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谈《文学•社会•人生——当前中国文学的几个热点问题》(三)

2014-12-17 04:04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古之草
摘要:读文学作品,实质上在读作家的那个主体,不是单纯地读事的本身,而是作家独有的人生感悟和心灵内在的东西,这是魅力无穷的。

雷达谈《文学•社会•人生——当前中国文学的几个热点问题》(三)

——第五届香巴文化论坛著名评论家雷达专题讲座

文学与新闻的纠缠问题

关于文学文本与新闻文本纠缠的问题,雷达老师说,以前,文学是文学,新闻是新闻,各行其道,但现在我们的小说贴近现实,对现实发言的时候,突然遭遇了新闻。如果文学跟新闻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小说就会受到影响。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于互联网,新闻的发言非常迅速,几分钟、几秒钟,甚至在现场都能实现直播,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在第一时间内传播出去。小说要想直接反映现实,或者反映行进中的现实生活,这样的作品,写作周期非常漫长,速度和效率根本就无法和现代传媒的强大力量相比,那么,小说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阅读小说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雷达老师说,文学主要写人心的世界、人性的世界。我们衡量文学作品的高下,有个基本的标准:第一、它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内涵是不是很丰广;二、要看作品挖掘的人性的深度;第三,要看文本的创新形式怎么样,特别是语言形式的创新。我们读小说,实质上在读另外一个世界,作家独立创造的另外一个世界。

对于文学和新闻的区别和联系,雷达老师又说,新闻是有时效性的,存在时间很短,过了那个时效性,就如吃药,过了有效期,就不起作用了。但是文学却要回答人生中更为复杂的东西。新闻要求的是客观真实,文学要求的是主观真实,需要作家强大主体的渗透、消化、提升和改造。所以,读文学作品,实质上在读作家的那个主体,不是单纯地读事的本身,而是作家独有的人生感悟和心灵内在的东西,这是魅力无穷的。

中国乡土文学的走向

在这个时代,谈乡土文学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但是纵观很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文学作品,或者一些重量级的作品,大多是乡土文学。但是,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和蔓延,很多乡村都在消失,都在向着城市迈进。在很多地方,很多农民已经离开了土地,走进城市,成为城市里的“边缘人”、“打工仔”、“蜗居者”、“漂泊者”,面对水泥钢筋包裹的世界,面对飞驰而奔的动车、高铁,他们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碰撞,他们的心理、他们的灵魂产生了极大的错位和焦虑,找不到“回乡”的路途。于是,产生了“乡愁”的感叹,他们永远处在漂泊中,永远行走在路上,那么,乡土文学是否已终结,是否已解体,不存在了?乡土文学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吗?

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之间的碰撞,出现了乡土文学的一种转移,雷达老师称之为“亚乡土叙事”。他说,乡土文学并未终结,它不过是发生了转移。必须要看到那种乡土精神,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是基因一样的东西。不管时代科技如何发展,城市如何扩张,乡土基因、文化基因、文化身份都不会消失。

非虚构和报告文学的关系

针于非虚构和报告文学的关系,雷达老师讲到了报告文学与政治、与时事、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牵连和需求。通过对卡夫卡的《城堡》《变性记》的解读,雷达老师说,报告关系与政治很密切,意识形态很强,曾经产生过很多优秀的文本,但对它来说是个无形的限制。非虚构则不然,它比报告文学更自由、更宽泛。

阅读挑战和挑战阅读的问题

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之际,雷达老师与现场读者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读者的读书热情,以及读书品味之高,令雷达老师非常震惊。

陈亦新在现场提到小说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他问,因为艺术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这个小说文本没有生命力。没有创新,这个小说文本一味地重复,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但有时候小说形式的创新会伤害文本的内容。就像《大漠祭》和《野狐岭》的关系一样,《大漠祭》没有太多文学形式的创新和文学技巧在里面,它是内容大于形式,整个一部书就是文学内容,看不到文学形式,但是转到《野狐岭》的时候,文学形式等于文学内容,甚至于某种形式上大于文学内容。这时候,文学形式会伤害到文学阅读,甚至会伤害到文本本身的时候,那么,是以文学内容为主,还是以文学形式的创新为主作为艺术家孜孜追求?如何在文学文本和文学形式创新方面达到和谐,既保证了文本,又保证了这种艺术的创新性?

雷达老师说,这是阅读挑战和挑战阅读的问题。形式问题不仅仅是形式问题,它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小说结构,是作家认识生活和把握生活的一种方式。

讲座的最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审陈彦瑾女士针对雷达老师的讲座,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想。她说,雷达老师发现了雪漠老师,在一个作家还不出名的时候,雷达老师就以独有的文学见地和文学标准,发现了这样一位好作者,而十多年之后,我作为文学编辑,又遇到了雪漠老师这样一位好作者,所以特别感谢雷达老师。陈彦瑾又说,我们不仅仅是雪漠老师的读者和学生,同时又是雷达老师的读者和学生,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文学影响,真的发生在我们每位读者的身上,这里也能看出一种文化的传承。(古之草)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