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阅读 >> 历史档案 >> 正文

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2014-12-08 08:03 来源:www.xuemo.cn 作者:趣历史 浏览:52206428
内容提要:孙子兵法云,攻城是最后无奈的选择——的确,在冷兵器时代, 顿兵于坚城之下,不但牺牲惨重,而且容易师老心疲。

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孙子兵法云,攻城是最后无奈的选择——的确,在冷兵器时代, 顿兵于坚城之下,不但牺牲惨重,而且容易师老心疲。孟子也有“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环而攻之”的话。但同时,敌人兵临城下,对守的何尝不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困苦。 历史上攻城与守城的战例不计其数,攻守也是为将者必须掌握的战术。对于守城,将能、兵勇、粮足、地险、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条件,但最关键的还是人心,所谓众志成城,这个成语说的太精辟了。下面选出中国历史上到民国之前最擅长防守的一些名将,尽量涵盖每一个朝代,排名只是嘘头,仅代表自己看法。他们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后,绝地反击,比如田单;有的在守城过程中,活活把敌军主帅逼死,比如王坚;有的寡不敌众,城破人亡,比如张巡…他们都是英雄,体现了中华名族的英勇善战,百折不屈的精神。另外,明末的袁崇焕,其主要战役宁远大捷争议太多,所以未上榜。

排名14、田单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和即墨,齐国危在旦夕。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他和军民同甘共苦﹐坐则织蒉﹐立则仗锸,亲自巡视城防;编妻妾﹑族人入行伍,尽散饮食给士卒,深得军民信任。又派人入燕行离间计,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取代乐毅。之后田单使“火牛阵”大破骑劫,尽复失地70余城。

简 述:田单(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系田齐宗室的疏远族属,复国后官居齐国相。战国时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代表作:“火牛阵”:可以写进军事教课书的经典战役,谱写以弱胜强的军事神话。齐国复国:用反间计除乐毅,以仅剩的两城收复齐国的70余城。

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齐国危在旦夕(见乐毅破齐之战)。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

即墨,地处富庶的胶东,是齐国较大城邑,物资充裕、人口较多,具有一定防御条件。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他和军民同甘共苦,“坐则织蒉(编织草器),立则仗锸(执锹劳作)(《资治通鉴》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亲自巡视城防;编妻妾、族人入行伍,尽散饮食给士卒,深得军民信任。田单在稳定内部的同时,为除掉最难对付的敌手乐毅,又派人入燕行离间计,诈称: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乐毅投奔赵国。

骑劫一反乐毅战法,改用强攻,仍不能下,企图用恐怖手段慑服齐军。田单将计就计,诱使燕军行暴,派人散布谣言,说害怕燕军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掉,又担心燕军刨了齐人在城外的祖坟。而骑劫听到谣言后果然照着做了。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又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三十六年,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于一个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5000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随后,迎法章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正式即位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

特 点:擅长智慧谋略,爱民如子。

结 局:死后葬在安平故城。

点 评:何为历史上的奇迹,请看惊世骇俗的田单复国。

排名13、臧质

南北朝时期宋朝大将。公元4509月,魏太武帝拓跋珪自领大军南征。415年春,魏军回军途中攻到盱眙城,宋国大臣臧质守城。拓跋珪在城外要尝尝南国美酒。臧质从城上吊下来两大坛屎尿送给魏军。臧质给拓跋珪写信,辱骂他是自己来“送死”;又给魏军写信,说谁能斩了拓跋珪,“封万户侯,赐布帛各万匹”。 气得拓跋珪做了一个铁床,装上铁铲,发誓一旦攻下盱眙,捉到臧质,定要将他铲死,碎尸万段。拓跋珪派钓车、冲车攻城,均不能破城。术穷之后,拓跋珪不惜人命,派兵士轮番肉搏攻城,后面立有鲜卑督战队,士兵前后都是死。最后,杀伤万计,死尸堆得与盱眙城墙一样高,仍然被勇敢顽强的南朝军民打退,坚城三旬不拨。春天疫病频发,魏军水土不服,拓跋珪便烧掉攻具退走。

地点:盱眙

攻方:拓跋珪 兵力:10

守方:臧质 兵力:不详

坚守时间:9个月

451(元嘉二十八年)正月,拓跋焘从广陵返回,全力攻打盱眙,并向臧质索要酒水。臧质便将自己的尿封好,送给拓跋焘。拓跋焘大怒,在一夜之间筑起长围攻城,并用东山土石填堑,在君山造浮桥,切断了盱眙的水陆通道。

盱眙大战——拓跋焘还给臧质写信道:“我如今所派的兵马,都不是我们鲜卑人,你杀了他们,对我只有好处。”臧质则回信道:“你可知道王玄谟与申坦为何兵败?童谣曾说‘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如今还不到卯年,所以二将兵败,让你饮马长江。我正要消灭你,你却自动上门送死,那我怎能让你活着回去!你难道比得上苻坚吗?斛兰氏当年深入彭城,遇到几天雨水,没有一个人活着回去,怎么你不记得了?春雨马上将到,我们的援军将要四面会集,你尽管安心攻城。如果你们粮草不够的话,尽管告诉我,我会送给你粮食。现在你送我一把战刀,难道是想叫我砍在你身上吗?大家各自努力吧。”

拓跋焘大怒,做了一个铁床,上面放上一些铁镵,道:“攻破城池,抓到臧质,就让他坐在这上面。”臧质又给魏军各族士兵致信道:“拓跋焘写给我的信在这里,你们都是中国百姓,何必为敌人如此出力,男子汉大丈夫怎么不知道转祸为福呢!能杀死拓跋焘的,封万户侯,赐布绢各一万匹。”

魏军用钩车钩城楼,宋军便在城内用粗麻绳系住钩子使钩车不能退回。夜晚,宋军用木桶将士兵吊出城外,斩断钩子把钩车拉进城来。次日,魏军又用冲车攻城。但城墙坚固,冲车每一次冲撞的地方也不过掉几升墙土。于是魏军又赤膊登城,轮番而上,死尸堆积的几乎和城墙一样高。两军鏖战三旬,魏军战死过半。

这时,彭城王刘义康截断魏军的退路,朝廷也派水军由海上进入淮河,而且魏军很多将士都死于疾疫。二月二日,拓跋焘被迫撤围退走。战后,沈璞将首功归于臧质,臧质因功被封为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开国子。

评价:最令我震撼的是《臧质传》里面的那句“死者与城平”。引用毛主席的话:此是欲战法,激之使战。臧质豪杰之士,一解汝南之围,二胜盱眙之敌,三克刘劭之逆。毛主席都欣赏的人,能不让他上榜?

排名12、于谦

于谦,明代名臣,名将,民族英雄。正统十四年(1449)秋,瓦剌也先大举侵犯边疆,宦官王振建议英宗亲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也先押着英宗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北京城里能打仗的人都已跟着皇上出征了,留守的士兵也就只有一万人。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钱的富贵人家都收拾细软,做好了逃跑准备。在留守北京的大臣中,只有于谦临危不乱。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请太后采取果断措施,令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皇帝位,即景帝,年号景泰。这样做不仅可以稳定人心,而且还要让外界知道大明朝有君有国,挫败也先挟持英宗、迫明投降的企图。针对当时的迁都之议,于谦又以宋朝迁都成祸为例,主张以抗战来保卫京师。这些主张得到了景帝的支持。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开始了京师保卫战。他一面派人到京外调兵,一面派人急调军粮充备京师,同时又多方招集作战人员,日夜打造兵器。很快,京城能够打仗的人达到二十余万。北京城外周边居民也被动员起来,准备参加保卫北京的战斗。也先带着瓦剌军队扎营西直门外。于谦分兵京师九门,然后与副总兵范广率兵亲往德胜门迎战。战斗中,于谦造功赏牌激励军民。手中并无兵器的居民也蹬上屋顶,揭下自家房子上的砖瓦扔向敌人。一连五天,京城里喊声接天。结果瓦剌军队死了一万余人并损失九万骑兵,在这种情况下,也先不得已带着英宗北撤。于谦率兵出城追击,终于打赢了这一仗。

地点:北京

坚守时间:半个月

攻方:瓦剌也先 兵力:5

守方:于谦 兵力:1万左右(刚开始)

评价: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力挽狂澜,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于谦,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一般人守城,都是将守兵缩在城内,据险而守,而于谦毅然将大军不在城外,关闭城门,背水一战,最终杀退也先大军,于谦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是,他不愧于名将的称号。只是,于谦的结局太过悲惨。京师保卫战之后,也先议和,送回了英宗。景泰七年,景卧病,英宗在宫中宦官策应下行“夺门之变”,重登皇帝宝座。英宗复辟后,派人勒死生病的景帝,又将于谦谋反罪治死。于谦留给我们的,还有那句“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排名11、张辽

东汉末年人,五子良将之首,最著名的莫过于合淝之战。公元215年孙权举倾国之力(十万大军),对合淝志在必得。而曹操率曹魏主力远在汉中与刘备的大军相持,远水救不了近火,合淝总兵力不过七千人,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合淝之战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开帷幕。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张辽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连夜募集八百敢死队员,第二天黎明便向吴军发起突击。后来虽然被敌军团团围住,众将士却异常勇猛,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吴军为之胆寒,曹军则渐渐有了胆气,营中诸将都大为佩服张辽。张辽打赢了前哨战敌我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围攻合淝十余日,却因士气低落,始终不能攻破只有区区七千守军的合淝,只好撤退。孙权败退,极善把握战机的张辽突然率军追击,打散吴军的后队。凌统部下全军覆没,孙权跃马逍遥津才得以逃脱。

地点:合淝

坚守时间:十多天

攻方:孙权 兵力:10

守方:张辽 兵力:七千

评价:玩《三国志八》的时候,除了赵云之外,就最喜欢选张辽了,全能的虎将啊。赤壁战后,孙权亲临前线十一次,以此次的形势最好,但也败得最惨。这一战,张辽威震江东,名扬天下。最搞笑的是,曹操死后,张辽抱病随曹丕南征时,“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可见张辽成了孙权心中的梦魇。

排名10、朱文正

元末明初人。朱元璋的侄子。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征伐朱元璋。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朱元璋给洪都的最高长官朱文正下达了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接到这道命令后,一改平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作风,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南昌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作战。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再之后朱元璋才空出手来,在鄱阳湖大战中彻底击败陈友谅。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洪都保卫战后不久,朱文正在部属怂恿下,欲投靠张士诚,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发制人,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将朱文正软禁起来,终老囚中。

地点:洪都(现在的南昌)

攻方:陈友谅 兵力:60

守方:朱正文 兵力:四五万左右

坚守时间:三个月

评价:说实话,也是看了《明朝那些事》,才发现朱文正的犀利。平时吃喝嫖赌,一到关键时候,就是不掉链子。然而,他的结局更是令人惋惜。用当年明月的话说: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天才的将领就这么结束了他的光辉一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他的悲剧源自于他的性格,这个有着军事天才的人,却不懂得怎么为人,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即使不坏在这件事上,总有一天,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惹祸。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悲剧是注定的。

排名9、华元

春秋时期宋国人,官至宋国大夫,为宋国六卿之一。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长期担任宋国右师,掌握国政。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刺客、人质、战将于一身,在强敌如林、诸候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其指挥的宋都守卫战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守城战役了。公元前595年,宋国杀楚国使者,楚庄王伐宋。当时晋国刚刚战败,无力救援,宋国被楚国攻击长达9个月,城里已经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交换孩子来吃,用人骨做柴烧)的地步,楚国基本上也弹尽量绝了。这时华元居然深夜潜入楚国的军营,偷偷来到楚国大将子反的寝室,把他叫起来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就这样,华元以其出人意料的行为结束了这场艰苦的持久战,结束了宋国的危难和困苦,自己又到楚国做了1年的人质。

地点:宋国国都(商丘)

攻方:楚庄王亲征 兵力:不详,很多

守方:华元 兵力:不详,很少

坚守时间:9个月

评价:时间确实早,那个时候也没什么兵书看,能被司马迁当做第一个防守战写入史记,也是难得。虽有妥协,但以弱敌强,不辱国威,在当时晋国都不敢和楚国正面冲突的情况下有此表现,华元和的宋国一战赢得了普遍而长久的敬重。此外,还有华元留楚,华元送琴,华元说亲等典故。不过这一站算不上完胜,感觉华元的口才盖过了军事才能。

排名8、司马懿

三国时期魏国人,西晋的奠基人。众所周知,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失利除了内因之外,绝大部分是因为司马懿的防守。公元231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司马懿知道蜀军远来缺粮,求战心切,加之诸葛亮足智多谋,难以对付,于是据险扼守。诸葛亮求战不能,果然引兵退回。魏将张郃请求截击蜀军后路,司马懿不允,只是尾随观察。到达祁山后,诸将纷纷请战,司马懿登山修寨,依然不允。众将当面指责他畏蜀如虎,他不加理会。5月,众将向司马懿施压,伺机进攻蜀军,结果战败,只得退保营寨。6月,诸葛亮退军,张郃追击,结果中伏身亡。司马懿从此更加坚信防守策略的正确性,面对诸葛亮咄咄逼人的进攻,从来不与争锋,甚至在诸葛亮赠送妇人首饰羞辱他时,他也欣然接受,忍辱负重,仍旧按兵不动。无奈的诸葛亮终于在壮志未酬的忧伤中死去。失去诸葛亮的蜀国,再也无法对魏国构成严重威胁。司马懿的防守政策取得了重大胜利。

地点:卤城(以诸葛亮第四次兵出祁山为准,司马懿从此次开始成为魏军前线最高指挥官)

坚守时间:不到一年

攻方:诸葛亮 兵力:10

守方:司马懿 兵力:不到10

评价:《新三国》里面,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魏国第一防守大将”。其实不光是在军事战争中,在政治战争中,司马懿同样善于防守、能保防线不失,这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不丢,至于朝内的政治斗争则多次采用以退为进的战术,并在关键时刻发起致命一击,实现重大成功。毕竟,连诸葛亮的进攻都能防守的住,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排名7、耿恭

东汉名将,名族英雄,开国名将耿弇的侄子。公元74年,耿恭为戊校尉,驻屯于车师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境内),屯田兵数百人,守护着车师这个汉匈战争的前沿阵地。汉明帝18年,北匈奴单于果然派左鹿蠡王率两万骑兵前来攻打耿恭。耿恭以逸待劳,先发制人,以所募数千人直冲敌阵,敌兵顿时七零八落,无力攻城。但匈奴人狡猾地切断了水源,城边的山涧干涸了。在这种绝境,耿恭不仅身先士卒,“榨马粪汁而饮之”,同时率众于城中掘深井取水,在他的鼓舞和激励下,当井深达到十五丈以上时,终于井水涌出。匈奴人万没料到城中竟有水源,以为神助耿恭,无奈再次撤围而去。然而此时整个西域的情势都异常严峻,朝廷因汉明帝驾崩而无暇发兵救援,本已遭受匈奴重压的车师国终于再次背叛朝廷,与匈奴连兵进攻耿恭。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严重局面,耿恭与将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数月后,耿恭数千士兵只剩下几十人,粮食也吃光用尽了,匈奴开始了劝降攻势,以“封王,嫁公主”诱之。但耿恭越是绝境志弥坚。他手刃匈奴劝降使者以示誓死不降,“煮铠弩食其筋革”以示誓与疏勒共存亡。在公元75年那个大雪封山的冬季,耿恭和几十个饱受冻馁之苦的弟兄们,就是凭着为国尽忠的一腔热血,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还使疏勒城成了匈奴人不可逾越的屏障!!!之后,耿恭退回玉门关,仅剩13!

地点:北京

坚守时间:4个月

攻方:北匈奴 兵力:2

守方:耿恭 兵力:数百

评价:在《汉书》中,耿恭被放到《苏武传》中,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坚强的信念下与敌人做抗争。与他的伯父不同,耿恭的对手是汉高祖刘邦都无可奈何的北匈奴。卫青,霍去病依靠西汉强大的国力,在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支持下,追击匈奴。而耿恭,在内无强兵,外无支援的情况下,依靠着对祖国的忠诚,守住了疏勒城,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排名6、韦孝宽

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人。韦孝宽,广读经史,足智多谋,攻守兼备,善于用间。在战胜东魏、攻灭北齐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人生最著名一战,便是守城的教科书一般的存在--玉璧之战。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十月,东魏丞相高欢率大军攻玉壁,连营数十里。他奉命领兵坚守。高欢军于城外堆土山围攻,他加高城垣,使其不能入;高欢军掘地道欲入城,他截断地道,潜伏士卒,擒杀进入地道的东魏军。高欢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高欢回到晋阳后,一病不起,于次年正月死去。

地点:玉璧

攻方:东魏高欢 兵力:13万到20万之间

守方:韦孝宽 兵力:不过万余

坚守时间:50

评价:玉壁之战中,从高欢攻城使用的战术到韦孝宽守城使用的战术看,可谓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都达到古来战争中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这或许是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战役所涉及战术内涵最丰富最齐全的了。再借用一下在网上看到的评价。韦孝宽驻守边城多载,屡抗强敌。他头脑不拘一格,所有的计谋筹划,布置之初,大家都莫名其妙;到成事时,方才惊服。足智多谋,攻守兼备,善于用间(个人认为他用间的能力堪称中国军事史上前三名,其事迹可以作为孙子兵法的教学案例)。虽在军中,仍广读经史,老年得眼病时,仍叫学者读给他听。他早丧父母,对兄嫂很孝敬,所得俸禄的不入私房。对亲族的孤遗必加振赡。是一个对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敌人则像寒冬一样冷酷无情的阴谋家型角色。

排名5、谢玄

东晋名将。公元383年八月,前秦苻坚亲率90万大军,在东西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水陆并进,南下攻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决意奋起抵抗。任命谢玄为前锋都督,统率 “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遏制秦军主力的进攻。十一月,前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企图从容与晋军交战。谢玄知己方兵力较弱,利于速决而不利于持久,于是便派遣使者激将苻融说:“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晋地,却沿着淝水布阵,这是想打持久战,不是速战速决的方法。如果您能让前秦兵稍稍后撤,空出一块地方,使晋军能够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这不是很好吗?”前秦军诸将都认为这是晋军的诡计,劝苻坚不可上当。但是苻坚却说:“只引兵略微后退,待他们一半渡河,一半未渡之际,再用精锐骑兵冲杀,便可以取得胜利。”于是苻融便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前秦军本来就士气低落,内部不稳,阵势混乱,指挥不灵,这一撤更造成阵脚大乱。朱序乘机在前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听了信以为真,遂纷纷狂跑,争相逃命。东晋军队在谢玄等人指挥下,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的攻击。前秦军全线崩溃,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晋军乘胜追击。前秦军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遍野,堵塞大河。活着的人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晋兵追来,更没命地拔脚向北逃窜。是役,秦军被歼灭的十有八九,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仓皇逃至淮北

地点:淝水

坚守时间:十一月

攻方:前秦苻坚 兵力:90

守方:谢玄 兵力:八万

评价:以前上历史课,对淝水之战也就只有一个风声鹤唳的印象。后来看了《边荒传说》,才对淝水之战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天才一般的谢玄,在淝水之战之后不久就病逝,促使其手下刘裕成为东晋最后一位权臣,最终建立南朝宋。谢玄在淝水之战的出色发挥,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也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苻坚本人也很快遭到了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

排名4、李牧

战国时期赵国人。李牧的防守分两个阶段,第一,抵御匈奴。李牧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他和军民约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击号令,一律速将人马物质全部退入堡垒固守,不得轻易出击。这样坚持数年,军队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但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亦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赵王闻听传言,便责备李牧。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代之。新将领守边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出战多数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守,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数年一无所得。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边地军卒得到丰厚的供养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请求一战。匈奴小 股人马侵入时,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设奇阵,用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10余万人。接连又灭掉蟾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抵御秦国。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樊於期攻取赵的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公元前 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秦军大败。樊於期仅率少数亲兵冲出重围,畏罪潜逃燕国。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樊於期之首。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之后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李牧出击,秦军败逃。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公元前 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倾全军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又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人取代李牧。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评价:之所以花这么大的篇幅介绍李牧,是因为李牧的军事才能在战国末期无人能及,在长平之战过后赵国衰弱的情况下,面对强悍如匈奴,如强秦,丝毫不弱下风。他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这四人之中,因为秦国强大,白起和王翦主要在进攻端发挥才能,而李牧和廉颇大部分时间只能被迫选择防守。廉颇在长平之战前期选择的防守也是正确而出色的,只是,赵国总是个昏君辈出的国家。

排名3、王坚

南宋抗蒙名将。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钓鱼城之战中,面对由蒙哥大汗亲率的蒙古大军,坚守五个月,致使蒙哥受伤而玩,彻底改变整个欧亚非大陆的历史!

宋宝佑六年二月,蒙古军分兵四路攻宋。蒙哥汗亲率主力4万,号称10万,于四月向重庆进发。十二月,蒙古军进至合州境内。合州治所在钓鱼山上,称钓鱼城。时任兴元都统兼知合州的王坚凭险设防,依山势筑有周长十二三里、高两三丈的石城, 10万多军民在主将王坚率领下,团结一心,坚决抗蒙。次年二月,蒙哥汗率军强攻钓鱼城。守城军民依坚据守,木石兼投,大炮遥击,使蒙古军进攻均遭失败。四月大雨20天,蒙古军利用一无雨深夜,偷袭宋军,杀伤多人。王坚率兵反击,打退蒙古军。五月酷热,蒙古军疫病流行,王坚乘隙多次率兵夜袭其营地。

七月,蒙哥汗以马军寨之马鞍山为桥头堡,向钓鱼城内城发起进攻。在此场激烈的战斗中,在王坚的指挥下,蒙哥汗被飞丸击中,崩于钓鱼山。

蒙哥汗战死之后,进军鄂州的蒙哥之弟忽必烈和进攻漳州的塔察儿,以及占领了大马士革,正在与古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军队作战的旭烈兀,为争夺汗位而匆忙回师,蒙古贵族集团即开始了长期的内部争战。钓鱼城由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竖立了“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不朽丰碑!当时,钓鱼城就以“东方的麦迦城”、“上帝折鞭处”的威名震惊了中外。

地点:钓鱼城

攻方:蒙哥大汗 兵力:4(蒙古精锐)

守方:王坚 兵力:10多万(南宋军民)

坚守时间:五个月

评价:王坚指挥的钓鱼城守卫战,改变了整个欧亚非大陆的历史,挽救了伊斯兰教,基督教等N个宗教。蒙哥死后,其弟忽必烈虽然取得了争夺蒙古大汗的胜利,但是,威信远远不如蒙哥的他无法服众,四大汗国纷纷独立,蒙古帝国分崩离析。(其实,蒙古帝国的疆土没那么强大,蒙哥死后,四大汗国跟托雷一系控制的东亚部分,即后来的元朝就不能算一起了。)与以往的守卫战不同,无论是历史,还是小说,笔墨的重点都不在于此次守卫战的守军最高指挥官王坚,可见,战果最大的功臣是那10万多团结一心,坚决抗蒙的四川军民。

排名2、张巡

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勋卓著的防守悍将。公元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十三万精锐军南下攻打江淮屏障——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他和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伤敌军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英勇就义。你或许会问,这张巡虽说英武,但是,最终不也城破人亡了吗?怎么还能上榜。但是,当你知道他守城是怎么个丧心病狂,无所不用其极之后,你对他排第二就一点也不用质疑了。面对十几万人对睢阳的围困,张巡明知道已无支援,依旧激励将上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土气不衰。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守军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而且外无救兵。叛军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以作长期围困。这时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留存又大多伤残疲惫不堪。这时,张巡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士。许远也杀其奴僮给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

叛军得知张巡请援无望,又加紧攻城, 至此城已很难坚守了。守城将士商议突围而去,但张巡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叛军会大举南下,蹂躏江淮,最后仍决定坚守。睢阳城终于被叛军攻破,张巡、许远及以下将上都成了叛军的俘虏。张巡毫无惧色,非常镇定。叛军主帅、劝他投降,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张巡被杀,张巡终年49岁。

地点:睢阳

坚守时间:3年。

攻方:安史叛军,主将令狐潮,尹子琦 兵力:十几万

守方:张巡 兵力:数千

评价:每当听到勿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想到张巡,这是何等的惨烈。但是,唐政府的经济命脉在江淮,而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叛军会大举南下,蹂躏江淮,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张巡的抵抗其意义决不是一城的得失,而是全局成败的关键,他们和南阳的守将一起保卫了政府的命脉。所以,张巡并没有失败。

排名1、毛德祖

南朝宋大将。公元42212月,魏军兵逼虎牢关。虎牢关守将毛德祖布置防守,北魏军几次攻关,全给揍回去了。奚斤等人一看不行,便杀过黄河,绕过虎牢关,直扑洛阳,洛阳失守了!虎牢关被南朝宋抛弃,成为了孤岛,之后就再也不可能有援军到来。奚斤、公孙表二将猛攻虎牢关不止,却连日不下,北魏主拓跋嗣着急,又派邺城人马入河南相助,打得越加火爆。毛德祖急了,他开始挖地道。他先令人将地面掘开,一口气,挖了有七丈之深,然后往城外掘,共掘了六条地道,令壮士四百人钻入敌后,突然发难,连杀魏军数百,烧毁工程用具,而后潜回城内。后毛德祖用计离间奚斤和公孙表,奚斤以为公孙表通敌,杀了公孙表。宰了公孙表,魏主拓跋嗣不再闲着,亲自率军到了虎牢关附近,将虎牢关的水源大部分掐断。毛德祖本以为杀了公孙表,敌军的压力会减轻,谁知反倒更重,此时他渐渐明白,这早已不是局域性战争,他正在以一己之力对抗半个北魏的兵力。他毅然下定决心:血战到底。虎牢关水少了,战士大窘,拓跋嗣令人猛攻了三天,结果除了又死一大批之外,虎牢关巍然不动。城中的毛德祖,日子越来越难过。水,越来越少,兵员,没有补充,伤员,只能看着死去,敌人,越来越多,事到如今,毛德祖只能凭一个信念支撑下去:多杀几个。他令人在虎牢关内,又筑了三层围墙,以作内城,魏军攻破外城,德祖领兵入内城,三层内城被攻破两层,德祖督守最后一层,宁死不降。毛德祖强忍饥渴,领兵恶战,战斗过后,南朝军口渴如烧,无一滴水入喉,干到什么程度?受伤的士卒,居然不流血! 几日后,又是一轮猛攻,关隘终于陷落,毛德祖被俘。

地点:洛阳虎牢关

坚守时间:二百余日

攻方:北魏皇帝亲征 兵力:半个北魏

守方:毛祖德 兵力:不到5000

评价:毛德祖被俘后,宁死不屈,被杀。此公之善战,之壮烈不下于历代任何一个忠贞之士。可叹史书中竟未给其专门列传,导致现在几乎没人知道这个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防守悍将。有人曾遍查史料,才在宋书中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现了对他的一系列简要介绍。实在不知何故对此公如此轻视。毛德祖死时年已六十五,戎马一生,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职业了。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2013-11-10 07:36
2019-02-26 10:16
2014-01-05 07:11
2014-04-01 06:48
2016-08-17 10:42
2016-07-19 21:31
2013-12-21 06:10
2013-11-13 08:02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