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禅诗表现的艺术风格(3)

2012-06-25 08:49 来源:《佛学研究》 作者:朴永焕

苏轼禅诗表现的艺术风格(3

即三人同参佛理,但所得的“观妙”,各有所得。苏轼的“观妙”,就在“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可见其自然浑成之趣,令人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南宋刘辰翁认为苏轼的此句是一位禅师偈的启发。因为苏轼本身对禅学了解的很深,因此他取禅师的偈,经常用典故手法。这时苏轼56岁,更深入于佛禅,故他的见解颇有可信。由此可见,苏轼的这首诗,盖言出意外,事非意想,新奇刺激,令人惊绝,奇趣横生。方东树评此诗说:“坡公之诗,每于终篇之外,恒有远景,匪人所测;于篇中又各有不测之境,其一段忽从天外插来,为寻常胸臆中所无有。”《昭昧詹言》苏轼62岁写《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风急雨,戏作此数句》诗云: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读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明童。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绍圣四年1097六月渡海,七月作者从惠州到儋耳贬所,这首诗赴儋途中所作。前四句描写诗人从琼州到儋耳贬所走的路线。“登高”四句,表示天水无际,四周茫茫,我何时才能走出此岛,流露出深沉凄凉的气氛。但“眇观”四句中引用《史记》和《庄子•天水篇》说,天地在积水中,九州也在大瀛海中,中国也不过如茫茫太仓中的一粒米而已,即天地、九州、中国皆同一体,本无差别。不用计较身在何处,不都是同一体吗表现了脱离忧虑,旷达乐观的感慨。这也就是表现佛教所说万事万物本无差别的“平等观”和禅家所谓“平常心”,禅宗着重强调随性适意,安闲无为,随机应变,认为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禅,头头是道,体现了禅对解放人性的追求以及直面声色世界的现实态度。在“幽怀”四句中描写天风吹来的形象,其气魄雄伟。“急雨”二句与“雨已倾盆若,诗乃翻水成。”《次韵江晦叔》都是以雨催诗的表现。“梦云”二句,以状云之如梦,状电之如笑,不致抹煞作者苦心钱锺书《管锥编》四册《拟云于梦》。由此可知,苏轼借助佛道思想看轻外物,旨在超越现实苦闷和忧虑,而这种精神境界的追求,造成其诗歌创作是随缘自适的超脱与旷达,其风格是豪放雄伟,奇趣横生。故陆放翁《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云:“心空物莫挠,气老笔益纵。”纪昀也评云:“以杳冥诡黄异之词,抒雄阔奇伟之气,而不露圭角,不使粗豪,故为上乘。源出太白,而远以己法,不袭其貌,故能各有千古。”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续)

 

附:

●雪漠作品专卖: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雪漠墨宝义卖:http://www.xuemo.cn/list.asp?id=89

●《无死的金刚心》卓越网专卖:http://www.amazon.cn/%E6%97%A0%E6%AD%BB%E7%9A%84%E9%87%91%E5%88%9A%E5%BF%83-%E9%9B%AA%E6%BC%A0/dp/B007VX0VSU/ref=sr_1_1?ie=UTF8&qid=1335400266&sr=8-1

●《无死的金刚心》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726918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