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聚焦 >> 繁體板塊 >> 正文

清明追源历史名人 专家吁文化精神传承应平民化

2011-04-06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沈兰 浏览:60096083

 清明节,追忆先贤,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历史名人被誉为民族脊梁成为清明文化崇尚主导。有专家认为,在崇尚物质追求的今天,民众更多关注的是衣食住行,清明文化应该平民化,应慎终追远、饮水思源。

  见贤思齐 弘扬真善美

  杭州历史文化名人不计其数,有尽忠报国的岳飞、《申报》报主爱国人士史量才、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代画家吴昌硕、一生坚持真理的张闻天……不胜枚举。

  祭祀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诉求表达方式,在古代社会,举国上下都要祭祀扫墓。祭亡意在佑生,扫墓不仅仅是扫去逝者墓碑上的尘埃,更重要的是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命回归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静和清明,达到白居易笔下的“性海醇澄平少浪,心田洒扫静无尘”的境界。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认为,清明节祭祀缅怀先烈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祭祀是家庭团结、凝聚力的所在,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它是纪念祖先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其生前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敬仰;它是生命本质的一种追寻,追源生命意识价值。

  而民族缅怀则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民族脊梁的追寻,系民族团结所在,系维护民族感情的纽带。

  文化名城杭州作为中华历史上的六朝古都,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和英雄豪杰为这一方山水付出令人叹服和忘神。斗转星移,繁华洗净,千百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为今人所知?

  清明文化应崇尚精神追求自由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刚则提出,“历史到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先贤,又应该传承什么精神?实际上很多人说不清楚。”

  当下80后、90后看不懂历史,小时候不了解历史,长大后又发现有历史是具有争议性的。是非曲直难分,名人历史价值不一,当下处在一个混乱阶段。“秋瑾是谁,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被人视为愚忠。甚至一些地方为了打名人牌,某地为拉动内需就打出西门庆故里之王牌。”

  凡此种种,举不胜举。文化名人往往在世不得志,死后被正身名垂青史。时代不同了人们对名人的看法也褒贬不一了。冯刚指出,当下,民众更多关注眼前的衣食住行,而忽略了精神文化追求。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
孔子的概念远不及平日信奉的菩萨。相比之下,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名人效应,向民众一厢情愿地推崇民族文化。

  针对上述说法,杨建华也认为,目前阶段确实处于混沌时期。但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在历史上具有贡献的人,或具有人格魅力的人都应该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传承具有永恒的纪念意义。当下一些地方为了拉动内需,大打文化名人牌,反而失去了文化名人永恒的纪念价值。

  “民众精神文化追求是自由的,政府推崇文化但不能‘强施于人’。清明文化更应该平民化,倡导民众追源生命之本,勿忘本。”冯刚最后呼吁。(记者 沈兰)

转载: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7296/14319132.html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