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春:远行

2020-07-10 07:57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北春

http://www.xuemo.cnupfiles/202003/20200329210720425.jpg

 

远行

\北春

心灵的焦渴要比口渴更急切,文化的滋养要比饱食更深沉。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一次,依然——我背起行囊又去远行——“凉州文化行”。

大巴车队依次停在了马路边。我们有序下车,排队前行,步入新华书店武威书城。一股书香气扑面而来,书架排列而放,书本整齐摆设,灯光璀璨,张灯结彩,气氛活跃,一派节日景象,但又不失特有的庄严和肃穆。大横幅跃然眼前——雪漠《堂吉诃德在北美》发布会暨读者见面会,这是本次“凉州文化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慕名前来的全国各地数百名文学爱好者早已拿好书,排好队,等候作者签名留念。

我看了看排队的人绵延很长,索性在观众席间找了一把小凳子坐下来,慢慢翻开了《堂吉诃德在北美》。毕竟是一种仪式,难免有些程序化的讲话或介绍之类的前奏,还有低声交谈的窃窃私语,都在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萦绕耳畔。

声音慢慢远去,我也慢慢去远行了——跟着“堂吉诃德”来到了北美,和他一样,也是第一次到这里游历。我们途径广州、香港、台北,飞行十一个小时抵达美国西雅图,这是来到北美的第一站。虽然,已经入夏,但这里却很凉爽,走在街上感觉不到一点夏天的炎热,蔚蓝的天空、金黄的树叶、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随之而来的陌生感还是挤压出了孤独的情怀。

我礼节性地抬起头,假装了一下认真听讲,从陌生与孤独中解脱出来,瞟了瞟储放在身边书架的另外两本《堂吉诃德在北美》。此书在书架上没有了,也就是已售罄。瞟一瞟是担心被人“顺手牵羊”,放在书架上是因为握在手里怕弄脏,也许这就是对文化与崇尚,容不得玷污吧。

http://www.xuemo.cnupfiles/201905/20190503144254973.jpg

哈佛纪念堂、加拿大路易斯湖、华盛顿街头、杜邦花园喷泉广场、卡尔加里、落基山、丹佛埃文斯山等名胜景点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注意,不要过于兴奋,我暗自提醒,因为发现自己已经引起身边人的惊讶,罪魁祸首应该是我未能自控的张扬表情,还有自言自语。意外惊喜,是面见了大师,有缘相会。我在两年前拜读《空空之外》时初闻谈锡永大师之尊名,可以说仰慕已久。现在,跟随雪漠老师特来加拿大拜访,并听他隆重而简要介绍谈锡永大师,别有一番意境。

他们是彼此慕名,心意相投,是陌生而熟悉的朋友,一言半语,甚至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便互相心心相照,意味无穷。神交之美,如此神奇和有趣儿。我对他们的友谊、真诚、学养,还有对文化的担当羡慕不已、崇敬之至,一股暖流涌动心头。

我深切体会到雪漠老师那不辞万里,飘洋过海,几经周折来到加拿大面见谈锡永大师的用意和心境,当然也明白谈锡永大师在雪漠老师心目中的分量。当文化追求成为彼此一种生命状态时,时空距离将被消融,情感共鸣和彼此默契,成为共同的相伴。

手机微信提示震动,打断了远行与惬意。“文化旅行啥情况?”爱人的骚扰,不识时务。

“我出国了!”简短回复。

她回信有些惊讶:“你不是去了甘肃武威吗??”两个问号,明显,丈二和尚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我偷着乐,即刻复信:“在兰州遇到顺路班机,就来到了加拿大。”

真是难料,微信视频邀请提示让我吓一跳,我赶紧摁住了手机,慌里慌张地左顾右盼,窘怕出丑,还好,似乎没人听到啥声,或者说根本就没人注意我的手机在闹腾,我顿感欣慰和轻松,原来大家都在专注地聆听雪漠老师的讲话,更多的人还在排队等候赐签。

我续复:“我跟着堂吉诃德出了国。”立马撤回了,随后加发的偷笑表情包。

“你先量一量自己的体温吧。”我看了她的微信,当然明白啥意思,偷着乐的情趣和情绪愈加浓郁。既分文不花,又足不出户,也免得语言不通的尴尬能游历北美大地,感受异域风情,体会逍遥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的鸟儿或者说西雅图的鸟儿比较木讷,不怕人也不会躲人,轻跳地跟我们。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时候用箩筐诱捕麻雀,拉弹弓石打喜鹊的情景,脸发烧起来,安机关抓捕偷猎保护鸟嫌疑犯的新闻画面也在眼前晃动。还好,西雅图行人横过马路的奇怪景象吸引了我,好奇让我回过神来安然了一些。这里的行人横过马路时按一个指示牌,正在行驶的车辆就会集体停下来,同时给行人让路。这种做法很奇怪,但很有人情味儿,强者对弱者的礼让,勾勒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不过,在中国这种摁钮儿也好,这样穿行也罢,恐怕不适合,为什么?——你懂得。当然,可以吸收借鉴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必要做法,这样,我们从酒店来到书店,也许是另一番景致。这就是不同文化、不同思维、不同理念的有趣儿所在。说起有趣儿,不得不说在波士顿的一个有趣儿的偶遇。在参观千佛寺时,雪漠老师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自己一篇文章,出自他的心灵随笔集《世界是心的倒影》,文比人先到,智慧传播快。

敬佩之余,我抬起头看了看签售台,已经肃静了许多,刚才人头攒动的场景,现在倒有了些门庭冷落的味道。我轻轻站起来,悄悄走到仍在排队的三五人后边,切切相遇的紧张,随着长长一行字的落纸,被受宠若惊的兴奋所吹散,一同远行,不负真情。

http://www.xuemo.cnupfiles/201905/20190504153249988.jpg

“读书改变命运”“文化照亮人生”,两根红色塑料气囊柱傲立在门口两边,字字赫然,格外显眼,十分精神,衬托着旁边“武威雪漠书院规划效果图”。效果图壮观、亮丽、典雅,房屋和树木错落有致,近景和远处彼此呼应,古朴和鲜艳交相辉映。

武威雪漠书院项目启动仪式在这里简约而热烈、节俭而隆重而举行,这是“凉州文化行”又一项重要内容。这里是凉州区洪祥镇陈儿村小学旧址,也是雪漠老师的母校旧址。进院里,歌曲荡漾、人声鼎沸,老幼同欢、男女共聚,身穿红色礼服的礼仪小姐们款款而过,所有人的脸上洋溢着愉悦与期待。“武威雪漠书院项目启动仪式”大幅白字远远映入眼帘,舞台鲜红亮丽,背景红色大气,满是喜庆气息。

舞台下面排列摆开了形色不一的小凳子,还有几把椅子鹤立鸡群,我这才注意到院里地面多年失修,起皮伤痕到处可见,坑坑洼洼,校墙已经成为残垣断壁,破败不堪,不过墙上字迹尚可辨认“校训:自重自爱 自立自强;校风:遵规守纪 勤奋创优;教风: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学风:刻苦勤奋 积极向上;作风:严谨务实 团结协作。”我读罢,对眼前这堵残缺不齐的老墙肃然起敬,一股巨大的力量撞击了我一下,我对自己刚才不屑一顾的扫视深感愧疚和懊悔,不由得移开了视线,却看到了对面教室旧房门口有人扎堆。出于好奇,我慢慢走过去,窗户玻璃多处被打烂,显得没有明亮,只见空洞,好似盲人的眼睛一般。褪色暗淡的房屋红墙上黄色字迹斑驳模糊,依稀可见,诸如“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无利身心事莫为、有益家国书常读”等,岁月的印记隐约而清晰,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我深切感到,这里——气息如此厚重,不敢莽撞和轻慢,谨小慎微地走向那个门口。扎堆的人终于少了,可以进屋看个究竟,一股潮湿的霉味淡淡散发而来,还有大家的欢笑声。哦,原来不少人在这里乘凉,似乎还在等待。几个人坐在凳子上,有男的,也有女的,多数是年长的,他们淡淡的笑容无法掩盖满脸的无奈与接纳,为这一破旧的教室增添了几分苍凉和落寂。不过,他们毫无怨天尤人之相,也无自卑厌世之色,更无失意绝望之态,都戴上墨镜,拿着三弦,身边还有帮手。虽然,那股超然、淡定让人感到清凉和安详,但却一股说不清的酸楚和苍凉掠过心头,脑子里浮现出具有诗意而沉重的字眼——“瞎贤”。他们是传唱凉州贤孝的民间特殊艺人群体,因为他们在雪漠老师作品中频频出现,所以我对他们并不陌生。不过,直面这些盲艺人时,首先感到的不是熟悉而是敬畏,是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敬畏。他们被称为“瞎贤”或“瞎仙”,前者敬其德行,后者夸其能力,总之都是唱凉州贤孝的民间艺人。

“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我第一次亲耳聆听凉州贤孝,感觉他们的方言很重,说实话,很难听懂。但那个曲调还有那个声调,有时单调质朴,有时浩瀚悠长,有时苍凉久远,有时浑厚有力,有时如泣如诉,有时潺潺绵绵,隐隐带着一股浓浓的沧桑、凄美、孤独。我不知道那是娓娓道来还是焦灼呐喊,或是倾诉衷肠还是愤怒嘶吼,总是如此摄人心魄、如此让人震撼,冲破评判的桎梏和羁绊,摆脱自负的伪装和懦弱,穿越历史的悠悠千年,伴随岁月的脉搏飘荡,飘荡在那古老的丝绸之路上,飘荡在那纵贯春秋的涌动里,深切感受博大文化的深沉和恢宏,感受诉说故事的积淀和滋养,感受行贤尽孝的金言和良句。

读了书的人一定有文化吗?有文化的人一定读过书吗?比如这些瞎贤,能读过书吗?但是,他们肯定被文化滋养过心灵,有了明亮的心灵他们才有了选择和方向,担当和坚守。有了眸动的人都会有明亮的心灵吗?貌似五官端正、身无残疾的人,其中很多已经失去了观察和欣赏美的视觉,丧失了传唱和传播贤孝的能力,丢掉了倾听和对话内心的觉悟,否则“贤孝”也许不会“荣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历经风雨走到今天已经步履蹒跚,人到耄耋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借助现代科技的文化娱乐日渐丰富,这门艺术能否活下去或者能否成为活化石还是成为真化石不得而知,也不敢想象。但是,不可否认,凉州贤孝依然滋养着这里百姓的心灵,消解着人们灵魂的焦渴。

武威雪漠书院项目启动仪式,对凉州贤孝倡导的“贤”和“孝”,诠释得如此生动、如此深刻:贤,劝人如何做事,孝,教人如何为子,他——雪漠老师,为家乡教书育人培养贤能,对母亲尽孝养老善作善成。

听来——从遥远传来的声音,犹如沙哑呻吟伴随声嘶力竭,这是分娩之前的阵痛,这个古老的大地即将迎来一个文化巨婴的诞生。

附:青年作家陈亦新第二期成长写作班开课,扫码咨询、报名!

http://www.xuemo.cnupfiles/202005/20200523180106277.jpg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