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一个人的西部》足以让我真正懂得生命的珍贵,与时间的宝贵,知道人与文化、信仰之间的关系……
从超越和蜕变中走向“自我”
——读西部作家雪漠《一个人的西部》有感
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张晓军
也许是一个缘,与他作品的相遇,真是一个巧合,进而通过读他的作品,走近了他。
那是一个周末,去张掖图书馆还借阅看过的书,从一个书架旁走过,无意间扫了一眼,书架上摆着一个牌子“雪漠作品专架”,于是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一个人的西部》,一看题目就很吸引我,怎么是“一个人的西部”呢?随手翻开看了一下作者简介才知道是他——我们甘肃武威籍作家。看了一下书中目录:“我不是狂妄,我只是自信”“不愿像父辈那样活着”“生命之处的野性之力”……这些小的题目,就是他的一个小的故事,单这题目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也就想借这书看看,随后又拿了一本《解读雪漠》走出了图书馆。
我先看《解读雪漠》,都是一些文坛名人看他的作品写的评论,看了一半,我才知,外界眼中的雪漠这个人不一般,随意上网浏览,发现他三月底就在张掖,在张掖图书馆成立了“雪漠研究中心”,还举办了雪漠读书会,使我在图书馆看到“雪漠作品专架”也就不足为怪了。看《解读雪漠》一半多后,因我对他的作品一无所知,看那些读者或名人对他作品的解读也就没有更深的理解了,我停了下来,开始看《一个人的西部》,这一看,就停不下来,它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晚上读,凌晨四点起来读,花了几个晚上和早晨竟二十多小时读完了四十五多万字的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以作者儿子结婚,要请“东家”为缘由,从“小村里的童年”“城里的青春”“学校里的爱情”“教委里的写作”“《大漠祭》的诞生”“西部的婚礼”几个篇章,讲了西部鲜活的人和事,追忆了他的似水年华。我读得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也只有这本书,使我产生了读完后想再读一遍的冲动,不仅是他的故事感人,更是他的故事中总是有自己的影子相随,他的成长历程,所处的环境正是我们这一代西部的农村孩子所遇到的、所走过的路。
在静静的夜里,灯光柔和,一切都是安静的,但我的思维却是随着作者的文字与故事跳动着,时而走近他的故事,时而又追忆起自己走过的岁月。我沉浸在“一个人”的成长史中,感受着他如何从庸碌的环境中在灵魂挣扎和生命的历练走出来的。读完掩卷沉思,他在我面前由一个快乐活泼的少年、成长到有梦想和追求的青年、发展到坚守寻觅自我的“异类”,最后到完成自己的智者。他在宗教般地信仰中坚守、不死地寻觅、不断地自省、灵魂地叩问、心灵的重建中拥有了智慧和体悟,有了人格的升华,完成了自己的超越和蜕变。
磨砺与坚守中完成人生积淀
从作者的回忆中看,作者的童年无疑是快乐的,记忆力好,武术、表演、音乐有天分,参加排节目,当台柱子,捉小麻雀、骑枣红马、捉弄瘸拐大……多么有趣,唯一难堪的事是家穷把妹妹的衬衣染成蓝色穿上参加学校的活动,被同学骂“女人精”,受到同学嘲笑而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初中被班主任骂了一年,“鸽娃脑袋耷上”。参加工作后,因个性的张扬、反叛精神、野性之力被领导批评……人生的境遇,要是常人是很难承受中。他却始终初心不改,天天修心、读书、写作、练武。在我们今天看来,他真是一个不合群、不识时务的不务正业的教师,正如人们说他是“烧山羊”“二杆子”(西北骂人方言)。他将刁难自己的人称为逆行菩萨。遇到别人的不理解,讽刺打击,以“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聊以自慰,以“耐得寂寞真好汉,不遭人忌是庸才”的标语来激励鼓舞自己。他清楚并看清着自己,天天仍然我行我素,每天早起修心、看书和写作,有自己的记录表,每天读书、写作、修心用了多少时间,完不成就自责。知道自己要坚守的什么,梦想是什么,在孤独和清静中,心境更平静地朝着梦想一路前行,从未放弃,中外经典名著成为他涉猎的目标,老子、庄子、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成为他心中的偶像,在读书、写作与民间搜集生活素材中,在痴狂的磨练中不断地吸收营养,丰盈着自己的内心,完成着人生的积淀,厚积薄发从走文学朝圣走向文学的信仰。
自省与叩问中升华人生格局
雪漠老师从十岁开始就对死神发起了质问,并且开启了寻找人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的旅程,让活着的价值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中去实现。作者在未成名之前,可以说他也是在心灵的挣扎中寻觅心中的那种向往与目标的。当看不到希望时,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时,有时也彷徨、徘徊,产生放弃的念头,但他心中的“那团火”始终没有熄灭,他不断地自省,自律,自强,时刻叩问着自己的内心。“在一个真正懂得反省的人眼中,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在质疑自己,不是在嘲笑自己,不是在批判自己,而是在帮助自己,在督促自己,在鼓励自己。你想,当所有的一切都在让你向上时,你怎么会上不去呢?一切风景,都源于你的心。所以,只要把心放平,学会反省,人就有出路。哪怕一时难受一些,也不要紧。”因为有了自省,人才会有更深刻的思考,才会有自律和自强。从改变心入手,进而改变行为,从而重铸灵魂。甘肃凉州的民间文化、大手印文化,熏染着他;梦想,鞭挞着他。经过无数次的打碎、锤炼、重塑,他向着自己设定 的一个比一个高的高度,艰难而又坚定地向上攀登。从二十五岁发表处女作《长烟落日处》,到成名作《大漠祭》发表轰动文坛,再到《猎原》《白虎关》这“大漠三部曲”成型,再到《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等“灵魂三部曲”的问世。这些作品,我都还没有看,但在《一个人的西部》作品中作者都提出了,并且这些作品中某些故事和人物的原型都来自与自己生活中的那些人,都说得很清楚。他不断地叩问与鞭策自己,一定要守住心灵的独立,用“胡子守住精神阵地”。其实,他用身体的远离,来守护心灵的宁静与独立,实现更高意义的靠近--灵魂的靠近。
信仰与传承中走向自我超越
作者在文章告诉我们:“他的灵魂始终在独行。”是的,他一路都是这样的。他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对信仰的坚定不移,是不可能成就现在的雪漠的。作者小时候所在的穷乡僻壤西部农村,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第一位老师是贤孝(流行于凉州等地的一种弹唱艺术)艺人瞎仙贾福山,他就是从贤孝中汲取文学的养料。他跟舅舅畅半仙学习命相、符咒等西部神秘文化,在西部地方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侵染下,他走向了传播文化与承载文化的寻道人,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这种文化,他说“这些文化全都融入到了我的血液,经过我灵魂的吸收与实践,跟我化为一体,密不可分,最后形成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新东西。”尤其他传承了这种优秀文化,成为其载体时,他从一个“异类”变成智者,从农民儿子变成大作家,从“小我”走向“大我”,这一人生大逆袭,不是纯属巧合,而是他持之以恒地学习、锻炼、成长,才完成的自我的超越与蜕变,更重要的是事实之外有真相呀!那就是信仰和文化起了关键作用。当他遇到精神危机时,使信仰之力让他走出精神低谷,去放下欲望,打碎自己,让自己升华,心中涌动着大爱和大美,完成自我超越,走向“自我”。
《一个人的西部》足以让我真正懂得生命的珍贵,与时间的宝贵,知道人与文化、信仰之间的关系,让我看到了眼前走来的不再愤青,锐锋渐逝,心趋醇厚的“大胡子”。但要读懂他,还要走近他的好多作品,西部一个人的成长史,让我们明白“我们终此一生,不过是要窥破虚幻。在变化的世界里,成就一个完善的自己。”
“雪漠亲子阅读”掌门直播(扫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