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生死》系列讲座(4)

2013-10-14 07:30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

 

《参透生死》系列讲座(4

 

诸法的本性和目的,都是为了安住自性,道家所谓的精气神,藏传佛教中称之为气脉明点。能认知子光明时,生命已经发生变化了。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心灵的变化,还是肉体的变化,活着的时候拥有一种强大的磁场,很多人到他身边都会感觉非常快乐、清凉,没有杂念,一见他就生起信心了。有些人总是在弘法,但是让别人生不起信心,他的贪婪比别人更贪婪,他的仇恨比别人更仇恨。他的心只有一个小水杯那么大,只能盛一小杯水,盛不下大海。

 

所以,一定要好好修行,修到一定的时候,子光明才能和母光明相会。关于这一点,我谈的比较多了,因为好多人认为解脱很容易,但是不修。就像很多自称会游泳的人,能讲一大堆游泳的本领,但一落水就淹死了。当达成子母光明会之后,各种境界都会融入光明中。生前达成之后,就是生前证得了光明大手印,临终前达成,也属于证得了光明大手印。诸法自清净,这时候叫不变法界。有一种境界,佛教中称之为常寂光土,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对这种境界的描述非常像证得了光明大手印。

 

关于这一点,我在《无死的金刚心》中讲述了很多,这本书专门讲了琼波浪觉,从一个凡夫直到最后成就,证得光明大手印的整个过程。空行母一次又一次地为他开示心性,他自己修行、调伏,直到最后证得光明大手印,这个过程非常详细。真正达成子母光明会之后,乐空无别,明空无别,平等一味,这时出现三身五智――-法身、报身、化身,五种智慧。明空自然心,浑然天成,智慧光明也一味无差别,无分别智显现。外界与内心融入一体,法界与智慧平等,没有任何分别,二元对立消失。我与他成为一体,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无来亦无去,没有死,没有往生――不是我不去往生,而是我本身就是它,达成这种境界。诸相成一味,自身就是庄严佛土,我与本尊无二无别。我就是金刚持,金刚持就是我。我是奶格玛,奶格玛就是我。注意,这不是凡夫的作意,而是实际证得的一种境界。凡夫作意认为自己成就了,结果一遇到事情却勃然大怒,不是这样的。那种证境是扫除一切烦恼、习气、障碍之后的一种光明心,而不是自认为证得了。

 

密乘中专门讲到密严刹土,也不离自性,那时候才叫即身成就。没有到那时候就不是即身成就,不是作意的,而是你本来就是那样的,这时才证得了金刚持果位――圆满七支报身佛,平等一味,法界智慧融为一体。只要在生前扫除散乱,安住于真心达成一片,用光明对治烦恼,对治习气,达成一味,证得定力、慧力、专注力。精进修习达成一体时,就能证得法身成就。如果生前修的很好也能达成子光明,即身成佛。

 

历史上生前达成子母光明会人也有很多,不仅仅是在死亡的时候达成。这除了有一种精神上的标准,更有一种肉体上的标准。比如气进入哪个不坏明点,打开哪个脉结,它都有相应的标准。它是身心都成就,身心都自在,如果生前没有很好的修行,没有证得大手印,也不要紧。只要认得子光明,好好的修,利用这种串习之力在母光明出现之后证得大手印,这也属于即身成就,那时就没有中阴身。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面我们讲中阴身的修法。

 

“中阴身”也叫“中有身”,在这一段生命消失之后、下一段生命出现之前的过渡时期就叫中阴身,按照佛教的说法一般有四十九天。在凉州传说也是四十九天,七天为一个循环,每七天之后重新烧一次纸。在佛教看来这种习俗是不足取的。但在一些教派中仍然按时辰来修,比如宁玛派的中阴救度密法中也是按七天来进行训练的。香巴噶举中没有这么繁琐的训练方法,中阴就是中阴。所有的中阴身阶段都是一样的应对、一样的训练。

 

中阴身是认知光明和梦幻最好的机会。关于光明的认知在临死八相出现之时,是子光明和母光明汇合的最佳时期。气摄入不坏明点时会出现母光明,与修到的子光明合二为一达成子母光明会,证得法身成就。但是香巴噶举中除了这个之外,后面还有诸多一系列的训练,更多的就是在心识、分别心、妄心中断之后,光明出现就会证得双运身。双运就是方便和智慧的双运。修中阴身是为了引生一种三世俱生智。

 

人在命终会出现四空光明,生起意生身。它源于一种意念,就是以人的心意造成的身子,非常类似于梦中之身。当一个人做梦的时候,身子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幻身和意生身就相似于这个身子。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它是由心气构成的,心代表精神,气代表某种物质,非常细微的心气就可以构成这个东西。它可以承载一部分精神,也有一定的物质成分,非常细微,但不全是一种物质的东西。我看过一些资料,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类似于微中子的物质,在它眼中物质构不成一种阻碍,构不成对它的一种限制。关于这一点,我以后会详细的讲到。

 

中阴有三种:一种是生死中阴。在生死交替之际,四大收摄之后,地水火风空分散时,显出一种死有光明。这时,“子母光明会”时就能得到究竟解脱。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些人死有光明出现得非常快,有些人出现得相对慢。有些人训练不好时,在刹那间就错过了。有些人过渡的慢一点,所以说快慢是不定的,根据人的根器不一样,机缘不一样,宿世的修炼不一样,它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平时训练好才能认知得到,训练不好不一定认知得到。

 

如果错过这个良机就会进入第二个中阴,叫轮涅中阴。这时候会出现意生身,就像梦中一样有另外一个身子,可以上天入地,可以左右各种各样的景象。许多人在梦中也会出现许多神奇的东西,可以变化,可以到达任何地方,都属于意生身的一种。因为种种熏修之力和习惯之力,比如平时喜欢一些什么东西,意生身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东西。不一样的东西由习气造成的业力,随着业力的变化会看到不同的景象,这时候,你会遭遇不同的境遇,有恐怖的、快乐的、幸福的,分别显现六道轮回,所描述的一些东西。如果这时候有一种观修之力,在轮涅中阴时会成就报身,具体内容在后面我会讲到。

 

这时,起作用更多的是一种业力,你好像空中的柳絮一样,八面业风。业风就是业力――行为造成的一种反作用力――把你裹挟了,然后让你产生诸多不由自主的东西。如果业风出现时,你能仍然回忆上师教法时,你就可以成就化身,可以往生。中阴身阶段也是非常好的解脱良机。

 

生死中阴以收摄地水火风四大为主,这时候各种烦恼、仇恨、愚昧慢慢随着气摄入中脉,脉结的打开而消失。藏传佛教认为好多烦恼也同时是脉结的作用,这种说法非常符合科学的解释。科学认为许多人生理的痛苦,更多的是身体的疾病构成,身体不同的内分泌以及不同的障碍,可以左右心态。中医认为通则不疼,疼则不通。有了愚痴之心时,身体也会有相应的显现。

 

佛教也认为不同的脉结构成了不同的烦恼,当气入中脉把脉结打开时,烦恼就会慢慢消失,出现死有光明。死有光明是气入中脉之后特有的显现,它属于法身光明,也是母光明的一种,它属于法界本有的光明,属于每个众生本有的光明。佛说: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就是因为有子光明、有如来藏、有诸多成佛的种子。生前证悟而认知到的光明叫子光明,本质是一体的,但区别在于一种是在四有的时候出现、在死时四大消散时出现,还有一种在修的时候就可以出现。所以说,修的光明叫子光明,临终时出现的光明叫母光明。生前证悟和死后出现的母光明达成一体时叫子母光明会,这时候就究竟解脱了。

 

如果错过了这一机会,就会进入轮涅中阴,如果生前精进修大手印,上师开示行性,明心见性。你能安住于真心,认知到自性时,有光明梦境,或修光明,或修梦境,得到一种串习之力、一种调心、一种训练,那么你就有了相当的控制心的能力,属于道上光明。

 

中阴的第三个阶段:世间中阴(内标题)

 

如果错过轮涅中阴,就会进入世间中阴,马上进入轮回,这时候你的意生身就会遭遇很多恐怖、危险的境遇。这时候,意生身非常相似于梦中的习气身,所以说,梦中感受到的仍然像梦境一样,修梦境就是为了能认知中阴,控制中阴。所以平时多修梦观成就法。香巴噶举中的梦瑜伽就是为了,能让这时候把握住自己的梦境,不受业风的裹挟,请求生起次第法,成就报身。

 

中阴的最后阶段:投胎(内标题)

 

最后阶段为生有智中阴,这时候意生身出现,因为习气就非常恐怖了,觉得无着无落,没有身体,它就要寻找一个身体。这时就要所谓的投胎了,投胎时是投生中阴,他很着急。在凉州的一些地方,道家超度的法门中重点讲这个东西,它有种力量送往阎王殿会如何如何,再去投生。香巴噶举教法中仍然要回忆上师的教法,生起成就法身,这时候自己没有了身体,也留不下脚印,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没有白菩提也没有红菩提,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甚至听不到声音,没有昼夜,因为视觉系统消失,听觉系统消失。发现这个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亲人,但亲人看不到你,你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们也听不到你的声音,这时你已经进入中阴身了。

 

当发现自己进入中阴身的时候,你必须明白你已进入了中阴身,无论什么人,只要死亡来临就必须面对,所以,不要恐惧,不要害怕。要面对它,接受它,不要痛苦流涕,但是你会有种很痛苦,很纯粹的东西让你的意生身不能自主,所以这时候就提醒自己面对它。这时生起一种惧生空乐,如果生前证得空乐,知道空乐大印,那么安住、忆持那种大乐时,就会转为大乐智慧身。或者用化身往生佛国,关于这种方法我们后面会讲到。

 

或者用各种方便法门堵塞住胎门或六道之门,你就可能往生佛国。这几种中阴根气都不一样,你可以把握住几种根气。善根可以辨认生死中阴,生死的光明;中根在二中阴中修习幻身、报身;三根进入三中阴之后,堵塞胎门,得到往生。临终四大分散时,分别心隐没了。中根错过四光明之后进入二中阴时,想起一些生起次第的修法,上师和教戒,成就报身、幻身都是可以的。所以平时要经常修习,经常忆持那种光明、安住那种光明、控制自己的心,不要散乱,不要着急,不要怕,慢慢去练就它。

(续)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