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最新版 >> 书友会 >> 创意写作 >> 正文

心有所向 慈悲润泽——参加2025年5.1第二期雪漠智慧课有感而作

2025-05-12 05:25 来源:www.xuemo.cn 作者:余泽雄 浏览:12350

心有所向  慈悲润泽

——参加20255.1第二期雪漠智慧课有感而作

从武威雪漠书院学习归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书院里的学习氛围,强有力的慈悲情愫,熏染着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学习者。尤其是雪师在课堂上讲授智慧课程,详尽的诠释,入脑入心的启发,结合当代社会的现状,如何提升我们的自身素质与智慧,让聆听者耳目一新,难以忘怀。还有雪漠老师创作的那首真心歌,在课堂响起,一种亲切的关怀像在诉说每个人内心的感恩体验,简单而有力的词义和慈悲的旋律,抨击着内心的软肋,让人沉浸在善良无比的氛围里,齐唱着歌曲,一股悲悯在敲打心灵,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当然,这里感受的何止书院里简朴的陈设和各个展区模块的丰富,更为震撼的是心灵上的收获,以及有一种积极奋斗的向上精神。我们就像一尾潜入深海的小鱼,猎奇着这块饱含着人文情怀的海洋,只要你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踏上这方土地,原来浮躁的心,就变得清凉,那些对物质环境孜孜以求的欲念,也将变得淡薄。当情绪安静下来后,我总想再看看书院背后存在怎样的感人奥义。

经历几年建设的雪漠书院,有着什么样的初心,书院展区的陈设会告诉我们。一位没有任何背景的西部贫困小村的孩子,在孩童起,已经滋生了一颗伟大的梦想,要当一名大作家,要为社会贡献力量,要为西部的父老乡亲造像,要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于世界。这样宏大的愿力,推动着雪师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做好与目标相关的每一件事情。坚持几十年的默默奋斗,可以看到雪漠老师成长的轨迹。十二年的苦修笔墨耕耘,出版了《大漠三部曲》成名之作,相继完成了《灵魂三部曲》、《故乡三部曲》、《远方三部曲》、长篇史诗《娑萨朗》等著作。在文学领域雪漠老师的成就在大作家行列,已经占有一席之地。更让人钦佩的是,雪漠老师在文化领域更是独树一帜。最难能可贵的是,雪师把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融合于他的文化专著里,如;《佛陀的智慧》、《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光明大手印系列》、《雪漠智慧课程》、《雪漠解密(黄帝内经)》等等。笔者无法详细地一一列举雪漠著作的清单,但有一实在的描述,就是他的著作与人等身,读者总在感叹,看雪师的书,比不上他写的书快。这也许是作家队伍里一个奇迹。笔者在感慨,奇迹的创造者总在不断地创造奇迹。不是吗,看今天,雪漠著作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一道同行的靓丽风景,把雪漠著作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他参加世界级的书展,其中在“法兰克福书展”,获得媒体最具影响力作家的榜首。雪漠老师常说,我只是一名作家,写作、传播文化是本份。朴素的语言在衬托着读者心中的回应,雪漠老师是一名文学和文化著作的双栖作家。而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有读者称,雪漠老师是一名会写作的企业家,不管这是褒是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雪师用与时俱进的思维去创造一个能让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当今时代,如果没有经济基础的文化传播,能走多远,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将文化融于商道,才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传播真谛。一个具有多种经营模式的文化传播平台基本建立。这种思维,在本期课程讲授中,即“佛陀的生意经”,雪漠老师讲的十分透彻,简要地理解是,在商业经营中,必须确立一种利他的指导思想,用大爱的胸怀和智慧承载商业,再利用商业的成果回报文化传播,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雪漠书院作为一个文化传播的基地,一个承载着使命的平台,一个让灵魂得以洗礼的课堂,是雪漠老师几十年辛勤劳动的结果,更是读者和文化传承者的众望所归。

三天里的所见所闻,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书院的实体,最令人忘怀的是那些专职志愿者的行为举止,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寂寞的,但隐含着高贵精神的摇篮,他们心之向往,完善自己,利益他人。他们做着平凡的事情,却是最令人敬佩的工作,不管是常在雪师身边的志愿者,还是默默做着常人不愿做的事情。看到的总是乐此不疲,自然通达。能让笔者肃然起敬的是,这些志愿者,原来都是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的佼佼者,当然,还有在全国各地的专职志愿者和义工,却将身心全部投入文化传播事业中。是什么吸引力,把他们召唤到这里,简单一句话,一定是信仰的力量。每当看见他们在做事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和专注。有一位专职志愿者,大家都称她为——林棉枝老师,来自生活条件较好的广东湛江。几天来,见到她总围着一条围裙,在卫生间洗刷或在擦地板。一了解,她一人要负责一大片房子的卫生清洁,脸上的温柔和熟练的工作姿态,真是折射出她的无怨无悔,我没有闲工夫去揣测别人的心里所想,但不知道为什么一见到她勤快劳作的场景,自己总会触发心头一热,为她的举止默默点赞。一个乐于做脏活、累活的人,一定有一颗干净的心灵。甚至我还在心里出现了一个比喻,这也是一名“扫地僧”。在这个团体里,会有很多像林棉枝的人,不管大小事,只要是干着有益于文化传播的事,都是一个高尚的人,有慈悲心的人。

距老家近五千里的武威陈儿村,陌野开阔,放眼一片具有西部特色的农舍,给人一种敦厚的质感,村内依稀的树木,其绿叶点缀着珍惜,雪漠书院被土坯房子拥簇着,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其背后定然有让人敬畏的深意,我没法用最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当看到书院里有几棵菩提树开着淡雅的花,我似乎闻到了它的芬香,一首触景生情的小诗涌上心头,若这可以寄托自己的思念,我要把热泪浇灌在院子的花木上,也为长成一片绿茵献上一点绵薄之力。

——写于2025.5.9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