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万军:儒家刚正精神之典范——“中华文明的路标”之海瑞观后感

2020-07-25 19:24 来源:www.xuemo.cn 作者:葛万军

 

儒家刚正精神之典范——“中华文明的路标”之海瑞观后感

葛万军/

中华文明大讲坛之“中华文明的路标”系列讲座,雪师这次讲的是海瑞,我原来了解的海瑞,只是从历史书上了解的,如著名的“海瑞罢官”,但也只当作一个历史故事来记忆而已,从来没有思考过海瑞为什么罢官,也没有想过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罢官”的,以及整个时代和个人精神等,都没有进行深究,这次雪师给我们补了一课,非常有深度,受益匪浅。

首先是对时代背景的讲解,特别是跟海瑞密切相关的明朝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喜欢炼丹修道,不喜欢朝堂,经常出去闭关四十九天不上朝,历史对他的评价很不好,但是从嘉靖皇帝执政的四十五年,明朝历史出现了一批响当当的名臣,海瑞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严嵩、戚继光等,所以从客观上来评价嘉靖皇帝,是有褒有贬。嘉靖皇帝的无为而治,造成了社会制度的崩塌,雪师说修身的时候用中国传统文化佛家和道家,治事的时候必须用儒家。嘉靖皇帝如果引入儒家来治理国家,就更好了。

当时的内阁首辅严嵩在历史被认为是奸臣,雪师说严嵩虽然贪了一点财,但他选拔人的时候还是有原则的,就是必须能做事,而且他很会用人,他为国选贤,不属于奸臣,属于权臣,当时明朝如果没有他,国家是不行的。这一段教会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全面来看,看到不好的地方,也要看他做的贡献。另外,要学会经世致用,一个家庭、一个公司要学会做事,修佛修道也要学会做事。

海瑞怀着伟大的抱负,自作了《自警词》,认为人不能白活一世,要按照圣人教导要求自己。不一定要中科举做大官,人穷不值得羞愧,品德不好才是污点。警示自己:钱财美女是否动心?做人是否言行一致?有无趋炎附势文过饰非各种私心杂念?但犯一条不如早死为好。所以他冒死进谏,写了历史上有名的《海瑞治安疏》,连皇帝都敢骂的大臣在历史上也不多见,海瑞的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至阳至刚的精神。嘉靖皇帝虽然气急败坏,还是没有杀他,也体现了皇帝的胸怀和知道自省。但也因为嘉靖的无为,明朝的制度被摧毁,无官不贪,很难纠正。海瑞虽然很贫穷,一身正气,虽然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没有人舍得杀他,因为他没有私心,一生坚持他活着的信念。

海瑞坚决批评乡愿。引用论语的话:“乡愿,德之贼也”。百度百科解释说,乡愿,特指当时社会上那种不分是非,同于流俗,言行不一,伪善欺世,处处讨好,也不得罪乡里的,以“忠厚老实”为人称道的“老好人”。孔子尖锐地指出:这种“乡愿”,言行不符,实际上是似德非德而乱乎德的人,乃德之“贼”。世人对之不可不辨。而后,孟子更清楚地说明这种人乃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虽然表面上看,是个对乡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其实,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见《孟子•尽心下》)。“愿’”,谨厚,老实。雪师说,乡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敢说真话。敢说话的人被其他人觉得爱生事,所以给我们讲海瑞就是呼唤海瑞精神,需要我们学习海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敢于说话的精神。如果负责人不敢说话、不敢得罪人,最后设置的制度就慢慢死了,社会就乱了,这是海瑞坚决反对的。雪师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两种力量:一种是乡愿的力量,都喜欢老好人,再就是海瑞这种刚正力量,两种力量一直纠结在一起。我学到这里感觉为之一振,感觉自己身上和身边的同事经常能看到乡愿的影子,不愿意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维护制度。其实,海瑞说话温文尔雅,慢条斯理,正是对事不对人,学习海瑞勇于担当、敢于批评的精神,必须去除身上的“乡愿”陋习,老好人的成分,要有底线,不能什么人都不得罪。鲁迅也是海瑞精神的体现,是那种儒家至大至刚的,没有私心,不怕死,也不要钱,敢说话本身就是一种精神。

雪师讲到坚决反对把文化作为口头禅。以做事为准则,需要一批海瑞这样的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家庭、一个人必须有底线、有制度,坚持底线、完善人格,在于做事,内外求真,有担当,舍我其谁!海瑞思想就是至刚至正,刚正思想。正大光明、顶天(大道)立地(老百姓),言行一致,从不妥协,反对乡愿,反对老好人,反对和稀泥,勇于担当。雪师说,在这种刚正的基础上学会圆融,不能刚的让别人受不了,既要有海瑞的精神,又要有对方能接受的形式;既要正大光明,又要有策略,让时代能接受。

最后,雪师总结说,从海瑞身上要学会担当,不世故,正大光明。在生命存在的时候,做完自己该做的事,你的选择决定着你的价值,决定着你的生命,决定着你的追求,决定着你的安身立命,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做,既为世界做,也为自己做。不要寻找堕落的理由!海瑞没有说我不给你当官了,决没有撂挑子,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因为你的选择和精神,也给世界带来了一种精神、一种照亮,文化的价值就在这里!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