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读者或许想这是一篇写“江湖”的作品,事实上不是这样,小说写的是完完全全的当下社会,是枝枝蔓蔓酸甜苦辣的社会生活。
尤凤伟:淡化故事 深入内心
中短篇小说写作,常常具有某种“随机”性,听到(或亲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见识”了一个不同凡常的人物,只要内心受到了触动,便可演绎成篇,本人的许多作品便如此写成。
《相望江湖》有所不同。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故事,两组不搭界的人物关系。最终“拉郎配”将其组合在一起。
李长吉与解放合伙干了“一票”又约定不出卖对方“相忘于江湖”的故事,在头脑中存储了若干年,时而想写又觉得缺了什么,便搁置。而李长吉与单春有关毒品的故事也是若干年前听到的,想想似乎也有些单薄,同样“束之高阁”。直到今年年初,突然想到似乎可以将两者合并成一个东西,便写出了这篇现在这副模样的《相望江湖》。当然得承认小说写作上的“移花接木”并非是我的发明,也算是小说家的惯常伎俩,问题不在这里。
问题在于,当读者读过这个作品,会发现作品与本人的述说,并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一方面为了作品的“丰满厚重”把故事人物合并起来写,另一方面又将作品的故事情节进行大“瘦身”,甚至将主要人物都写“丢了”。那个让李长吉一直纠结不已的解哥干脆不见踪影,只在李长吉的梦境中露过一“小脸”;而那个小单,在带领李长吉逛了一回西湖后,从此再未出场(只同李长吉讲过几回电话)。就是说作品的两个主要人物皆隐于“幕后”。事实上作品只是李长吉一个人的纠结,与其打交道的只是一些“随手抓来”的次要人物,这就让人有些想不明白。
应该说作为作者,我也明白这样做是有些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很容易把作品写得空洞乏味,失去“可读性”。坦白地说所以如此是想通过这次写作进行一种尝试:在小说情节与人物内心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有人说小说可以没有故事,没有故事的小说是高级品,这种看法显然有失偏颇,然而只注重故事而忽略人物的内心,那也不是小说写作的最高境界。所以还是要加以节制,不要让故事情节将作品淹没,将读者弄得眼花缭乱。要让读者能静下心来进入人物的内心。
另外,看了小说题目,读者或许想这是一篇写“江湖”的作品,事实上不是这样,小说写的是完完全全的当下社会,是枝枝蔓蔓酸甜苦辣的社会生活。然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说,社会就是一个大江湖。官场商场甚至文场,已渐渐形成“江湖”形态,并依照“江湖”的规则潜规则运行。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道上”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如诚信、义气等积极精神资源,被抛弃掉了,而消极腐朽的东西却被发扬光大。这是一种悲哀。而作品中李长吉解哥小单等人的如履薄冰的价值坚守,则让我们不胜感慨了。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