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文化传播分享(一)
——“赏雪台”直播间讲座(第五期)
文\傅慧杰
关于香巴文化,我自己是受益匪浅的。我自己很明显,就是从2012年开始,我自己的一些脾气,包括习性、个性等等,都在不断不断的改变着。因为自己改变了,所以呢我眼中的世界也因此改变了。我当时就好像是尝到了一种,好像尝到了甘露一样,心里面老是充满了幸福感和快乐。所以呢,当我看到我周边很多朋友还在为自己的遭遇痛苦不堪,还在为了追逐欲望而焦渴热恼,或者是选择麻木的、行尸走肉般的那种生活的时候呢,我就很想很想让他们一尝香巴文化的甘露。因为我很清楚,我也很确信,香巴文化是真正能够帮助人们解脱烦恼,升华自我的最究竟的解决方案,也是给现代人、都市人的一剂救心的良药。于是,我就是这样子,很自然的成为了一名香巴文化志愿者了,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播香巴文化。那当然,其实在这个传播的过程当中,其实我是一直都在看,并且在其他香巴文化志愿者身上不断的去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所以,一对比起来的时候呢,经常会感到很惭愧,因为其它的香巴文化志愿者,他们牺牲、放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而我自己呢,其实我自己呢并没有放下我全部的工作,我只是一边在做着世间的一些事业,包括经营着自己的一个生意,然后再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播香巴文化的。
今天我们首先再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传播呢?我不知道理论上面是怎么定义它的,但是呢,我查了一下《中华字典》:传就是传递、散布和推广,播就是传扬和传布。也就是说,大家可能很容易就发现传播两个字重点还是在传,也就是说,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样的东西存在,让更多的人呢知道了那个消息,知道那个信息,那这样子,就是一个传播的一个目的了。而传播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的。我们以前最传统的一种传播方式可能就是通过各大媒体,包括电视媒体、电台,我以前是做电视的,通过电视媒体我也知道,有很多企业家或者是有很多商家,又或者是很多的信息,都想通过电视媒体,或者是纸页的媒介,或者是电台等等这些媒体广而告之。他们需要付出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高昂的成本。这种方式我归类为,无论你是网络媒体也好,或者是多媒体,还是传统的媒体也好,都是属于一种广而告之,也就是一个信息发出去一次,然后就很广泛的散发出去。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呢就是,很多人都以为他通过这样的一些媒体散发出去的消息,但是真正去关注的人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企业不太想做广告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收到的效应呢是越来越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都是信息泛滥,它不是信息缺乏而是信息泛滥,大家看都看不及啊。就是没有以前那样子,一出来一个消息全部人都非常的集中,能够一下子能够关注到这个信息。这个就是广而告之的一种方式的利与弊。它好就好在它的范围够广,因为全部打出去,是你没有接触过的人,是你没有去过的地方,然后都有机会洒下一粒种子。
另外的一种传播方式就是口碑相传。可能在我们近二三十年的这段时间里面都是由传统的媒体去,等于是大行其道,所以很少很少有人愿意用口碑相传的方式去做无论是产品的传播还是信息的传播,因为很简单,它的弊端就是一个字——慢,因为一个广告打出去可能有几百万的受众,就已经摆在那儿了,无论你看还是不看呢,它都已经知道是摆在那儿。但是口碑相传呢,你不可能一个信息口碑相传一下子能传几百万的人口嘛,那不可能的。口碑相传就可能,顶多就是一对一,顶多就是一对十,再顶多顶多也不超过一百。所以,口碑相传这样的一种传播方式对于速度来说其实是非常的慢的。但是,它也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一个时代性在这里。为什么呢?因为正是现在我们这个信息泛滥,而且最关键尤其在国内,我们的公信机构的公信力,包括媒体的公信力,在人们的、大众的心目中已经是在不断不断的在降低。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期,所以很多人宁愿去相信他所接触到的,他所看到的,他所感受到的,会比很远,没有触感,没有感觉的东西来的更加的容易受感染。口碑相传说的就是一种真正的一种影响力和感染力,它通常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碑相传的,就好像我们以前有句话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是口碑相传的力量。其实,这个“传千里”呢,在我的理解上面呢,它除了范围广,路程远之外,它更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能传承的很远,它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而且它需要投入的成本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低一点。
然后我就想到了有一些文化的口碑相传,例如基督教,基督教就是一个口碑相传相对来说做得比较明显和经典的。因为我自己没有去过教堂去参加活动,但是我也会听他们去,比方说圣诞节啊等等,一些礼拜啊,去参加过活动的一些朋友回来的跟我的一些分享。我留意到一点呢就是基督教的文化传播的一些人,可能有两种的情况,第一种情况,他们是以一种非常热烈、非常开心的气氛,然后去令到在场的一些朋友现场可以受到感染的。我之前有个朋友结婚,他举办婚礼呢就是基督教仪式的婚礼,在整个婚礼上我感受到更多的就是文化的传播,包括他们印刷的请柬,包括他们送的小礼物,他们自己DIY做的一些有十字符号的一些小礼品、糖果的小包装等等,很细微的东西,包括整个流程等等,全部都是给了我们整个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另外一种极端一点的就是很强硬,什么叫强硬呢?他们每一个人好像都挺热情的,就是非要让你一定要去接受他们的文化的那样一种感觉。有一些朋友也会因此觉得有一点点的不舒服。但是,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形式,我也看到了,就是他们的文化传播是属于主动型的,主动出击型的,而不是被动、守株待兔型的,那这个就是口碑相传的这样一种特点。包括西方的传教士也是这样,他们会通过做当下关怀的事情、甚至会通过逐家逐户敲门传教,一则通过接受拒绝来磨练自己的心性,二则实现传播的目的。
然后我自己呢,因为我在网络上面和线上的时间不多,因为我平时的工作主要还是接触人比较多,所以我就结合自身的特点,实践的传播方式便是将自己所认同的、所受益的而且非常热爱的文化分享出去。我永远记得那句话,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然了也不是要期待那个手“香不香”而去赠人玫瑰,而是知道了反正你赠人玫瑰就肯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在那个过程当中体会到的那种“赠人玫瑰”的那种快乐,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经常会反思,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赠人粪便的话呢?自己首先会很臭。现在很多不同的信息都充斥在整个世间,有很多善的信息,也有恶的信息,如果我们没有去分辨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要传播善的信息,而随意的将负能量或者自己不好的情绪,又或者是将一些恶的信息再传递到给身边的人的话,我们自身其实是第一个受害者。第一个受害者反而是我们。所以我们非常注重的是,我们传播出去的文化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分辨能力?这个非常重要。
传播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从刚才的例子当中,就是说奥,原来在口碑相传,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其实就是将自己认同的、受益的,你非常热爱的东西、文化,分享出去,这个就是口碑相传的一个本质。但,后来我不断地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而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会发现,如果只是岀于这一点去做传播的话呢,这个驱动力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呢?就好像,我今天去了一个餐馆,然后我觉得这个菜非常的干净,出品好,价格相宜,然后环境又好,服务又好,哎呀,我太喜欢了,非常欣赏,然后自然而然的我会晒微信、晒微博,也会邀请朋友,下一次我们再过来这家餐馆去尝一下,再去试一下。当然了,如果是你当业余爱好或者是陶冶性情来偶尔做一下传播文化的话,那当然也很好,不过这样就不足以让我们天天和别人分享,也不足以让我排除万难要把它分享出去。就是说如果那个驱动力仅仅是建立在我把我认同的、喜欢的东西分享出去的话,其实是不够的。那还欠缺什么东西才能够让我的驱动力才能够提高或者是才能够让我把这件事情很认真、很持久性、很精进地做下来呢?其实来源就在于一个——就是使命感!这个使命感不是别人安上给你的,而是你真的自己内心里面由心而发的。
我记得非常清楚,就是我传播香巴文化的使命感是来源于哪里呢?就是来源于我看到雪漠老师写过的一篇文章,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让我到现在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有了一些人生的经历,你可能会发现仅仅是做好你自己,有的时候还不一定说就是最好的。我们更希望是能够带动周边的改变,能够希望更多更多的善的文化在这片土壤上面不断的去生根发芽。“劣币驱逐良币”的这样的一篇文章让我感受到的就是。是啊,现在都是信息泛滥了,而且在信息泛滥的时候,你会发现通常都是不良信息泛滥的比善的信息、美的信息会多得多得多。因为,很奇怪,人的心理总是喜欢看一些可能八卦呀,一些视觉的冲击呀,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利益为前提的一个商业的大环境和风气下面的话呢,特别是很多的媒体它主要靠什么来拿广告收入呢?就是靠收听率、收视率。对不对。那怎么样才有大的收听率、收视率呢?就是你符合大众的口味,那你就有多的收听率、收视率,所以你会发现,通常收听率、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它的内容通常差不多就是挺无聊的,八卦呀,娱乐呀,整蛊呀,整蛊怎么说呢?就是恶作剧呀,恶搞啊,那些东西呢就会特别容易得到大众的口味,它们拿到的时间段就会比较好,收视率会比较高。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所以很多的人,很多的商家,很多的创造信息的人,他们都知道大家的口味是什么。所以大部分信息都泛滥的是不良信息,没有益处的信息或者是不太健康的信息,而真正善和美的信息,它们发出的声音实在是很少很少的。尤其是像我们香巴文化、大手印文化的这样的一些精神,所能有同类型的话,就更少,非常非常的少,非常少见。所以,如果我们不再去努力一把,不再去在这样的一个份额当中占多一点点的份额的话呢,那有可能在流行上面充斥的都是这些“劣币”,然后我们的“良币”,有一天可能会发现,拿出去的良币可能都被人家认为是假的东西了。整个世界流通的是假币的时候,真钱拿出去的时候,这个世界就认为你拿的真钱是假币来的了,那多可悲的一件事情呢。所以,是这样的一种驱动,让我有了一种使命感,因为首先我觉得我自己觉得尝到好处了,我自己真的是获益了,然后我就很想很想让身边的人都能够得到这样的一个好处,同时,光是这样的一个心态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使命感,这个使命感不是针对于香巴文化的使命感,而是针对于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使命感。所以,我说无论是做世间法也好,是做一份工作也好,是做一份事业也好,其实没有使命感你是不会把那件事情做得很好,你也不会把这个事业做得很大。工作和事业有什么样的区别?其实大家很清楚。在线的网友们,你们比我的经历呀,包括阅历呀、地位呀、成就呀都比我好,我只是有感而发的是,当我为了一份收入、为了一份薪水而去工作的时候,那个过程我是不快乐的,而且我只是点到即止,我可能尽力了,但内心里面好像觉得还是差一点点,没有很大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不是奔着钱去的,你是奔着一种使命感去的时候,这个就变成了你的事业,然后你的事业就变得无边无界,是没有一个上限的。没有上限的东西才能够激发我们本身的潜力。做事情肯定不是完全靠能力去做,肯定是靠潜力去做的,才能够做得更大,因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这是我的一个信条。我非常认同的一个观念是什么呢,就是包括像壹基金、包括一些国际的企业,它们做一个慈善事业的理念是什么呢?他们不需要一个人做100%的慈善,它们想要做到的是一百个人每个人付出1%的这样的一种慈善。因为你们会发现,一个人做100%的慈善的力度,是远远小于一百个人每人付出1%的。因为一百个人每人付出1%的时候,它往往可能会影响到200个人也会因此而付出1%了。我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所以,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一种使命感之后,我们就会非常积极的,非常精进的去承担起这样的一种社会责任。
(续)
——(本文由孙良俊根据录音整理)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