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香巴文化 >> 学术研讨 >> 正文

苏轼禅诗表现的艺术风格(7)

2012-06-29 07:20 来源:《佛学研究》 作者:朴永焕 浏览:59557551

苏轼禅诗表现的艺术风格(7

经过唐代佛教极盛阶段,至宋代,以临济宗为主的“文字禅”、“看话禅”大为流行之结果,造成诗与禅互相融合、互相沟通。特别是禅宗对古代诗学有深刻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其中不可忽略的是禅家之转语,对宋诗的“翻案”自有启发性。所谓“翻案”,本指推翻已定之罪案而言。引申而有解黏去缚,推陈出新,变通济穷,反常合道之意。这些反常合道就是诗与禅融通处之一。所以由反常理之中追求理趣,从矛盾的歧异之中去求统一,用新的立场去观照人生,超脱现实的心理距离,是禅道的机锋,也是诗道的翻案手法。所以,“翻案”手法,受到以禅入诗的影响及诗人把禅宗的机锋、公案等非理性思惟方式,运用在诗歌创作方面,而促进宋代诗歌的翻案风气。翻案是宋代重要诗歌创作方法之一。

苏轼也把这些翻案法,经常运用到诗歌创作上。刘熙载《诗概》云:“东坡诗推倒扶起,无施不可,得诀只在能透过一层,及善用翻案耳。”苏轼不但善用翻案法,而且他主张“诗须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东坡题跋》《题柳子厚诗》又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这些理论对作诗使用翻案,一定有一些影响。《百步洪》诗中亦云: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纷纷争压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__师所呵。

这里从“我生”到末句都谈哲理。作者在此,自求解脱所有干扰与束缚,不耽著迷恋于现实事物,泯灭掉人间万事,追求妄念污尘之心境。他所得到的结论是,人应超脱旷达,栖心物外,任运随缘。末句以翻案收束,前面“NN”的哲理,一斋扫倒翻尽。

元符三年1100,他写《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云: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第一首描写登通潮阁所见情景,第一句中透露了作者的心境和处境,如北归的路途那么遥远,疲倦的内心充满着无限的哀愁,但飞檐四张的高阁,凌空而起,突然出现在我眼前。两句之间的起落变化,形成了诗人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冷斋夜话》载:“余游儋耳,登望海亭,柱间有擘窠大字,曰:‘贪看白鸟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暮潮。’”作者“贪看”白鹭在秋浦上飞翔的景色,连青翠的树林已没在晚潮中,自己都感觉不到。这里化动为静手法,有作者投入于景色之趣,产生出物我两忘的禅味禅趣。第二首前两句用翻案法,作者虽然说把自己的余生想留在海南村,但他内心依然盼望有朝一日遇赦北还,故云:“帝遣巫阳招我魂。”在此借用“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皇帝将他招还。

“重言外之意”、“悟”等禅宗特点与“言志”、“言情”、“重言外之意”的诗创作特点相符合,因此诗与禅互相沟通、互相融合,故苏轼云:“诗法不相妨”。禅家机锋讲究以口应心,随问随答,不假修饰,自然天成,活泼有趣。这也影响到苏轼之诗风,使他的诗构成自然,平淡,谐趣,奇趣风格。

 

 

附:

●雪漠作品专卖: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雪漠墨宝义卖:http://www.xuemo.cn/list.asp?id=89

●《无死的金刚心》卓越网专卖:http://www.amazon.cn/%E6%97%A0%E6%AD%BB%E7%9A%84%E9%87%91%E5%88%9A%E5%BF%83-%E9%9B%AA%E6%BC%A0/dp/B007VX0VSU/ref=sr_1_1?ie=UTF8&qid=1335400266&sr=8-1

●《无死的金刚心》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726918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