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活》看托尔斯泰的世界观

2011-04-29 08:2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网络

 

  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文化史上灿烂的巨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然而,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终身宏愿是拯救人类的灵魂,开拓大同世界。在所托尔斯泰所有的文学作品中也深刻的反映了他的世界观,思想认识等价值观念。所以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则成为了我们认识了解和研究托尔斯泰观点和思想的直接源泉。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永不磨灭的珍品。《复活》也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巨变后,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复活》的最大成就在于完整的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本文就《复活》谈一点我对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认识。

  托尔斯泰在1889年开始创作〈复活〉,这时是他世界观开始发生转变的时期。这位60岁的老人心情激奋,疾恶如仇,急于要利用他掌握的文艺武器来宣传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并且揭发批判那个他所憎恶的社会。所以他拿起笔开始写〈复活〉,开始了这艰巨的思想劳动。

  托尔斯泰是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的,是有民主思想的贵族自由派。而在七,八十年代之交,俄国旧基础的急剧破坏,加强了托尔斯泰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加强了他对这一切的兴趣,使他的整个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他抛弃了俄国上层地主贵族的一切观点,转变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来了。这就是托尔斯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而这转变的思想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托尔斯泰界观转变之后,托尔斯泰发现农民的思想意识远非理想的思想意识,而是需要完善的思想意识。他成了农民的思想家,以农民利益的保护人和农民群众的精神导师自命。从此,托尔斯泰对人对事的看法,便跟从前的不同了,他开始认为平等,公平,友爱是一个社会风气的一件大事,正是这样的观点使托尔斯泰在《复活》中扮演了农民精神导师的角色。我们也可以说托尔斯泰是他所在的贵族阶级最先预感到本阶级的末日和革命风暴的来临,看到了本阶级即将崩溃的前景,意识到地主阶级贵族的贪梦,残暴,堕落,腐朽将最终会导致他们阶级的灭亡。所以托尔斯泰大声的呼吁并对他所在的阶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为拯救本阶级而提出了改良的方案,宣扬阶级的调和,反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可以说这是《复活》的真正的主旨,也是作品的思想主题,而这一主题思想的体现也是作者世界观的真实反映。

  托尔斯泰在创作《复活》时,通过聂赫留朵夫与卡秋莎这两个艺术形象作为了他的思想和感情的载体,通过他们的故事托尔斯泰转达了他的心理,情感,和观点。那我们就看一看托尔斯泰同过这两个主人公是怎么表现他的世界观的吧。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主人公卡秋莎吧。为什么我们先要从卡秋莎说起呢?细心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在《复活》的开卷开始是这样写的:“尽管几十万人聚集在不大的一块地方,千方百计糟蹋所聚居的土地,在底墒铺砌石头,让地上什么都不生长,尽管一见出土的小草就铲除,尽管烧煤炭和石油烧的烟雾腾腾,尽管拼命砍伐树木,驱逐一切鸟兽,然而,就是在城市里,春天依然是春天。阳光送暖,青草蓬勃生长...人们认为,神圣和重要的不是春天的早晨,不是为造福万物而生就的人间美景,这是可以激发和睦,融洽,友爱之情的美景,神圣而重要的倒是人们自己的想方设法,实施人对人的统治。”这一大段地回春更新的描写和议论的卷首语写的是那样动人,相信可以让很多热爱文字的读者有很多思考。这一大段的卷首语也是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和明确的哲理的。将永恒善良的大自然和凶恶丑陋的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相对比,将春天大自然的面目一新和社会生活面临的除旧布新,作为形象化的对比。草木逢春复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现实生活的变动也是不可截至的历史必然。而紧接这段开场白后,卡秋莎出场了。也就是整部书的安排上是卡秋莎先出场的。卡秋莎是被压榨的劳动人们的典型形象。托尔斯泰在这里没有让聂赫留朵夫这个贵族阶级的代表出场,而是让卡秋莎先出场也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放下了自己贵族的架子先从农民写起,以农民为对象,从社会最下层的贫苦百姓写起,先给读者一个心理上的冲击。这里可以看出托尔斯泰转变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卡秋莎是托尔斯泰满怀激情创作的一个艺术形象。她愿来是一个美丽而纯洁的少女。被聂赫留朵夫诱奸怀孕以后,被主人赶出家门,最终流落为街头妓女。直到聂赫留朵夫遇到她最终帮她精神苏醒了以后,她那曾经美好的精神品质又表现出来。最后在聂赫留朵夫的影响下可以说她的精神境界越来越高,不仅仅是简单的复活了,而是达到了崇高和完美的境界。她有可贵的品质,但身世又是那样凄凉,集中概括了受屈辱的人们的旧社会的共同命运,表达了她所代表的阶级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可以说当时社会最下层百姓的优点和可悲在她身上都存在着。她的那悲凉的身世其实就是对当时社会最有力的控诉,揭示了贵族阶级的种种罪恶。托尔斯泰一个出身贵族的这个作家来说,这样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说明了他先前贵族阶级的世界观转变后,另一种新的世界观的形成。

  在任何一个文学作品中,故事活动艺术形象都只是表达作者思想的一个纽带。我们再来看一看聂赫留朵夫这作者思想载体的另一个艺术形象吧。

  小说《复活》最初的构思是以诉讼案为基础的,写一本道德教诲小说,小说的中心是一个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他在法庭上发现被告女犯是当年他玩弄后抛弃的女子卡秋莎。他突然良心发现,决心悔改。他帮她精神上的复活,小说中多次写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的较量。聂赫留朵夫大学的时候也是一个纯洁的翩翩少男。真诚,朝气蓬勃。进入军队后,在上流社会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以后,开始腐朽了。直到遇到卡秋莎以后精神开始觉醒了。一但精神上的人开始觉醒后,他便觉的一切都不一样了。他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去观察和了解社会。其实聂赫留朵夫的见解和态度对社会对生活的变化的态度就是托尔斯泰的见解和态度。因为他是托尔斯泰的思想载体。

  那么,聂赫留朵夫对待社会上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见解和态度又是什么样的呢?

  对待土地的问题:聂赫留朵夫认为土地和水,空气一样,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地主不能继续霸占土地,必须把土地交给种地的人。又是怎么样的交法?聂赫留朵夫先后采取了两中方法:一是交给农民自己去种,收很低的地租;另一是交给农民,地主不收任何地租,只是让农民按地的质量拿出些钱作为农民集体的公用基金。他认识到,地主不收任何地租,所以后者更合理。

  对待贵族阶级的态度:贵族阶级的人自以为是比较上等的人,然而聂赫留朵夫看清楚了贵族阶级的肮脏和生活的腐朽。他认识到其实真正的上等人是劳动者和革命者。他自认为作为贵族阶级的一员也是很可耻的。他不但有这样的认识,还实施了实际的行动:他放弃了土地,解放了仆人,离开了阔绰的家,搬近了公寓抛弃了贵族的生活。可以说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抛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作为托尔斯泰的思想载体聂赫留朵夫是这样的,托尔斯泰也是这样的。托尔斯泰最终在火车站孤独的死去足以说明了他的立场,和对贵族阶级的背叛。

  对待法律和监狱:依照聂赫留朵夫的看法,监狱里的罪犯,一部分是无罪的,一部分是因为精神道德水平高与一般水平,如革命者,罢工者,有一部分是犯了罪的,可是社会对他们的犯罪更大。所谓社会对他们的犯罪,只剥夺了他们的土地和生产资料,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犯罪。对与这一点非常深刻的揭示在营救卡秋莎而进行的活动,层层深入的揭示了俄国的法庭监狱甚至彼得堡最高权利机构的腐朽和堕落。猛烈的抨击了专制制度,

  对待革命者:聂赫留朵夫认为他们都是很好的人,精神道德水平都很高。虽然先前革命者采取恐怖手段对他们有点反感,但接近了之后,才知道政府对他们的恐怖才是真正的恐怖,他们不得不采取恐怖手段。他在帮卡秋莎时,接触了很多革命者,对他们开始有了解开始知道他们为什么有暴力和恐怖去对待政府。并且最后帮助了这些革命者。

  对待宗教:认为官办教会是欺骗和愚弄人民的,维护专制政体的工具。他赞成基督教会的平等博爱的教义,但是在当时社会教会的很多做法是违法基督教义的。《复活》对官办教会进行了无情的揭示和批判。

  在许多类似的等等更本性的问题上,聂赫留朵夫都表现出了当时先进的观点。我现在有回到前面的问题,既然艺术形象是作者思想的载体,而聂赫留朵夫就是托尔斯泰这为贵族作家的代表者。我们前面谈过,托尔斯泰是他所在的阶级最有观察里的一个,他最先感觉到了本阶级的堕落,最终走向的灭亡。所以他提出了许多改良的措施。就想聂赫留朵夫刚才在土地,宗教,法律监狱的地方式一样。这其实是托尔斯泰的对本阶级的改良措施,是他写给贵族阶级看的。是他世界观转变以后,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自己作为一个贵族,在呼吁他的本阶级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托尔斯泰是矛盾的。他的世界观充满了复杂的矛盾。聂赫留朵夫的精神的人复活的过程,也是深刻认识社会和背叛贵族阶级的过程。也是托尔斯泰通过聂赫留朵夫这一思想载体揭示和批判了贵族阶级。但是他又不能完全摆脱他的贵族身份。因为他想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可以改变。所以我说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是复杂的矛盾。

  托尔斯泰的这一些矛盾但又看起来合理的世界观在《复活》体现是很完整的。不管矛盾也好不矛盾也好,托尔斯泰是贵族阶级也好不是也好,他在《复活》写的是人性的复活,他宏扬的是人性,是一种道德的觉醒。我们撇开当时的社会背景,撇开什么他的什么说教的意义,拿到我们现代的社会来看《复活》来看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我们也将会看到我们现在也需要“复活”需要觉醒。我们还需要这样的托尔斯泰式的世界观念,需要人性,需要人道主义的精神,需要对我们以前犯下的错误说一声我错了,去悔改!!!我认为这就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也是聂赫留朵夫最终的忏悔,也是感动卡秋莎的精神本质!


参考书目:

《复活》2005年译林出版社.

《托尔斯泰论集》198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托尔斯泰研究论文集》1983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