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的火焰点燃生命
——读《世界是心的倒影》有感
文\李锦枫
《世界是心的倒影》一书用朴素易懂的文字将儒释道等经典哲学中的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读者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接触经典,理解经典并在生活中运用儒释道阐述的道理,以便以一种自洽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在我看来,这本书打破了“法不轻传”的门槛,将被人们束之高阁的经典,轻轻拿下,作者用亲切平和的文字与读者握手拥抱,将高深的道理娓娓道来,正所谓“大道至简”,不过如此。
作者在书中写到世间万物都会改变,人生中的所有事都不过会变成记忆中的水花,它们即时真实的存在又转瞬即逝,正因如此,作者提议人应该“把握当下,品味当下,享受当下”,这不禁让我想起人生中有三重境界,即: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看山是山,即使人们还在追求房子、美食等欲望中的物质,他们认为这时真实存在的事物,也确实如此。而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则是认为俗世间的欲望皆为红尘累事,一切都会改变,那么一切都是虚假,人们没有必要追求所谓的欲望和名利。而最珍贵也是最难得的境界则是看山还是山,我知道了世间万物没有恒定的事物,唯一不变的唯有变化无常,但我活在这红尘世中,看透了种种,却仍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应对生活。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态度“把握当下,享受当下,品味当下”,做一个看透了人生本质而又勇敢面对它的真正的“英雄”。
书中描写世间万物因缘起而生,因时刻发生着变化而性空。这是经典中的道理,缘起性空是世界运作的规律。大多数人们之所以无法明心见性,是因为害怕“未知”,人们大多数沉溺于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却恐惧于未来也有残酷的可能性。其实“失去”并没有那么可怕,生命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幻觉,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种种体验而来,体验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而决定我们人生体验的好坏,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是我们面对每一个因时的态度,有因才有果,有果便有因。把握当下,因为每一个当下即是未来之果的因起。
作者提倡看破这世间的一切虚妄,用智慧的火焰点燃自身沾满汽油的十二种偏见棉线,将整条由偏见缠缚的轮回线团烧个干干净净,自此心灵和灵魂得以解脱。这让我想起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方法跳出轮回得以解脱,那就是“吸引力法则”,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名为轮回的巨大磁场中,我们都知道同频会共振,那么我如果我们抱着“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的这种思维来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也好,快乐甜蜜也罢,我们终将怀着乐观的频率与宇宙中的正能量同频共振,在这样的频率下,无论生活发生什样的事情都无法改变我们的心态,从而达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自此轮回法则便没有办法留住我们,因为我们的思想不再怀有偏见,我们的频率不再处于低频,我们愉快地拥抱三维空间的生活给予的任何磨难与甜蜜,任何事物都将束缚不了我们。
书中的这段文字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轻松快意的瞬间是天人;仇恨愤怒的瞬间是阿修罗;愚昧无知的瞬间是畜生……”从此可看出笔者对轮回之意理解颇深,我们所处的人道包含着六道的投影,我们在人道中可以体会到纷繁复杂的人生体验,这是其他六道所不具备的特质,处在人道中修炼本心相对而言才是最有成效的也是最便利的捷径,正可谓是“人身难得”之处就在于此。
作者认为,就连“我”本身也是因缘聚合的产物,在外境的作用下发生着改变和变化。作者在书中描述到自己因为直言不讳,很难让所有人都喜欢。当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必然会有人喜欢有人讨厌,这一切可以用道家的“反”字来解释,那就是“反也者,道之动也”。不夸张得说,万物的来源与归宿都在一个“反”字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当你夸赞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的时候,你的朋友,你的身边人反而会说你还有进步的空间,然而当你谦卑地贬低自己时,身边人反而会夸赞你。这就是为何作者在朋友们把他捧上天时,反而选择写下“雪漠是个驴”之类的偈子来表白自己。其实便体现了一个“反”字。这个“反”被现代心理学家简单地归纳为我们的认知防御系统,而“反”是《道德经》中重要的哲学概念之一。“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当我们把私人的主张暴露在公众面前,天道会立即发挥作用,在人们心中的想法会立刻朝着相反的方向产生异动。当一个人想要把自己的观点灌输到众人的脑袋中,人们心中则内普遍积累起相反的观点,而这种积累是非常微弱的,是静悄悄地在人们的脑海中进行的,这就是道在发挥着作用。所以许多红极一时的大人物在不断宣扬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也在不断以一种微弱的方式在积累与自己相反的观点。作者面对朋友的夸赞和不解不动如山,选择了不在乎,做好自己本该做的事,是一种极具水之特性的应对方式。在面对有可能积累“反驳”危险的情况下,作者仍选择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人,教化他人,这也是一种上善若水、不争不抢的大爱的体现。除此之外,《道德经》在后文中有一章与“反”遥相呼应。那就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视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面对朋友反驳或者质疑你的观点,人们很容易陷入强调和自证其说的冲动和执念,其实这一切都是道在其中起作用。凡人上钩,唇枪舌战,甚至把做事的重点转移到口舌之争中。人们便陷入了与该观点捆绑的处境中,捆绑就是拘于事,所以悟道者置身事外而做又称无为。从这点上来看,无为与作者的选择不谋而合。作者认为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并希望以此入手来告诉读者,世间一切不过是因缘际会,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我们能把握住的只有自己的本心。作者理解的这个世界是幻化的,一切都是记忆。这与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有所不同。一是当下,二是观点,三是二者之间“反”这个游荡的变化,正因为有了“反”,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事物才会纷繁变化。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守住天赋的创造欲和好奇心,做事不求评价,观察事物但减少对比,分享而没有目的,使用而不是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谓初心也是一也。从这一点上来看佛法与道经的观点虽各有不同,然而最终目的都是教导人们把握当下,活在当下,用自己的意志去体验自己的生活,可谓是殊途同归。
本书有许多观点与我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学习命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刻我的同学认为命是注定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切要看你自己是否想要去改变,是否相信命运可以被自己改变。认为命运被注定了,是否也是一种懒惰和陷入迷茫呢,是否过于轻看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的力量?我想是的。雪漠老师在书中也写到“定数是死了心的程序。活的人可以造缘。心变则命变”,我非常认同,万事万物虽然会随着一定的规律去进行,但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改变是世界上恒定的真理。多行善事,多发善念,《了凡四训》中言:命我自立,福自己求。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
给书文字优美,极赋有诗意,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拿书中对认知真心的描述举例,将寻找我本具足的真心这一过程比喻成在黑暗中行走寻找光明的过程,比喻成在选择穿越荆棘去拥抱爱人的过程。对这一点我深深地被文字所打动,因为在过去,我也曾经历过灵魂的暗夜,我也曾在黑暗中苦苦寻找光明和解脱,那其中的绝望与艰辛不为外人所知,如今读到书中的句子难免获得共鸣,不禁内心颤动,备受鼓舞。这让我相信我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光明终将会到来。
作者写到快乐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正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我当时正被种种繁琐的剪辑视频所困扰,正在经历电脑太卡,剪辑软件一次又一次卡顿毫无响应的崩溃,这时,为了给自己沉重内心一丝喘息,我拿起了《世界是心的倒影》这本书来继续翻阅,恰好看到“真正的快乐仅仅是心灵的一种感受”,你不知道这句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如何直击内心。这让几近被剪辑软件搞得崩溃的我而言恰好是一方良药。是啊,真正的快乐只是一种感受,难道只有顺畅地剪辑出我需要的作品,我才会快乐吗?我的内心感受为何要寄托在这既不灵敏也无人性、冰冰冷冷的软件程序上。我应该是我内心的主宰,不是吗?于是我平静下来,内心不再焦虑烦躁,并明智地做出了决定,尽快换一个好用的电脑。我不再与种种不如意较劲,我选择主动把握我自己的情绪,并理智地做出决定。
在读完全书之后,我才明白本书为何起这个名字——世界是心的倒影,全书表达的观点,正如书名字面意思而言,世界是心的投影,你心里想象着什么,世界便回馈给你什么。曾仕强先生也曾经说过“上天有好生之德”,老天爷是非常愿意让人们心想事成的,只是有时候人们遇到了挫折,心里想的是我好倒霉,那么上天听到了这句话就会让人真的很倒霉。所以人应该常怀乐观之心,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想,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那么上天听到了这句话,便会让你心想事成,你会发现世人所认为的困难真的只不过是你的垫脚石。或许有人会问那么人为什么会遭遇挫折呢?其实挫折也是根据你如何看待这件事而定义的,如果你心怀乐观,那这意义便会大有不同。若还是太过于执着这个问题,不如想一想你所经历的挫折从最根本来自何处?是否真的对你不利还是在为你消业呢?一切快乐和自由等皆出自本心,是自主性的,是人们本就自足的,命由心造由此而已。
该书是一本可以和读者共鸣,为读者解惑,贴近读者真实需求的书籍。书中的文字亲切到在读书的过程中,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和一位良师老友亲切对话。雪漠老师将自己体会到的一个又一个经典中的道理娓娓道来,耐心又极富同情心地对读者讲解。相信大多数读者读完会与我有着相同的感受。我们的许多疑惑会在书中得到最合适的解答。
读完《世界是心的倒影》后,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修行入门书籍,这本书所举的例子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该书并没有像其他修行书籍一样有着高高的门槛,从中可看出雪漠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是一本怀着帮助他人的初心而写的书,是一本带给我种种感动和鼓舞的书。我想我会推荐更多的人来读这本通俗温暖且充满了智慧的书,相信读完这本书的你,也会和我一样开始顿悟,开启你灵性上的觉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