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走进雪漠家(2)

2012-12-11 08:40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陈彦瑾 浏览:62855383
内容提要:他们只是默默做好自己,从不要求世界。这份朴素、内敛、高贵的尊严,在今天这个喧嚣的时代,并不多见。

 

走进雪漠家(2

 

三、客厅里的书堆

 

不过看起来,这个家并没有穷兮兮的,而是朴素、干净,尤其那满屋的书漾溢的独特的富足,是多么豪华的装修也给不了的。我们进门第一眼就看见迎面厨房里师母忙碌的身影,她在为我们准备午饭。厨房门口码了一堆书,是雪漠老师新近出版的著作,有《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世界是心的倒影》和《让心属于你自己》,码得高高的,让小小的客厅显得很局促。沙发对面的电视柜边,同样也高高码了一堆书,全是雪漠老师的作品。陈亦新说,这是他们一家人从当当网上购买的,准备邮寄捐赠给全国各地的图书馆。这好几百本的书,全部由他们一家人亲手包好,亲自去邮局寄出,从不叫任何学生帮忙。

 

雪漠老师一家人捐书的故事,我老早就听说了。去年香巴文化志愿者开展“传递光明火炬”活动的时候,优秀志愿者陈思的一篇文章里专门写过这方面的故事。陈思说,雪漠老师一家人,多年来一直默默做着捐善书刊的善事,他们每年用于买书的书款、用于印《大手印文化报》的经费和用于捐书报的邮资占了整个家庭开资的绝大部分,而这些全是雪漠老师勤奋著作所得的版税。实际上,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和雪漠文化网的运营费,以及给志愿者的生活补助,用的都是雪漠老师个人的版税和墨宝收入。雪漠老师一家人,就这样默默奉献着,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利众,什么是大善,什么是回报社会。香巴文化优秀志愿者陶子就是在国家图书馆里无意中看到《大手印实修心髓》后,千里寻师前往凉州,而后日益成长为弘扬大善文化的一员的。她是雪漠老师捐善书点燃无数大善火种的突出的例子。

 

现在,差不多国内所有能知道的大学图书馆都得到了雪漠老师捐赠的图书,后来,他们又向各大(中)专和各省(市、县)的图书馆和一些相关的专家学者捐。有时候,很简单的一次捐助,甚至需要他们托朋友和学生才能完成,因为他们不知道一些学者的具体地址。有时,雪漠老师也会安排人,给一些交际较广的朋友发一些书过去,以方便他们随缘介绍给需要的人。对于这类捐助,雪漠老师是不求任何回报的。陈亦新说,他们捐书的回报之一,是各地图书馆寄来的收藏证、回执和感谢信。这些颜色各异的证书和信件常让他们感到欣慰,雪漠老师总是很珍惜地把它们收好,放在书房里的一个专门的地方。但遗憾的是,仍有很多图书馆连起码的回执也没有,据说有一所著名大学的图书馆,他们已经捐过很多次书了,却没收到哪怕一次的回复音讯。雪漠老师说,这样的大学,要是连基本的礼节都不懂,能培养出啥人才?不过,也有一些图书馆在收到几种书后,还想多要几种或几套,雪漠老师也大多会满愿。说着,陈建新给我们看了刚收到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发来的感谢信,他们收到十三本书后,希望能再多要一些,雪漠老师便立即安排建新和王静发书。雪漠老师还曾想向海外的一些图书馆捐书,但后来我参加出版培训时了解到,海外很多图书馆早就不收藏纸质书了,他们只收藏电子书,所以,海外捐书的计划只好搁浅。

 

关于雪漠老师的捐书,有许多细节令人感慨。除了家里,雪漠禅坛办公室也成了书库。这些书,有时从网上书店购买,有时也从出版社大批购买。每次出版社的大批书运到的时候,雪漠老师一家就齐上阵,一人管一两层楼,像火炬传递似的接力搬运,将上千本书全部运到七楼的禅坛办公室。据说,雪漠老师一般负责六层到七层,他将搬书当成了锻炼身体。这次建新带我们参观雪漠禅坛时,爬到七楼我已是气喘吁吁了,建新却身轻如燕,许是接力搬运锻炼的脚力吧!

 

陈亦新说,捐书的邮资数额惊人,每月不下三四千。我说,书从北京的出版社运到樟木头,再由樟木头寄回北京各高校和图书馆,不是很浪费邮资人力吗,不如直接号召一些人帮忙,就在北京寄吧。未想话一出口即遭到雪漠老师的否定。他说,不要号召别人去做事,这是我们一家愿意做的,我们自己做便是了。这番话,让我油然而生敬意的同时,也让我感到深深的自责。我很后悔自己在论坛发言时,讲到动情处而冒了一些带有“号召”、“倡议”色彩的“怪声”。记得当时坐在最后一排的雪漠老师听了,尴尬地抹了一把脸。我才明白,类似这样的一些“怪声”,恰恰是雪漠老师最为反对的。“不要麻烦别人”,这是雪漠老师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可惜以前我没听进去。过去出远门,我总为自己方便而找朋友接送,这次差点又犯“老毛病”。我跟亦新谈了这些自责,亦新说,父亲每次去广州或从广州回,都是自己拖着行李坐和谐号,从不叫人开车接送;去北京或上海等地参加活动,也尽量不提前透露行程,为的是怕麻烦别人接站。

 

的确,雪漠老师和他的家人从不将自己的选择强加在别人身上,从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件事情而麻烦别人、要求别人、号召别人,他们只是默默做自己的,别人看到了愿意跟他们一样去做也随喜,别人看不到或不愿效仿或不理解他们也尊重。他们只是默默做好自己,从不要求世界。这份朴素、内敛、高贵的尊严,在今天这个喧嚣的时代,并不多见。

 

四、陈亦新的书房

 

沙发上的雪漠老师显得有些疲惫。在刚刚结束的文化论坛里,事无巨细的他耗费了大量心力,师母说,他已经连续好几天没好好睡觉了。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北京举办的为期一周的第二届香巴文化论坛。当时,跟雪漠老师一起来了许多志愿者,他们的往返车费和七天的住宿费都由雪漠老师主动承担了。为了节约经费,雪漠老师把自己和师母的房间当办公室,每天晚上都要召集我们几个志愿者开会,安顿第二天要注意的事项。我们开会占用了屋里全部可坐的地方,师母就缩在床头,背对大家,默默禅修,陪着我们直到深夜。后来师母告诉我们,深夜我们散去后,雪漠老师还要看一会书,第二天仍是五点起来写作或禅修,几乎不睡觉。这次参加论坛,听说发给大家的日程表等所有资料都是雪漠老师亲自拟写打印时,我很震惊。想不到这样一些琐碎小事也要雪漠老师亲力亲为,可以想见,几天下来他有多累。

我知道雪漠老师酷爱书,一大早就出去找书店,在陌生的小镇里一路打听,最后在一家商场的二楼选了一些书。去年在北京举办论坛时师母曾告诉我,书是雪漠老师最好的解乏药,看来没错。见我带了书,雪漠老师很高兴,立即翻看起来,吩咐亦新带我们参观楼上。

 

二楼是两个卧室。陈亦新的卧室也是书房,里面一床,一桌,一椅,一小书柜,书柜正中贴着一张便签纸,上书“战胜自己”四字。看到这句励志语,我们都会心地笑了,仿佛穿越到二十多年前,我们看到了还在乡下小学教书的雪漠老师贴在宿舍里的那张小纸条。

 

我看了看陈亦新小书柜里的书,不多,基本都是经典和旧版书。他说好多书都还在武威的家里,这些只是供自己写小说时参考借鉴。他的小说已经写了好多年了,为了它,他放弃了上大学,几年来写写停停,终于接近尾声了。年内写完这部小说是他最大的心愿。无奈常常被禅坛等事务打断,总不能酣畅地写完,就像生孩子,已经难产好多年了,生生不下来,不生又不行,就这么别扭地僵着。我注意到这次论坛,雪漠老师没有让陈亦新参与志愿者的工作,还有些纳闷。后来听雪漠老师不经意地说,陈亦新,还是让他先去实现梦想吧,杂事能做的我来做,再别干扰他了。原来论坛那几天,亦新的小说正写到关键处,雪漠老师怕打断他的文思,就一手包揽了一切。这份包揽和承当,透出多么深厚的父爱!

 

陈亦新说他写小说需要极安静的环境,屋子里有一点响动都不行。所以,新婚的妻子王静就被“赶”到了楼下。王静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亦新在厨房门口的窗户旁给她放了一张小圆桌,一把小椅子,权充工作台。很多日常事务,王静就是在这儿处理的。

 

附: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909708

 

●《光明大手印》系列丛书邮购地址: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联系人:王静  联系手机:13830501212

/spa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