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小说世界 >> 正文

写出《哈利波特》的那位女性,她的人生本来就是一段励志传奇

2015-07-15 08:06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国王KING 浏览:44711728
内容提要:此文献给J.K.罗琳,这个伟大的女性,她创造了让我们为之倾倒的魔法世界。

 

J.K.罗琳

写出《哈利波特》的那位女性,她的人生本来就是一段励志传奇

 

此文献给J.K.罗琳,这个伟大的女性,她创造了让我们为之倾倒的魔法世界。

J.K.罗琳,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不过全称却很少人了解——乔安妮·凯瑟琳·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在这个名字背后,创造了魔法世界的这个传奇女性——罗琳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相信有许多人会好奇,我只能靠着自己看过的资料稍加整理一番,把罗琳的事情向你娓娓道来。

 

-童年-

1965731日,在这个平凡而又闷热的夏季里,乔安妮·凯瑟琳·罗琳诞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的奇平索德伯里医院。而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也在731号出生。

不过,罗琳的出生并没有带给她父亲太大的快乐,因为她的双亲都一直渴望有一个男孩。甚至父亲曾经亲口告诉罗琳,她“真正的名字”其实不是罗琳,而是“西蒙·约翰”。

其实这个“真正的名字”是给男孩子取的——如果罗琳是个男孩的话。所以,女孩罗琳的诞生对于父母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失望。

让罗琳沮丧的是,在两年后出生的妹妹戴安妮却得到了父母的万般宠爱。这让罗琳十分的费解,她试过问自己的父母,“戴安妮出生的时候,你们也失望了么?”

父母的回答是简单的“没有”。

罗琳不死心,“那是因为你们发现生女孩也很好?”

父亲的回答让罗琳更加沮丧,“不是。”

罗琳听后十分的伤心,认为自己是不应该出生的,所以跑到楼上痛哭了一场。

这一度造成了他们之间的隔阂,罗琳与父亲的关系非常的紧张,家里的气氛也让人觉得窒息。

这是否就是德思礼家那压抑的气氛呢?有趣的是,罗琳童年家里也有一个像德思礼家的壁橱,唯一不同的是罗琳并没有睡在那里,也没有受到家人的虐待。

童年的时候,她有过两次迁家的经历,一次是从Yate(布里斯托尔港一边)搬到Winterbourne(布里斯托尔港另一边),一次是从Winterbourne搬到靠近ChepstowTutshill的乡村。在罗琳居住地旁边的迪恩森林, 是小时候的罗琳时常会游玩的地方。

在森林中的罗琳开始天马行空的想象,隐藏在树叶后的妖精,躲在地下捣蛋的地精……这座森林给罗琳带来无限的欢乐和灵感,这使得罗琳对迪恩森林无比热爱,因此在之后的《死亡圣器》中提及——哈利一行人从魔法部中盗走魂器后幻影移形来到的地方。

晚饭前,在迪恩森林游玩的不仅有罗琳和她妹妹,还有一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伊恩·波特,他们几个是好朋友。罗琳喜欢在森林里拿着一根魔杖跑来跑去,把自己当作一个小魔女,她把妹妹和伊恩·波特感染了,三个人一起想些古怪的词语当作咒语,罗琳更是对伊恩·波特义正言辞地说:“你这个不对,手部的动作要一挥,一抖。”——她在纠正伊恩的施咒姿势,此情此景是否让你想起一年级时赫敏对罗恩说的话?

这是座和巫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神奇之地,以后这里更会因为哈利·波特的故事而被列入哈迷们英伦朝圣之旅的必去之地。

迪恩森林

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小女孩,相貌平平,非常热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不知道同为学霸的赫敏是不是她在自己作品里的投射呢?

热爱学习的罗琳在学校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同学们有时奚落她、孤立她,把罗琳叫作“Rolling Pin(旋转的大头针)”和“Rolling Stone(滚石)”。

这对年幼的罗琳有点打击,同学们的奚落让她不得不对这些人敬而远之,孤立无援的罗琳只能靠学习来让自己忘掉学校里的不快,也许是因为这样,逃避了这些的罗琳对文字显出了非常积极的兴趣,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与文字结伴而行了。

罗琳的写作生涯早已从6岁开始,处女作是一篇叫做《兔子》的故事,主角是只兔子,叫Rabbit。他得了麻疹,朋友们来看望他。

因为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好,罗琳甚至坦言“害怕父亲”。虽然母亲很温柔,但时常她卧病在床,这位不幸的母亲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所以,家里唯一能诉说的只有妹妹了,戴安妮是罗琳讲故事的主要对象。

我们不知道,《兔子》里的Rabbit是否就是罗琳自身呢?因为家庭的不和睦、学校的不如意,让罗琳的心中抑郁不安,所以她把这种内心苦恼的状态用“麻疹”来指代?

童年的罗琳,和那只叫Rabbit的兔子一样,希望别人关心自己。

可惜卧病在床的兔子每天都有朋友来探望,罗琳内心的所想却无人问津。

-大学-

勤奋好学的罗琳考上了英国的埃克塞特大学,主修法语和古典文学,并获得了文理学士学位。

就是在学习古典文学的时候,让罗琳对于古典文学的热爱进一步升华,你可以从《哈利·波特》的书中一窥罗琳对于古典文学的造诣。

埋伏笔、布局、玩细节、双关、猜谜……罗琳热衷于这些文字游戏,《火焰杯》第一章《里德尔府》就可以看出来,里德尔,riddle,在英文中是“谜语”,暗指里德尔家族的诡秘,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罗琳实在是太钟爱写作了。

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叫乔治的记者坠入情网。

1990年,25岁的罗琳与这位新闻记者简单地结了婚。

也是在1990年,罗琳的母亲因病去世,终年45岁,回忆起这一段时光,罗琳满是遗憾,她渴望见母亲最后一面,但是父亲却让她这个愿望无法得以实现。父亲不愿意她看母亲最后一面,因为会觉得会让罗琳难受。在那时罗琳暂时性地妥协,不过这一决定让罗琳在以后回想起来觉得无比的懊悔。

罗琳和妹妹在家中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罗琳发现了一本母亲的记事本。

记事本里,夹着稚嫩字迹写的字,看上去是一篇小说。

妹妹戴安妮眼尖地认出,这是姐姐的处女作,《兔子》。

原来几十年来,母亲一直都好好保存着罗琳的这份手稿。

抱着这份手稿,罗琳仿佛抱住了自己的母亲,她忍不住嚎啕大哭,记起了那只患病在床的兔子,想起了同样患病在床,但现今已去到天国的母亲。

“我好想念她,一想到她我就难受得无法呼吸。”罗琳抱着自己的妹妹,放声地哭泣着。

母亲过世之后,糟糕的事情接踵而来。罗琳与记者乔治的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乔治把罗琳独自扔在了奥波多的街头上,在那个晚上,伤心绝望的罗琳和丈夫开始心生芥蒂。

3年后,随着女儿杰西卡的出世,罗琳与丈夫离婚了。

这一段短暂的婚姻结束之后,伤心欲绝的罗琳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回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当时罗琳处于失业状态中,她的失业救济金刚刚能够支付房租,而600英镑的租房押金还是罗琳的一个朋友帮她支付的。

由于生活穷困潦倒,令单身母亲罗琳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心情抑郁的她一度考虑自杀。因为这种情况,罗琳不得不花了约9个月来接受行为认识治疗,并且,罗琳勉强申请到了一份政府资助,每周能获得103.5美元。每当提起过这段痛苦的时光,罗琳都说,当时她觉得自己以后都会变成这样,自己根本没可能得到幸福,自己的快乐都会化为乌有,就是这一段困苦的经历让罗琳产生了“摄魂怪”的概念。

罗琳回忆道:“让我放弃这一念头、决心去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女儿。我想我的想法是不对的。”

如今她平静地说起她那段倍受折磨的历程,“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曾经抑郁沮丧而感到羞耻,从来没有。有什么好羞耻的呢?我度过了一段真正艰难的时光,我非常骄傲我能脱离那种生活。”

在当时,走投无路、身无分文的罗琳,只好执笔创造故事,她对自己说,“我就写个故事吧,就写个故事。事情已经这么糟了,还能糟糕到什么程度呢?”

决定了之后,罗琳开始投入到写作中。

……那么,写什么故事好呢?

当罗琳这样问的时候,其实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早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罗琳想起了她24岁那年,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

就是这个小巫师,使罗琳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

她回想起那个小巫师,一瞬间,所有的事情疯狂地涌进自己的头脑里。

罗琳记起了母亲的话,母亲曾经对热爱写作的自己说:“不用担心你写不出东西,当时机到了,你自然知道怎样去写。”

而现在,罗琳清楚地知道,现在就是那个“时机”了。

迪恩森林、巫师、魔杖、魔法、伊恩·波特……

所有的记忆互相交错,在下一刻,罗琳喃喃自语:

“哈利·波特……你的名字是哈利·波特。”

在火车上,她已经想好了要写“七部曲”。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而现在她终于有机会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了。

决定好之后,罗琳开始写《魔法石》。到了冬季,罗琳便推着婴儿车跑到附近一家咖啡馆边取暖边写作,手头拮据的她只能点一杯咖啡,然后开始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

罗琳觉得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了,所以她根本无所畏惧,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了。

所有后路都已经被断绝,抱着这样想法的她,一边在咖啡馆里喝着廉价的咖啡,一边在纸片上写着她脑海里的魔法世界。

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熟睡的杰西卡,罗琳总会无比怀念自己的母亲。当自己成为了母亲后,她才知道这份“爱”无比的伟大与珍贵,所以,在罗琳的作品里面,我们能窥见,“爱”是一种凌驾于魔咒之上的伟大力量,这是罗琳心中一直所想的。

爱情、亲情、友情,这是《哈利·波特》里常常出现的主题,让人遗憾的是,母亲的早逝,使得她无法看见自己的女儿创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是这一遗憾,让罗琳倍感心痛。

所以,她在自己的作品里创作了“厄里斯魔镜”,让哈利在镜中看见了自己的双亲,这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补偿吧。

每个晚上,给杰西卡读完睡前故事后,罗琳洗漱的时候,都会对着镜子出神。

镜子里的人……一瞬间,她似乎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对着自己微笑。

罗琳和自己的母亲如此的相似,她觉得这面镜子也是厄里斯魔镜,罗琳伸出指尖触碰着镜面,她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注:《魔法石》导演曾经邀请罗琳来演魔镜里的莉莉·伊万斯,但罗琳拒绝了,她说,“我在镜头前连一个简单的挥手都不会”。但罗琳仍在电影《密室》中的对角巷饰演了一个与哈利擦肩而过的女巫)

1996年,《魔法石》终于完成了,抱着这份手稿,罗琳挨家挨户地寻找出版社。

她去图书馆借来厚厚的一本代理出版社,希望它们能帮助自己找到愿意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

不过罗琳每当向出版社推荐自己的小说时都屡次碰到钉子,出版社们都不看好这部小说,认为这部儿童文学没有利益价值。但罗琳没有放弃,她的故事和诚意打动了一家叫Bloomsbury的出版社。

在当时担任教师的罗琳,接到了电话通知出版后,她高兴得跳起来,尖叫着。

Bloomsbury的出版社十分重视这部作品,决定在一年后——1997年推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部被定义为“儿童文学”的故事一出版便备受瞩目,马上好评如潮,书店都用大幅的哈利·波特图画进行宣传。(注:1997年也是书中设定的霍格华兹之战结束的时间,罗琳说,她想在结束的时候开始)

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席卷起了一股向世界各地扩散的风潮,这让罗琳始料未及,那时的她根本没想到自己创造了一部影响世界的著作。

当时她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作家,她接到版税1500英磅支票的时候早已高兴得合不拢嘴,罗琳说她根本无法想象会有这么多钱,虽然那时首印只有5000本而已。

罗琳很快收到了出版社寄过来的样书,她翻开了扉页,细细地读起来。几周之后,她马上去到附近的书店,兴奋地发现自己的作品都整整齐齐地排在书架上。

罗琳被邀作特别嘉宾在一家小书店朗读自己的作品,书店的工作人员对她说,“很抱歉人不是很多。”

罗琳摇摇头,她已经觉得自己很幸福了,“有人喜欢我的故事就足够了。”

她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面带笑容,翻开了魔法石,轻声朗读,犹如诵读一段曼妙的咒语般。

“第一章,《大难不死的男孩》。家住女贞路4号的……”

-成名-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诞生让罗琳名利双收,她的生活也在逐渐好转。

趁着这股势头,罗琳又先后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1998)、《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1999)、《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0),罗琳也因创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参与电影制作而名利双收。这些作品的陆续问世,不断地刷新着世界小说发行史的记录。

在成功和财富面前,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

20013月,她特地为喜剧救济基金会——1985年由英国一群喜剧演员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社会公正,帮助消灭贫困事业募集资金———化名为纽特·斯卡曼和肯尼沃斯·惠斯普创作了两本与《哈利·波特》故事相关的小册子《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球》,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该基金会。

2001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

或许是苦尽甘来,20011216号,罗琳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在苏格兰的新居携手,这是罗琳再度走进婚姻的殿堂了。20033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同年,《凤凰社》也横空出世。

20051月,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肯齐也来到了这个家庭。罗琳与丈夫以及三个孩子幸福而低调地生活在爱丁堡,在哈迷的期待中,很快地,《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也面世了。

《混血王子》完成后,罗琳继续开始《死亡圣器》的书写。

20071月的时候,罗琳就把自己锁在了酒店的房间中,几乎足不出户,她决定要在这里完成《死圣》。

写作一直持续了半年,在200776日的时候,罗琳参与了BBC播出的节目,她在节目中说:“当我完成接近终结的一章时,我绝对是嚎啕大哭。”

参加完BBC节目后的罗琳,在77号宣告,她完成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她回忆说:“我发自内心地在哭,我在酒店的小酒吧一口气喝下半瓶香槟,回家时,我的脸上满是泪水冲下的睫毛膏。那可真是太难了”。

敲下了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All is well.”后,罗琳靠在电脑前的椅子上,完成后,罗琳很激动地说:“你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堆垃圾,有的人会喜欢的……但有的人会恨它……”

随后, 她为这份word文档编排好页码,打印出来,放着Lily Allen的《Smile》,准备离开酒店,把这份价值千万的手稿交给编辑。

2007721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在全球的哈迷的期待下开始发行,这也意味着,这个魔法世界已经终结了。

在接受采访时,罗琳说,自己已经不想回到那个魔法世界。

不过,她依旧热爱着写作,一如既往,2008年,她依旧在咖啡馆里创作她下一部作品。

咖啡馆里的罗琳

这部作品被她称为“政治童话”,当然,你已经知道了这是《偶发空缺》了。

07年的时候,罗琳参与了一部纪录片的拍摄,《J.K.罗琳 生命中的一年》。

在片头的快问快答里,罗琳作出了如下的回答:

Q:你最害怕的事?

罗琳:失去所爱的人。

Q:你最喜欢的职业?

罗琳:写作。

Q:你梦想的欢乐?

罗琳:美满的家庭。

美满的家庭是罗琳最大的欢乐,也是因为如此,她在结局里给了孤苦伶仃的哈利一个美好的家庭。

在完成了《死圣》的写作后,时间一下子空闲了起来。2007年的圣诞节,罗琳到了蒂凡尼的商店,挑选漂亮的手镯和皮鞋,好好给自己放了个假。(注:买鞋子是罗琳的爱好之一)

07年末,罗琳探访了她的“故居”,就是在这间小房子里,诞生了《魔法石》。

在这个梦开始的地方,罗琳四处张望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里早已被新主人布置得干净整洁,十年有余,罗琳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过早失去母亲、被丈夫赶到葡萄牙大街、抱着杰西卡回来住在一幢老鼠泛滥的大楼、给女儿买的玩具放不满一个鞋盒的罗琳了。

罗琳回到当初的小公寓里

罗琳从来未曾忘记那些艰辛的岁月,她对人们忘却贫穷的现象义愤填膺。

这天的故地重游,让她想起母亲的过世、想起破碎的婚姻、想起拮据的生活,她忍不住泪水涟涟。罗琳说,她害怕现在的一切都消失了。她没有想到,再一次来到这里,房子新主人的书架上竟摆着自己在这里完成的书。而在过去的岁月里,她是多么恐惧失去杰西卡,她说,第二天醒来看到杰西卡还活着,她就很高兴。

值得一提的是,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也有哈利故地重游的情节。

这个男孩回到了那个被伏地魔毁掉的家中,如果把伏地魔理解为苦难和折磨的话,那么这一段情节,和现在的罗琳是否相似?

 

故事已经结束,但人生仍在继续。

-新的旅途-

2008年,《哈利·波特》衍生作《诗翁彼豆故事集》发行。

2010年,罗琳参与设计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弗罗里达)开放。

2011年,HP电影最终章《死亡圣器:下》上映。

2012年,《偶发空缺》,这部政治童话在之后被改编为电视剧。

2013年,罗琳用了个男性化的笔名,写了《布谷鸟的呼唤》。

2014年,在Pottermore中,罗琳透露在圣诞期间,从1212日起,她每天将在Pottermore上发布1HP相关的小故事,共有12个,包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的未提及的一些剧情。

……

转眼间,时间已经来到了2015年,《哈利·波特》故事已经完结了许久。

不过显然罗琳对这个魔法世界依旧念念不忘,她随后的动作是作为《神奇动物在哪里》(2016)的编剧,参与《哈利·波特》衍生电影的制作。

回顾罗琳的小半生,她的经历、她的苦难、她的功成名就,和她笔下的故事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和那个大难不死的男孩一样,终究是苦尽甘来。

“十九年来,哈利的伤疤再也没有疼过。一切安好。”

这段话是对哈利,也是对罗琳的写照,一切安好,就够了。

感谢罗琳。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