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赏雪台 >> 名家视点 >> 正文

从《大漠祭》中透视现代性设计中城乡不平等的格局

2013-10-06 17:43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54283423

 

从《大漠祭》中透视现代性设计中城乡不平等的格局

 

摘要:在《大漠祭》中,作者试图描绘出西部农村边缘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悄悄发生的那些细微而又坚强的变化,在对西部农民得改革开放之后的生存现状的逼真描绘中,作者致力于以理性批判的眼光揭示了农民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骚动.挣扎与无奈,以及他们灵魂深处的苦痛和精神追求。

 

关键字:《大漠祭》   社会转型   生存境遇   城乡格局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西部大开发得唱响,现代型城市化打破了西部边陲原始的生活习俗,随之农村的经济秩序与人际关系分本离析,温馨和谐的乡土传统道德文明体系也开始崩溃。正如艾恺所言:“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得其它东西作为代价。”【1】巨大的代价,使其内在的合理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现代化带给农村和农民得应该是祥和富裕的生活和幸福安康的日子,不应该是城里精彩而农村无奈,更不应该让那些农民在贫穷和落后中苦苦挣扎。在长篇小说《大漠祭》中,西部乡民生活的艰涩与窘困,在雪漠看来,其原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老实、愚蠢、狡猾、憨厚”等被现代启蒙话语视为劣根性的东西,也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酷烈而城乡不平等关系及现代化城市对乡村的侵蚀与掠夺才是最大的病根。面对西北农民们艰涩而又窘困的生活和社会转型期西部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雪漠放下“启蒙”的姿态把自己全部的同情和深重得忧虑给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及那片徒弟的父老乡亲。

 

记得路遥曾经说过:“我国不幸的农村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是古老历史和现当代历史形成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可以理性地直接面对‘问题’,而作家艺术家面对的却是其间活生生的人和人的感情世界”【2】“但是,这个责任应由历史承担,而不能归罪于生活在其间的人们简单地说,难道他们不愿意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得更好一些吗?命运如果把他们降生在城市而把现在的城里人安排在农村,事实又将会怎样?城里人无权指责农村人拖了他们的后腿就我国而言,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广大的农村,也不会有眼下城市的这点有限的繁荣”【3】路遥是一个背负着农民痛苦灵魂的作家,虽然他已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许多年了,可他的话却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它表现在雪漠的小说中依然是一种可以真切感知的潜在话语,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血脉的承传雪漠在创作《大漠祭》时,曾申明他的创作意图就是想平平静静地告诉人们(包括现在活着的和未来出生的),在某个历史时期,有一群西部农民曾这样活着,曾这样很艰辛,很无奈,很坦然地活着,仅此而已。【4】而“活着”是一种最基本的存在状态,是一个生命的进程,它在客观上承载着许多你愿意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在社会谈论“小康”的语境中谈论“活着”看上去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可也见出作家面对农民的生存境遇的清醒和理智的认识和体会,它以严峻的态度讲述着农民为了“活着”而苦苦挣扎的故事,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5】无疑这是作家“睁开眼看”了的结果。生存环境的艰苦,城乡不平等及现代城市文明对乡村的侵蚀与掠夺决定了农民悲苦的命运。

 

农民与现代化的关系很复杂,它可能在物质上表现出对现代化的迎接和渴望,但在精神上都不可能避免地要表现出对现代化的拒绝和反感。当下部分农民因贫穷导致性情的扭曲而这种压抑,病态的情绪不但没有得到成功的缓解,释放.在一次次挣扎打击之后,原会孕育发酵成人性恶的因子当得到某种偶发事件诱发时,这些人往往不惜生命而走险成为社会不祥的定时炸弹,贫穷困扰着西部农民,但转型中的社会带给西部农民的更可怕的还是精神世界细致,顽强而坚硬的变化。在《大漠祭》中,最触目惊心的是首先的是城市对乡村残酷的经济掠夺。譬如,憨头与灵官进城买兔,却遭到税务员以“无照经营,扰乱市场”的罪名野蛮处罚;在医院遭到的是医务人员的冷漠,不送红包做手术就不打麻药;老顺交公粮被粮站干部故意压为三等。如果说如此残酷野蛮的近似抢劫的行为是腐败分子以手中的权力谋私的话,那么水库管理当局趁干旱之机对农民提高水价,农村信用社又趁机对农民高息贷款,就是有组织的合法的公然掠夺了。【6】透过这些现象 可以看出西部农民当下整体的生存境况,表现为物质的.精神的.自然的.文化的,社会地位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在没有社会外力介入帮助下他们脱贫致富提升他们接受教育的水平,对他们进行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文化塑造的前提下,农民接着自己的方式生活着,这是一种自在的卑微的生存状态。在笔者看来,憨头是一个悲剧人物,是一个老实厚道的青年农民形象,是一个来时不知谁是他,趋势不知他是谁,他承载了历史复杂的苦难与不幸。雪漠通过一个普普通通平凡至极的小人物,展示西部农民的苦难,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能够读出作者的悲壮意识,以及他们对普通农民的崇高敬意。正是无数像憨头一样老实厚道的农民构筑了中国的底层社会,有了这样的底层,才会衬托出其他阶层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而这个阶层是如此的庞大,足足占据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没有农民的牺牲,就没有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就没有城市的繁荣与兴盛。【7】雪漠关注的不仅是西部人的生存方式,他还想通过对特殊的西部生活与境况的描绘,体会与揭示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反映出现代性设计中成型不平等的二元结构中,城镇化、金钱化、权力化裹挟着乡村,侵染着鲜活的生命,侵蚀着质朴的心灵。

 

城市对乡村的掠夺不仅加剧了乡村的贫困,也使乡村旧的一些封建观念与野蛮乡俗获得存在的现实理由。如,老顺因为贫困给儿子憨头去不起媳妇,只好遵循换亲的旧俗,把女儿兰兰与人做了换门亲。在当下西部大开发语境里,西部贫困乡村的女性不仅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和婚姻自由,而且连最起码的人生自由也被掠夺了,为了成全兄弟的学业和婚姻而牺牲自己青春和终身幸福。因为贫困,西部农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更加顽烈。村民们为了逃避计划生育的管制争取生儿子的机会,遗弃或溺死女婴就成常事了。老顺的女白福们的无知.愚昧与残忍,也不无悲壮地揭示出白福及更多的农民遗弃女婴,要生儿子的动因首先是现实生存的逼迫,其次才是观念的陈旧。养儿防老,虽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更为现实的因由是现代性设计中巨大的城乡不平等是农民没有工资来源,没有退休金,没有医疗保险。如果不生个儿子,谁来养活父母?谁来修堤上坝?谁来撑门面?谁来缴纳由城市危机转嫁的日益沉重的费用?只有养儿子,这一切才有可能保障。在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机制的情况下,养儿防老与问卜消灾的观念,既是传统的美德,又是无力承接现实重压下的现实反应,他们只能在自己经验的世界中寻找解脱的办法,他们无法使用其他方式解决现实的困难。只要不改变现代型设计中城乡不平等的格局,雪漠眼中的老顺一家就永远无法走出命运的怪圈,只能加倍的支付着自己的辛苦和汗水,遵循着克勤的传统美德,无可奈何的承受着上天给个啥就接受个啥的零点生存状态。

 

21世纪里,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外面的世界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雪漠眼中的老顺一家人承载着千百年的习惯隔绝与大时代的联系,仍保持着封建时代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他们头脑中有许多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死的娃都是女孩”,宁可倾家荡产也要生个男孩儿。老顺夫妇疼爱女儿,但为了给憨头娶个媳妇宁愿让兰兰换亲,这不是封建的传宗接代思想又是什么?他们是心疼女儿,可是他们也葬送了他的青春和终生幸福。他们为什么愚昧,为什么落后,为什么迷?时至今日,我们对广大民众的启蒙还远远不够。只有切断他们与旧时代的联系,用教育把新思想,新知识注入新一代人的脑海中,把新生活方式呈现于他们心中,让他们对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有清醒的认识。通过这些努力,代代相传便不是愚昧和落后,贫穷和无知了。正如一位智利学者说:“落后和不发达不仅是一堆能够勾勒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数字,也是一种心理状态。”愚昧,保守,狭隘的小农意识,乡土观念决定着农民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决定着农村的社会秩序。【8】在面对城乡不平等的格局中,正是老顺这个民族的真实生存图景和农民痛苦挣扎时,雪漠明白乡民们“毫无策略的争”与“各项华情绪的怒”是无用的,结局只能是他们更加“可怜,可笑”。基于人道主义和现代平等意识的“衰”,雪漠置焦虑,担忧甚至与愤怒都转化为一种深切的悲悯和关怀以及在西部那乡土现代性转化的历史进程中,更能够唤起人们对城乡不平等格局的格外关注与重新认识。【9

 

在城市文明和乡土文明的极大落差比较中,作为一个摆脱物质和精神贫困的人的生存本能来说,农民的逃离乡村意识成为一种幸福和荣誉的象征。在腾格里大沙漠边缘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格外紧张,贫瘠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土地已经不能给农民幸福甚至成为了农民沉重的负担,作为草根阶层的农民眼睛多数情况是向下看取的。同时,来自社会其他层面的压力,譬如各种费税的征收,高额的医疗费用等,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如此的“环境”问题,使得农民在如何具有保证温暖和繁衍后代的能力问题上苦苦挣扎,也致使那些热爱土地的人,那些将希望寄托在土地的人,所收获的往往是失望和痛苦的高昂代价。强烈的戏剧化对比中,农民和土地间传统的密切依附关系在城市对农村经济的掠夺中离间和解构。当然,这些农民的离土,厌土并不代表他们真正地与土地没有感情或以内心你拒绝土地,而是因为这些土地已经不能再能养活他们,不能提供给他们以幸福的生活。他们对土地感到失望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情形的造成主要是缘于农民并不是土地的真正的拥有者,他们已不能依靠土地生活,是因为他们不能得到他们从土地上收获的所有成果而是承受土地所有者蛮横的剥削,由此让人产生对城市现代文明的疑惧,社会是否为农民进城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生存环境?对于进城的农民工来说,他们是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如今,“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农民进城务工是中国社会在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路径。“农民工”一词的出现涵盖了一个新的阶层。在某种意义上所谓的农民工是一群充满着自我矛盾的边缘人。社会家埃布莱特(Everett Stonequist)在他的《边缘人》一书中提到,“边缘人处在边缘位置,是个孤立的社会群体,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群体,他们发现既不属于所处的社会圈内,也不属于他们原来的社会圈子,这些群体就是‘边缘人’。” 【10】“这些寄居于社区边缘的人物并不能说已插入了这村落的社群中,因为他们常常得不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他们不被视为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11】就进城务工而言,雪漠也坚持拒绝的态度,他认为冷漠的城市没有农民的地位,歧视和伤害是城市留给农民的现实感受,而农民也没有进入城市的能力,缺少赖以谋生的技能。在城乡不平等的格局中,城市正在“反哺”农村,还是开始新一轮的掠夺,这是一个很现实而又复杂的社会生态问题。

 

在现代化历史语境下弥漫着雪漠眼中对西部的怀旧和对乡民们无奈而又艰辛的承载着城市文明对乡土经济的侵蚀与掠夺的复杂时代情绪。现代化带给农村和农户民们的应该是祥和富裕的生活和幸福安康的日子,不应该成立经精彩而农村无奈,更不应该让农民们在贫穷和落后中苦苦挣扎。现代化是城乡共同富裕的代名词,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问题,让农民朋友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是以消耗农村资源,而加紧农村的边缘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代价来实现现代化。当前,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支农惠农的政策:譬如全部取消农业税;逐步实现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且优先从西部开始;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试验的展开都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做准备,由此缓解边缘人与“环境”的紧张关系,改善西北农村的生存境遇,创造城市与农村的全面和谐。

 

参考文献:

 

1[]艾凯.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P231

 

2】【3】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

 

4】雪漠.大漠祭[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5】丁帆.中国西北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P349

 

6】【7】 彭青.西部农民生存真相的现实关照与灵魂救赎[J].2011

 

8】蔺春华.乡土的悲恸与生命的期盼[J].小说评论,2003年 第1

 

9】李兴阳.中国西部当代小说史论(1976~2005).[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P181

 

10Stonequist, Everet.t Verner.1930, The Marginal Man: A   Study in the Subjective Aspects of Cultural Confict, Unp-ublished Ph. 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1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2.

 

 

雪漠文化网 智慧更清凉! 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