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外力拯救弱势成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
编者按:回望人类足迹,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曾以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彼此面对。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使人类饱受悲苦。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佛与基督,人类最伟大的两大精神导师也开始彼此面对,共聚同存。2012年3月15日,第三届佛教与基督教比较学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会议主办方试图通过学术交流,尝试基督教与佛教之间更深度更积极的对话。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客座教授王忠欣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基督教的拯救观及其影响》的主题演讲。王忠欣教授认为:基督教的拯救观强调人自救的无力,以及外力拯救的重要性,其产生的影响就是注重外力的帮助,外部的干预,外来的干涉。在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国家,干预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弱势群体受到伤害或威胁时,人们要出面干预,去制止罪恶的发生和继续。
王忠欣教授论文摘要如下:
基督教所说的拯救主要是针对罪而言,指的是灵命或精神和道德意义上的救赎。罪在基督教的意义上是指人与上帝关系的扭曲,人离弃了上帝,失去了上帝的恩典,隔断了与真善美之源的连接,所以沦落到罪中,这是灵命上的罪。圣经中指的另一种罪,是指人失去上帝的恩典后所做的恶,邪恶的事情和不道德的事情。基督教认为人自己不能摆脱罪恶的捆绑,人失去上帝的恩典后也就失去了自我拯救的能力,或自我向善的能力,所以人从罪中的摆脱需要外在的力量的介入和帮助。这个外在的、比人自身大的多的善的力量就是上帝本身,所以基督教称这为外在超越。
对基督教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拯救者,即究竟是谁来担当这位拯救者的角色。当然这位拯救者就是上帝本身,但人究竟如何与上帝相遇?基督教认为是上帝自己道成肉身,成为耶稣基督来完成拯救的工作。因为人已经失去了靠自己获得拯救的能力,唯一能做的就是靠改变心意接受上帝通过耶稣基督所给与的救赎,这就是基督教所说的“信”,或“接受”,即信或接受耶稣基督是自己的拯救者,也正是通过信和接受,沉沦在罪中的人获得了拯救,重新成为一个义人。这就是基督教所说的“因信称义”。在这个心意改变或更新的过程中,人获得了拯救。这是灵命意义上的拯救。
人被拯救后,成为了新造的人,圣灵在他/她身上动工,自然带来了行为上的改善,好的工作或功德成为得救后的自然结果,人在道德上的缺陷就逐渐得到了纠正。灵命的拯救带来了道德的复兴。两者的次序,因果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颠倒。所以对基督教来说,不是好的行为为自己挣得拯救;而是在获得救赎后,人才有能力和动力去行善。
很明显,基督教的拯救观强调人自救的无力,以及外力拯救的重要性,其产生的影响就是注重外力的帮助,外部的干预,外来的干涉。在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国家,干预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弱势群体受到伤害或威胁时,人们要出面干预,去制止罪恶的发生和继续。比如,如果儿童受到成人的伤害,即便是家长的打骂,目睹的人要出面干涉,或报警。妇女在家里遭受家庭暴力,知晓者要干涉,或报警。如果知道而不报警,就违反了法律,等于是在助长罪恶。因为弱势人群无法解救自己,必须靠外力的帮助,如果外人不来帮助,这些弱势人群就死定了。如果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出现手无寸铁的百姓被武装的军警所镇压,或者底层的民众受到独裁者的欺压,西方社会总是最先出来予以谴责,并且用力所能及的方法进行干预,直到罪恶被终止。
弱势的人群无法自己救助自己,必须依靠外部强大的正义力量来干预、来帮助,这样他们才能被解救。沉沦在罪中的人类丧失了自己来拯救自己的能力,只能靠全能的上帝亲自从外边实行拯救,这成为绝望中的盼望。
附: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909708
●《光明大手印》系列丛书邮购地址: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联系人:王静 联系手机:138305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