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琳燕:为何活着?

2011-03-16 15:30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倪琳燕

                    为何活着?

                                                                                  

多年来,我的脑海里一直缠绕着一个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问过别人,也苦思冥想过,但发现我没办法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然而内心强烈地渴望着能得到一个非常究竟的答案。“众里寻他千百度”,一找便是十几年。

两年前,因某种机缘,我与香巴噶举结缘了,拜了恩师,与恩师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但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透着那份最纯粹的慈悲和智慧。对恩师,我无比敬畏。我享受着恩师给我带来的法雨的清凉,快乐无比。后来,当我遭遇知见的饥渴,受着外道见地洗脑的痛苦时,遇到了我此生第三个重要的人——就是雪漠老师。我喜欢雪漠老师的为人,因为我喜欢那份纯粹和那纯粹中的智慧。正是因为他,我发生了质的飞跃,我的智慧之门已被打开,见到了空性光明。这时,我便明白了活着的意义。我所追求的,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而是大自在。顺境也罢,逆境也罢;身居高位也罢,做个乞丐也罢;天堂也罢,地狱也罢,都能自在无比,快乐随缘。此时,无为而无不为,有利众之心却不必想着怎样利众,因为每一行为无不是在利众,它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与己融为一体了。

我明白了为什么活着,也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虽然我还有一些人性的弱点和习气,比如贪欲、怀疑或是嗔恨。但我的所有行为,已开始洗去那些残留着的习气和执着,而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个从来就有、不增不减、不曾失去也不曾得到、无分别的真心。

漫漫修行路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把心灵的那份光明开发出来,变小我为大我,最后达到无我,最后证得我理解的金刚持位。我认为,金刚持其实是一种境界。那境界,慈悲到极致,爱到极致,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

我一直非常喜欢佛教的四法印:一切和合事物皆显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磐超越概念(涅磐寂静)。我觉得这四句话包含了佛法的精华。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很多所谓精进的修行人,读了很多佛书,无法领悟其中的精髓,却不断陷入文字的圈套,对修行越来越执着,到后来竟不知为何而修,非但不能得到快乐,反而越来越痛苦,最后连自己主宰自己的权利都放弃了。佛陀的教义,目的就是要我们主宰自己的心。假使你主宰了自己的心,你也能主宰自己的身与语,你及他人的苦难就能结束。其实对修行本身而言,它也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修行的目的,是要让行者获得大自在,心无挂碍,安住于真心,便不再有烦恼了。佛法对治的,就是行者的烦恼和执着。修行最大的敌人就是执着,所以,把对成就的执着也放下吧,成就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当下即是!放下,诸事随缘,快乐当下,时时观自在!记得,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说:“假使你成就了,你还界定自己为一个佛教徒,那说明你还没有成佛。”最后一切的二元对立都没有了,超越一切的概念,还宇宙的本原。

评判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大修行人,不是看他有多大的神通和加持力,而是看他是否具有无我利他的慈悲心和菩提心,他是否能成为人类精神的标杆,照亮整个世界。但大德们的生命轨迹却不是可以拿来模仿的,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们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活出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做一个真正的我自己,让生命更加璀璨。

对于一位已经获得大自在的成就者,他活着的目的就是:为责任而活,不断创造价值。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我觉得一个连世俗责任都不想承担的人,是无法承担普度众生的大责任的。一个高调宣称我要修行成就负大责任,却无视自己亲人痛苦的人,是令人唾弃的。作为一个行者,我们都应该经常自省,在时时观照自心的同时,也应该常常问自己:我的责任履行了多少?有没有因为没有履行责任而给别人带来痛苦?修行与生活并不矛盾,不要拒绝生活,不要否定看似与修行无关的一切事物,充满爱心地去感受生活,爱周围一切的人,人人皆为父母。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发现,原来生活就是修行,对修行所达到何种水平的评价便是你遇事的那份成熟、大度和那种自在。非座上修才是真修,非闭关修才是真修。生活无时不在修,经历磨难后的那种超脱和淡然更是真修。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让我们守住当下的真心,安住当下活着的意义,让善的种子不断发芽成长,让心灵的光明逐渐显现,照亮整个宇宙吧!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