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王秃子离我们有多远?——读《深夜的蚕豆声》

2016-06-06 22:35 来源:www.xuemo.cn 作者:林棉枝 浏览:40796288
内容提要:也许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个“王秃子”,只是我们没有被逼到那个份上

 

 

王秃子离我们有多远?

——读《深夜的蚕豆声》

\ 林棉枝

 

 

   《深夜的蚕豆声》里让我感到最美的是新疆爷,最恐怖的是金刚家,而最让人悲悯的是王秃子。这个沉默的老实人终于应了那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然而,对于他来说无论是爆发,还是沉默,都终将迎来生命的死亡,这种死亡不是单纯的肉体的败坏,而是灵魂的枯死——因为他的心找不到出口。对于他的命运来说,如果不爆发,那么结局或者比死更可怕,他必然疯掉。而这疯掉的王秃子除了继续留给世人的耻笑,可怜虫般的活着,生命还有什么价值?那么,还有什么值得费笔墨的?有时候我感到人生的残酷便在于,有些思考需要通过一个生命的痛苦来给人启发。这让我想起了那些不断为我们美好生活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比如,要有人在拆迁中用汽油焚烧,才会让我们有一部《拆迁法》;要有孩子在学习重负下跳楼,才能让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王秃子是必定要爆发的,而且必须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才能彰显了他生命存在的意义。他的爆发是用一种最狠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他的生命,宣誓着做为一个人的尊严。他那么狠地对待自己,可以想象,他所承受了怎样的一种长期压抑的恨与痛。我想他最恨的人是他自己,所以他才会那样不惜地伤害自己,在痛苦中宣泄这个恨。因为这个恨,我更多的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他是抱着必死与同归的念头去杀害那些他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伤害的人——孩子、女人。

现实中有一种悖论,最让人欣赏的美不是圆满而是残缺——断臂的维纳斯,得不到的爱,壮士的赴死,美人迟暮,霸王卸甲。为什么我们活在病态中却不自知?因为我们不知道活着的真义,因为我们大多活在欲望下,欲望告诉我们: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失去的才知道珍惜。而所有的欲望在时间与变化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才有了这种病态的审美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而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掩盖了真正的真理,人们把共识当作了真知。殊不知,也许正是这种共识造就了诸多的人间悲剧。这包括:不孝有三无儿为大、女人的小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秃子是被集体无意识戗杀的,他死在了自己的意识里。故事最后,孟八爷说,如果他知道骨头融在了一起,还会杀吗?

我想他会的,因为他没有了活头,因为他的心想不到骨头会融在一起,融在一起又意味着什么?如果他不能放下恨,放下他所认为的屈辱,那么死便不会放过他。

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想起了二十年前我们公司发生的一起凶杀案,正是日积月累的同事间的取笑,与其人格中的阴鸷,最终在一个月夜那个日间遭到奚落的同事,拿着斧子砍下了两个年轻人的头颅。在法庭上,我看到他还带着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笑。我曾经想他是个多么可怕的人,然而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我会想他曾经经受了什么样的痛苦,让他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来换取复仇的快感。在许多年里,当人们评价他时,不仅仅说他的残忍,更多的是说其实他也曾经是个蛮好的人,就是心量太小了。也许人们在玩笑或者在言谈时忘记了有时候我们以为的轻对于别人来说是一种沉重。

王秃子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个“王秃子”,只是我们没有被逼到那个份上。《深夜的蚕豆声》里还讲述了一个饥荒时期“人吃人”的金刚家的故事,如果饥饿可以让人变成野兽,谁又能在长期的屈辱下保持清醒?如果我们不能窥破世界的无常,不能破除对“我”的执着,不能消除“彼此”的分别心,那么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我们都有可能成为“王秃子”。

——2016-6-6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