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在人的行为中触摸敦煌的灵魂

2012-09-16 05:56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陈思 浏览:63425510

在人的行为中触摸敦煌的灵魂

——婚礼西部行的片段之三

\陈思

从腾格里沙漠回来之后,我和陶子姐就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旅程。虽然因为走得比较早,没能跟大家一起到松涛寺去朝拜吴师父,也没能到雪漠老师在《大漠祭》里描写过的文庙和雷台去看看,但在敦煌踩点闲逛的一天中,我们同样收获了很多东西。其中最宝贵的收获,就是结识了一对善良质朴的回族母女,在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伊斯兰教文化中最宝贵的东西,也看到了敦煌这个城市的灵魂。

事情是这样的:陶子姐安排好大家的住处之后,就带着我到外面去找地方吃饭。从饭馆里出来的时候,我们突然看见一间卖穆斯林服饰的小店。这间小店的门面不太起眼,但透出一种非常朴素的美丽。进去之后,我们发现,这里除了卖穆斯林的丝巾、帽子等日常生活用品之外,还提供伊斯兰教的教内读物,以及一些精美别致的伊斯兰教小摆设。我们想要买下其中的一些小摆设,却遭到了店主女儿,一个年轻美丽的穆斯林少女的拒绝。她说,在她们的规则中,这一类的读物及摆设只能卖给伊斯兰教的信仰者,不能卖给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否则她们就会犯下罪过。虽然我们非常尊重他们的规则,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看法与他们不太一样。于是,陶子姐非常真诚地告诉这个少女:我们是佛教信仰者,可我们也是所有宗教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之所以我们想要买下这些小摆设,确实是因为喜欢它们,觉得它们很美,而且我们也向往伊斯兰教文化中某种善美的东西,在我们的心里,这种东西跟佛教文化的善美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我们绝不会因为自己是佛教信仰者,就亵渎他们的信仰对象,相反,我们对待他们的信仰对象,也会像对待佛陀般地敬畏与真诚。少女听了陶子姐的一番话之后,马上就理解了陶子姐的发心。她让我们稍等一下,然后进屋把自己的母亲请出来,再让陶子姐把想法跟母亲解释了一遍。少女的母亲是个年轻的妇人,她显得非常质朴,眼神干净而虔诚。她告诉我们,晚上她会咨询相关的人,让我们明天再来店里问问。第二天,我们如约来到小店,不但成功地买下了那个小摆设,陶子姐还跟少女交了朋友,互相留下了联络方式。少女对陶子姐说,这里的穆斯林很多,但真正的信仰者并不多,能够进行心灵与文化交流的人也不多。有些人打着伊斯兰教徒的名号,却做着一些跟信仰和教义不符的事情。于是陶子姐对她说,我们都要做真正的信仰者,弘扬各自的信仰中最优秀的东西。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少女和她的母亲都笑了。过了一会儿,少女对我们解释道,之前不愿意卖东西给我们,纯粹是因为规则里面的一些限制,没有其它的意思,看得出,她很担心我们对她们的信仰产生误解。但是她并不知道,正是因为她们能拒绝利益、坚守信仰,又有着一颗能容纳其它东西的心,才赢得了我们的尊重。在尊重她们、认可她们的同时,我们也认可了这座城市、这个宗教,正如好多人在认可了雪漠老师的人格与智慧之后,也认可了他所弘扬的大手印文化一样。

所以说,一个人的行为,不但能证明他自己,也能证明他的信仰对象,以及他所信仰的真理。我们在尊重和认可他的同时,也会对他的信仰对象以及他信仰的真理肃然起敬,甚至心生向往。行为,有着比语言和文字都有更加强大的力量,也更贴近一个人心的本质。因此,质朴而崇高的行为,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了不起的智慧。这次同行的大手印文化志愿者中,有很多人都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他们行为中一些小小的细节,让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认可他们。以前跟他们的相处不多,他们也相对沉默,因此对于他们个性中闪亮的东西,我一直没有看得非常真切。但这次的旅途,让我们有了大量的共处时间,也让我发现了一些看似平常人的不平常。在他们的启迪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行为是一个人心灵的明镜,行为中的细节能让你得到一些人,也能让你失去一些人,问题就在于,你有什么样的行为?你能不能在对自己行为与心灵的观照和自省中,不断清除心中的污垢,不断升华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也想起了《无死的金刚心》中的班马朗。这个人的学问做得非常好,后来也留下了诸多的著作,但是他一辈子都跟主人公琼波浪觉过不去,不断给后者制造违缘,因为他深深地嫉妒对方,这种嫉妒激起了他内心深处连绵不绝的恨意。然而,他制造的所有违缘,都没有让琼波浪觉堕落、失败,反而推动着对方,使其不断升华,最后走向真正的成功。因此,他不是琼波浪觉生命中的障碍,而是琼波浪觉生命中最重要的逆行菩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行为让他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推翻了自己的很多言说。假如他对真理确实抱有深深的情感,那么他就必然会为伤害了自己所信仰的真理而痛苦,可他偏偏在利益面前麻木了。或许,这样的他本就代表了我们的某些生命瞬间,而不只是一个远离我们的小说人物——有多少人在面对外界的诱惑与利益所形成的挤压时,不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班马朗”?但成为“班马朗”绝对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因为他成就不了自己,也升华不了自己,他总是被仇恨与嫉妒所束缚,得不到自由。所以,他是我心中永远的警醒。

 

正好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几位社长请雪漠老师去敦煌考察,许多文化志愿者闻讯后,也想去。828日,其他志愿者们先后到达了敦煌。商量过后,大家决定,当晚先去当地的旅游名胜鸣沙山,830日再去朝拜佛教圣地莫高窟。

之所以我用了“朝拜”这个词,是因为我一直非常向往“莫高窟”这个地方。但这并不是因为它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也不是因为它有着无数的佛教壁画与雕塑,而是因为,各个朝代,都有一批工匠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这个地方。我不知道这些雕塑和壁画有着怎样的美学价值,坦白地说,我对此也并不关注,我甚至不关注这些伟大的洞窟可以为我们的国家赢得多少声誉,我仅仅是被一些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了。

雪漠老师常在文章中提到莫高窟的工匠,透过他的双眼,我看到了这些工匠的心。我常常祈祷着,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些工匠那么伟大的人。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具备多么高超的技艺、多么渊博的知识,都比不上一颗纯净、圣洁、无私奉献的心。而这颗心中的世界,也必然是圆满、圆融、无碍的,因为它已经消解了一切小我的东西,将生命融入了大我。在我的心中,他们就像《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中常有出现的无名空行母。这些空行母在诸多大成就师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她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后人根本不知道她们曾经的存在。一些人或许认为她们被无常吞没了,但在我的心中,她们是一种永恒的存在,这种存在比“名字”更加重要。我觉得,她们留下的东西,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世界级大文豪的作品一样珍贵,她们的存在本身与启迪了世界的佛陀一样值得敬仰。不同的是,我们在面对她们的时候,敬仰的是一种精神,而佛陀与诸多伟大上师不仅仅承载了这样的一种精神,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模板与图腾。

所以,830日跟大家一起打的去莫高窟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紧张且兴奋的直到下了车,我仍然有一种置身梦境的感觉——我真的在这里吗?还是在做梦?我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了《光明大手印》书系的世界。我的意思是,这个地方,似乎被某种伟大的精神、巨大的存在笼罩着,有着一种奇妙的庄严感。

 

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种西部特有的自然景象:大家正在拍照的时候,一股狂风在远处卷起了漫天的黄沙,朝着我们的所在不断行进着,将沿途的一切都吞进了一片巨大的枯黄之中。于是大家停止照相,快步转移到一个更为安全的地方。这时再回头看,刚才的所在,真的扬起了巨大的沙尘,那情景,像极了一头庞然大物正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肆虐着——我想,当年的工匠们劳作时,肯定遇到过无数比这更加危险的境况吧?

据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树木,都是学者们来到这个地方考察研究时种下的,那么在工匠们开凿洞窟、绘制壁画、塑造佛像的那些年代,他们究竟过着多么艰苦的生活?如果把这时我们看到的树木、现代化的房屋都忽略掉,那么这片土地,就只剩下了一片枯黄。我想象着,一片枯黄中屹立着一座壮美的石山,无数的工匠从远方搬来各种颜料、工具与材料,天地间,只有劳作的声音,而他们的汗水,也在干黄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条又一条暗色的痕迹——这是一幅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画面?

寄存好随身的东西之后,导游小姐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部小小的收音机。然后让我们排好队,在洞窟的下方稍作等待。我静静地看着一群又一群人从这个洞窟中走出来,又走进了那个洞窟,便不由自主地想象起他们此时的心情:他们是在欣赏一些优秀的艺术珍品,回顾一段历史,还是在感受一种心情?过了一会儿,导游小姐带着我们走向了某个洞窟,她反复叮嘱我们要爱惜文物,不要用闪光灯去刺激这些轻易就会被破坏掉的时光印记——实际上,来这儿之前,我们就已经听说了,三十年间,已有好多洞窟消失了,若干年后,人们就只能在书本中寻找这一存在了。世界就是这么无常,无论你如何细心维护,所有的东西还是留不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珍惜当下的一切,否则它们很快就会过去。物是如此,情是如此,人本身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有缘到这里朝圣的我们,难道不是幸运的吗?

导游小姐细心地为我们介绍着洞窟中的许多细节,尤其是一些能够体现时代特征——比如当时的审美情趣等等——的东西,然而她介绍的一切,我几乎都忘记了,只记住了其中的一段描述:她说,开凿这样的一个洞窟,需要花去工匠们三年的时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中顿然充满了一种滚烫的东西,各种雕塑和壁画的美感也忽然从心中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工匠们踩在梯子上,快乐且安静地创作、劳作时的景象。我想,他们在这个偏僻且荒芜的地方,肯定不仅仅度过了几年、十年、甚至几十年,而是他们的一生,但是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一位研究美学的朋友告诉我,这意味着一种思想的奴性,一种主体意识的缺乏,但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这些用一辈子向往一种精神,书写一种心情,绘制一份圣洁的人,必然像用尽一辈子时间来攻破一个科学难题的科学家一样,是浪漫、朴素、充满梦想的。他们肯定知道自己要什么,也肯定拥有一种拒绝欲望与诱惑的心灵力量,因此才能选择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才能创造如此庞大的艺术宝藏。

 

我记得,在敦煌的博物馆中,我看到过几块绘有生活场景的土砖,看到它们的时候,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又一张简单且快乐的面孔。他们不在乎后人们知不知道是谁留下了这些美丽,只在乎留下美丽、留下愉悦的当下。因此,我甚至觉得自己明白了博物馆里的灵魂——博物馆里,真的飘荡着许许多多活着的灵魂。它们不是某种神异的东西,而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一段又一段非常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与世界的无常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也带给了我一种巨大的情绪。我禁不住流泪了,为了这些曾经鲜活过的母亲、儿子、父亲、女儿——他们留下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这个东西不一定是他们的名字。而莫高窟的工匠们更伟大的地方是,他们用所有的生命,用日复一日的、我们可能认为非常寂寞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一种对内心的神的献祭。在这种献祭中,他们没有自己——他们能得到什么呢?名,得不到;利,又有多少?物质享受,更谈不上。虽然我没有穿越千年的眼睛,但我在这些残缺的壁画与雕塑上面,似乎看到了他们的心,我觉得,他们的生命是坦然的,也是无憾的。而且,在我看来,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根本就不在乎这种境界的高与低,我只在乎这颗心的美丽。我觉得,这颗心,就像智者的眼睛,是深邃的,清澈的,它充满了悲悯,柔软至极,明亮至极——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

我们一共参观了八个洞窟,虽是走马观花式的,沿途也因为光线的昏暗而无法看清太多的东西,但应该得到的,我想大家都已得到了。那就是一种向往的心情。从这个洞窟走向那个洞窟,也是从这个朝代走向那个朝代,时间随着我们的行走而流逝着,历史也在推移着,不变的,是一份对某种精神的向往。我看不清每一幅壁画上的线条,但我能感受到绘制这些壁画者的心。他们的心里,肯定充满了向往,充满了奉献的快乐,充满了一种诗意的大乐与宁静。我想,他们的心中大概唱着歌吧?那首歌未必有旋律,但我知道,它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天籁——或许有一天,我的心中也能响起这首天籁?我带着感动,默默地祈祷着。

因为莫高窟,因为那对穆斯林母女,我感受到了敦煌这个地方最美好的东西。我不在乎这个城市里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的拒绝与奉献,我只是非常坚定地相信着,一片能培养出这种人的土地,必然有它美好的一面,这一面,或许就是它真正的灵魂,也是它真正值得我们去敬仰、去尊重、去发掘、去弘扬的东西。

 

附:

●雪漠作品专卖: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雪漠墨宝义卖:http://www.xuemo.cn/list.asp?id=89

●《无死的金刚心》卓越网专卖:http://www.amazon.cn/%E6%97%A0%E6%AD%BB%E7%9A%84%E9%87%91%E5%88%9A%E5%BF%83-%E9%9B%AA%E6%BC%A0/dp/B007VX0VSU/ref=sr_1_1?ie=UTF8&qid=1335400266&sr=8-1

●《无死的金刚心》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726918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