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让中华民族有了活力
雪漠
最近,我一直行走在路上,在走向西部的过程中,一路进行文化考察。在侯马停留了几日,主要考察了晋文化,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启迪。
昨天,我谈到了流动性。那么,什么是流动性?比如,这两天参加高考的孩子,一旦考中的话,他就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上学。大学毕业之后,就要找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子,进入一个不曾进入的世界,这就是流动性。
那么,中国最好的流动性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整整四十多年间,因为流动性,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中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现在的流动性就是民工进城。在我的小说《白虎关》里,就写到了灵官、猛子、双福、月儿等很多农民“进城”的故事。当然,这里的“城”还是最原始的“城中村”,毕竟是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在这部作品里,对于城乡之间的这种流动性,我同样进行了思考和追问,不过更注重于一种深层的、纵向的流动,也即心灵的流动、灵魂的流动,乃至命运的流动。
纵观中华文明史,自隋唐科举制度兴起之时,社会上就出现了较大的流动性,每年上京赶考的举子、秀才,就像现在的高考一样,在一定时段内都会涌向京城。小时候,我在听贤孝的时候,就经常会听到很多赶考的故事。过去,上京赶考的才子们,一般都是走路去的,结伴而行,每天走上三五十里路,不会走太多,遇到客栈就会稍事休息,是很辛苦的。所以,科举制度让中华民族出现了一种大的流动性。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为什么?一大批的精英都以研究学问为主,而没有时间再去打家劫舍,占山为王了。虽然科举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陋习,比如中国科学,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这种流动性让各种文化汇聚于京城,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稳定,从而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当今时代,流动性更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峰值,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城市越来越繁荣,而农村越来越萧条,出现了一种流动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导致我们的农村空了,让我们的农业受到了根本性的动摇。因为大量的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入城市之后,基本都会安家落户,都不想回来了。比如,考学的,毕业后就留在了城市;务工的,在城里找个房子,就住下了。于是,村里除了老人,就是留守儿童,大量的土地闲置,没有人种地了。没人种地,就没办法吃饭。没办法吃饭的时候,那么一个民族就会面临着诸多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只要老百姓能吃饱肚子,社会就非常安定,就会出现盛世。但一旦出现饥荒年的时候,陈胜吴广就起义、李自成就造反,社会就会动荡,百姓就会民不聊生。
过去,法家是不允许这样的。比如,商鞅变法的时候,其中经济改革的重点就是,重农抑商,实行农功爵制,鼓励农民开荒种地,而不允许农民外出经商。为什么?因为经商会造成人口流动,破坏农业生产,破坏统治秩序,破坏伦理秩序。所以,最早的时候,打压商人重要原因就是,怕农民突然发现赚钱很容易,都不种地了,那么国家就会面临粮食危机,面临战争危机。所以,一直以来,中国都把农业作为治国之本。
中华民族只要农业不出问题,那么中华民族就会非常稳定。目前,很多国家之间刚开始是贸易战,但一旦出现疫情、出现自然灾害,那么就会限制粮食出口,将来就有可能发生粮食战。粮食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问题。比如,前一段袁隆平离开我们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怀念他,就因为他研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他为中华民族、为整个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当社会出现流动不平衡的时候,又该如何来平衡呢?中国古代,很多精英人士尽忠之后,他都会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发展当地的经济和文化,来回报家乡。比如,在凉州地区,比较好的名胜古迹,像牛家花园、李翰林院,及杨府巷的老房子,基本都是告老还乡的精英人士建造的。他们建造这些大院的时候,会雇佣老百姓,会支付工资,于是就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还有文化带动,他们除了建祠堂、修桥铺路之外,还会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移风易俗,于是流动性就出现了一种平衡,流出去又回来了,成为稳定社会的一股重大力量。
未来的时候,我们国家可能会倡导很多人回到家乡,走向乡村,关怀家园。如果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家乡,转向需要关注的农村,投资农村产业,建设发展农村的话,那么我们的乡村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契机,就会有更大的繁荣。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西部建设书院的原因,首先自己起一个带头作用,出去之后还可以回来,让社会的流动性达成一种平衡。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民,为乡村带去一种活力,这也是我的一种情怀。
——2021年6月9日写于文化考察旅途中
美好的一天,从早读雪漠开始!
每日都有抽奖环节,大礼相送,
每日清晨五点,相聚拼多多“雪漠之约”直播间,请点击以下链接进入:
https://is.gd/u6ee4h
附录:今日“雪漠之约”直播间获奖名单及奖品
爱之状元:姜俊
奖品《爱不落下》一套;
爱之榜眼:徐玉娇
奖品《爱不落下》一套;
爱之探花:龚文杰
奖品《爱不落下》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