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一小时专属的"出世"时光——香港雪漠读书会后记(总第45期)

2025-03-31 15:52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刘一凡

预留一小时专属的"出世"时光——香港雪漠读书会后记(总第45期)

330日,香港雪漠读书会在星河明居会所如期举行,本期活动以"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为主题。领读人Tracy继续带领书友深入共读雪漠经典著作《世界是心的倒影》(漫画版),围绕主题探讨如何在浮躁时代修得澄明之心,并践行于现实生活之道。

按照惯例,每期读书会都以《中华奋斗偈》作为开篇。书友Jenny选取《中华奋斗偈》中的历史人物展开讲解,本期聚焦西汉名臣苏武。提及苏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苏武牧羊"的典故,在《匈奴的子孙》这本书中,雪漠老师曾详细写过苏武的精神。书中是这么说的:“苏武不是海明威那样的硬汉,画像中的他,有着东方人的含蓄和儒雅。他也没有那么多传奇的、精彩的经历,但他是我认为的英雄之一。想当年,他只要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借口,就会成为另一个卫律或李陵,不会是苏武,不会被载人人类的历史,更不会成为一个传奇。而他在绝境中坦然地活了十九年,既不消极、不变节,也不放弃。他用寻常的方式,用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告诉了世界,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又用不凡的坚守,实现了人的另一种高贵,这种高贵,叫气节。他可以用佩刀征服世界,但他没有。甚至在卫律持剑威逼他投降的时候,他都没有拔刀相搏。他虽是将门之子,手中的佩刀却择向了自己。他用生命展示了何为‘忠义’,也让卫律们知道,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他更是告诉了匈奴,世界上还有另一种更厉害的武器,那就是人格。”谈到“入世”自然离不开儒家文化,而“忠义精神”则是儒家文化所所倡导的。

共读完主题章节后,书友们围绕"出世""入世"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阿静结合自身经历分享道:幼年时期便萌生出家修行的念头,但人生轨迹最终未走向遁世修行,直至婚后育子才真正开启生命与心灵的探索。在她看来,家庭婚姻是"入世"实践,而经历自身抑郁与孩子自闭症的双重考验,则成为她的"出世"契机。正是这番际遇使她结缘雪漠作品,通过研习实践,她发现这些著作对抑郁症患者和自闭症儿童确有裨益。因为,首先需要改变的不是这些孩子,而是他们的父母。阿静继续谈到,她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雪漠老师的书,让更多人知道这样的这样的文化是可以真正帮到他们的。“让更多的人接触雪漠作品”这正是她融合"出世"修行与"入世"践行的生动写照。

志愿者之向围绕“出世”与“入世”,分享了自己为什么要做专职志愿者。她告诉我们,即便同一件事,在没有做专职志愿者之前,她找不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她的人生很像温水煮青蛙。当她读完《一个人的西部》后,她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不想再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的活着。她希望自己能够活出一份生命的价值。所以,她选择做了专职志愿者。她发现即便同样是做后台客服,但是她能在做志愿者的这件事上,找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现场书友们结合各自人生经历,畅谈对"出世""入世"的体悟。值得关注的是,虽在"入世"实践层面各有独特际遇,但在"出世"维度却形成共识:阅读经典、参加读书会、聆听雪漠老师的晨间直播、融入正向社群等,皆可视作精神层面的"出世"修行。领读人Tracy总结道,若无法实现真正的离世修行,不妨选择或营造适宜的心灵修行环境,建议通过每日读书、正念冥想、周末参加读书会等方式,至少预留一小时专属的"出世"时光。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终究要回归行为本身。如何在待人接物中践行终极关怀?“做好当下,是最好的终极关怀”——这十二字箴言定为下期读书会主题。四月之约,如期赴会,静候知音。(刘一凡)

下一场活动(详情稍后发布)

46 (星期日)

读书会咨询/报名联络:

香港:(85295592263  54254696WhatsApp同号)

内地:(+8613802841701(微信同号)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