午与读者的见面。有人说,天这么热,雪漠老师不必如此辛苦,来回奔波,完全可以在沂山现场直播的。而雪漠老师说:“这是和大家见面,和大家聚在一起的理由。”
了解雪漠老师的志愿者们都知道,生活中,雪漠老师从来不会“麻烦”他人,也从来不会“打扰”他人。相反的,为了不给他人添“麻烦”,他经常会“麻烦”自己。有时,这种“麻烦”,在他人眼中是“愚不可及”的,是“掉价”的,但是,雪漠老师仍然是“乐此不疲”,并“乐在其中”。有人明白雪漠老师的这种“乐”,所以很感动,很自强;而有人不明白这种“乐”,经常会“恍惚”其中,摸不着头脑。但不管他人明白,还是不明白,雪漠老师总是一贯如此,做着他该做的事。
世界就是这样。面对纷纭莫测的一切,有人很清晰,很明白,从容不迫;而有的人,却很混沌,很“恍惚”,不知所措。当然,这里的“恍惚”并非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恍惚”,前者是俗人、庸人模糊不清的一种精神状态,而后者,则是智者心中有光而无执的智慧境界。两者有着天壤之分,云泥之别。
在这一章里,雪漠老师重点讲了两个字:“恍惚”。这也是整章的核心。关于“恍惚”,直到今天,对这两字的解释,很多都是歪曲的。很多人将老子的“恍惚”和大众普遍认为的“恍惚”混为一谈,认为是一个东西,其实不然。正所谓,有人认为雪漠老师“愚”到极点,“笨”到极点,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大痴”之人。就是这个意思。庸夫与智者的区别,就在于,心中是否有光。
《道德经》是老子证道之后,应尹喜之请所著。他写完之后,并没有再对此经进行注解,而直接出关,不知所踪。后人对《道德经》的解读可谓是汗牛充栋,盛行于世,各有主张,各有说法,莫衷一是。其中,很多的说法其实是违背老子初衷的。为什么?因为后人的解读,多是未证道者所言,所释,多是字面、知识层面上的注解,多是想当然、自认为的,而非智慧、修道层面上的诠释。后者的诠释,必须是证道者所为,必须和老子“无二无别”,达到同一境界,才能真正解释《道德经》。否则,很多时候,会弱化老子的境界,将《道德经》沦为世俗的“用”。甚至,有时候,直接是谬论。
什么是“恍惚”?“恍惚”是什么?雪漠老师借用佛教里的“觉悟”二字,形象地对“恍惚”做了诠释,即:心中有了光明叫“恍”。心中没有念头的状态叫“惚”。“恍”和“惚”合二为一,就是佛教所说的明空双运。意思就是,“恍”,好像有光明的东西,来观照着这个世界。“惚”,在无中发现有。有中观察无。在无念中发现世界万相。有和无,合二为一就是证道,也就是“有无相生”。在有中看到无,在无中发现有。发现有,而不执著有。在无心、无为中还有智慧。所以,无执无念中有智慧就是“恍惚”。“恍惚”是没有执著的智慧境界。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意思是,我怎么知道万物的本源呢?是因为道。因为我证得了这个道,所以就知道。故,雪漠老师说,老子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描述道。他对道的证悟是非常清晰的。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主要论述“道”与“德”。“道”是宇宙的本原,是智慧的本体。而“德”是道的载体。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一个得道之人,本身就是道的载体,故称“大德”。传统意义上,大德的成就有五个方面:身、口、意、功德、事业。后来,雪漠老师又与时俱进地加了“学养”成就。他说,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学养”成就,做不大,走不远,影响力不会太大。所以,他举办“雪漠创意写作班”的初衷,就在于尽己所能地多培养一些读书的种子,多一些会写作的人才,增长大家的学养和智慧。
在本章中,雪漠老师对“道”与“德”进行了四点归纳:一,德是道的载体。二,道是一种存在。三,道有四相:象、物、精、信。即客观存在性、表象性、精神性,以及它的全息性。四,道的主要作用在于认识万物。
雪漠老师说:“得不了道,就不叫大德。高僧大德,必须是得道者。不悟道,不证道,就不是真正的道。道必须用德来体现。”
所以,雪漠老师一直提倡做事,在做事中成长,在做事中成就自己。通过做事,告诉世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永远认可你的是行为,而不认可你心中的那个幻想。雪漠老师又说:“德,就是你做的事,对世界的贡献。你必须用你无数的行为来承载你的道。”
有位朋友说:“我们其实没有什么项目要完成,也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我们只是要和一些有缘的人聚合,互相陪伴,学习爱和慈悲,共同成长,然后各奔东西,继续前行,这就是人与人的深刻与单纯。”她的话,也道出了我们为什么要做事?那就是,做事是大家一起成长的机会和理由。
最后,雪漠老师讲到“道的主要作用在于认识万物”时,他说:“修道者如果不认识万物,他就没有得道。如果一个修道者,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这个世界,与世界格格不入,没有得道。得道者和光同尘,一滴水进入海洋一样进入这个世界。如果一个修行者与世界格格不入,那么,他肯定不是修行者。”他又说:“道的主要作用在于认识世界,顺应世界,慢慢地影响并教化这个世界。道的作用不是战胜世界,而是教化这个世界。大而化之。它的教化,甚至不在于有意地教化,而在无为而民自知,无为而民自化。”
“惚兮恍兮;恍兮惚兮”,这一章的含义,值得我们深思。(古之草)
【回放】雪煮《道德经》微吼直播间
http://e.vhall.com/user/home/12930954?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