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文化行随想:雷祖——中华文化的践行者之二
文\王军
在百度里输入“陈文玉”三个字后,可以找到如下文字:少年陈文玉学文习武,资质聪明,武功绝伦。《雷祖志》记载:“文玉貌相超常,武力绝伦,叱声霆震;资质聪明,勤学不辍;严气正性,不仕非君,且侍亲至孝。尝自谓曰:‘事君不能事亲,愿问寝视膳,以乐父母余年。’”
这段话就是我说陈文玉是中华文化的实践者的理由。
自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前87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上文中说,“文玉…资质聪明,勤学不辍”,那么,他学的是什么呢?
我推测他学的是中华文化,而且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当时东亚文化圈中的主流文化,到了陈文玉出生求学的人生阶段(陈文玉570—638),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诸子百家等等文化思想已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了。那个年代,读书人读的多是儒家的经典,以期盼未来有个好的前程,求个“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那影响了陈文玉的是不是儒家文化,用雪师常说的“看行为”来分析就很清晰了。
从逻辑分析,能被认为是勤学不辍的人,在那个时代不学中华文化,不太可能。这有些像现在的孩子,如果不学好英语,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想靠高考分数高来跨入一流大学的校门是不大可能的。我自己的猜测,陈文玉既“勤”又“不辍学”的去学习,是因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博大精深,需要他“勤学不辍”。
考察的那天,我在进入大殿正门的时候,见右侧的墙壁上有一块水泥墙皮,上面刻着一些字。好奇之下就去看了一眼,上面写的是“陈文玉幼时孝顺父母…”。当时,“孝顺父母”这四个字像是跳了一下,我被这几个字给吸引住了,这四个字给我的感触很深很深。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中华文化有一些最根本的东西,像“忠孝节义”这四个字,在中国传统的优秀知识分子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尽管有些事例很悲壮,按现代人的观点是所谓的“愚蠢”,但它的的确确是深刻的影响了生活在这块大地上的很多人。儒家文化中的“忠孝节义”你做不到的话,周围的群体根本不认可你。
首先看这个“孝”。
我们说“孝顺父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部分吧?反正就我这几十年接触到的美国文化,我没看见孝顺父母这一条在西方人中对自己孩子有这个要求。但作为人,我觉得西方人可能也有,是表述的方式不一样,也可能真没有。但是,只要你提到“孝顺”二字,都知道这四个字出自中国,不是出自其它的国家。
陈文玉是六十一岁的时候才出来做雷州刺史的。作为六十一岁的人,就按现在的国家政策都退休了。那他为什么在这个年龄才出来做地方长官呢?
百度里有如下记录:文玉聪颖过人,勤学不辍。长大后,功力绝伦,武艺盖世,文武兼备,屡受荐举,文玉却以双亲年老为辞,拒不当官。曾自谓日:“‘侍君不能侍亲’,愿问寝视善,以乐父母余年。陈氏夫妇享年百十有三,相继殁于唐贞观二年。文玉为之守墓三载。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出任雷州刺史之前,陈文玉在做“愿问寝视膳,以乐父母余年”这件事。
历史上记载,陈文玉的双亲去世是贞观二年,这是在他五十九岁的那一年,或者是五十八岁那一年也行。父母去世后,“唐贞观二年文裕为之守墓三载”。父母去世,守墓三年,这在中国的传统中一直是这样的。雪师常提到的曾国藩,他出任团练大臣就是在回乡为母守孝期间的事。可见,优秀的士大夫,他把去世守孝三年是作为一个很严肃的人生大事的来做的。你不这样做,留下的就是千古的骂名。这一点,典型的例子是明朝的名人张居正。
明朝的能臣、名臣张居正,在历史上留下的争议非常大。我曾经看过这个熊召政先生写的《张居正》这套长篇小说。那本书里,作家本人是用比较偏向于张居正本人的这种文笔描述了张居正的一生。张居正作为一个能力突出的明朝大臣,为改革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有着很多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点。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一路做官很顺利,又被当时的文官头领徐阶看中后着力培养。徐阶能扳倒当时权焰熏天的大奸臣严嵩,这样的人,他为官的智慧和能力会差吗?张居正能被这样的人选中,你能说徐阶这样的老官僚看人看走眼了?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张居正被人攻击了很多方面,我自己现在还能记的一条就是“夺情”这件事情。夺情就是,你在做官时,父亲或者母亲去世了,按照礼法传统要回家守孝三年。但如果你的工作非常重要,皇帝就不许你回家去守墓,继续做官,这个词叫夺情。但是张居正做内阁首辅时,他的父亲去世了。这时,他的政敌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张居正本人不表态,甚至在很多与他站在同一阵线的大臣也提醒他了,也不表态,还暗示他的一些部下劝皇帝“夺情”。这个举动,被他的政敌骂的不轻,甚至曾经坚决支持他改革的一些同僚、学生,都为这个做法与他疏远了。
当然,这与科考制度在明朝发展到最高峰有关。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大致看出,士大夫群体对个人的节操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高级干部不是那么好做的。
现在再来看陈文玉。他的父亲、母亲去世之后他是守墓三年。然后才出任刺史一职。从这些行为来说,他是不是中华文化踏踏实实的践行者?我个人觉得他是。
是“侍亲至孝”,单单是孝顺还不够,还做到了“至”。 陈文玉在“孝”这方面做的这么好,是不是中华文化的践行者?我自己认为他是,而且做得无可挑剔,令我汗颜、惭愧,更多的是悔恨…
以上是我说“雷祖陈文玉是中华文化的践行者”的第一条理由。
那现在问题来了。中华文化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忠孝节义”,“忠”排在第一位,为什么陈玉对中华文化领会和实践的这么好,还“屡受举荐”,能做到孝行这么好的人,品格非常高尚,深受中华文化熏陶,那你不是不“忠”吗?学了中华文化,那怎么不早早的出来做官,趁年富力强的时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呢?
按我的分析,他这样做是有深意的,这个深意依然是中华文化对他的影响。
【回放】雪漠读书汇掌门直播请扫描下图二维码登录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