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山书院“启慧阅读•点亮梦想”公益讲座第三次走进沧州三里堤小学
2018年6月21日,由沂山书院发起的“启慧阅读•点亮梦想”公益讲座,第三次走进河北沧州三里堤小学。来自北京的文化志愿者于红、黄永虎和本期主讲老师张桉诚一行,与在校师生进行了一天的读书交流活动。
“启慧阅读•点亮梦想”公益讲座是沂山书院为响应《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而倡议的阅读活动,旨在推进校园阅读,点亮读书梦想。三里堤小学历来高度重视,本期选出了部分三至五年级学生代表,以及全体六年级同学参加活动。再过一周,这批六年级同学就要离开学校,唐文超校长特意安排他们参与,希望能收获一些课本外的思维能力和启发。
经过前两期活动和互动,志愿者已经与三里堤小学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本次在唐校长简短的开场后,便直接进入正题,由张桉诚老师进行主题讲座。
张桉诚老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有艺术、绘画、设计等方面的专长。他介绍说,这次讲座本来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内容,给孩子们讲些和艺术相关的知识,但突然发现,知识不断在更新,没有把握这些知识是最新的研究成果,甚至很可能是已经过时的知识,与其简单地传递一些概念化的知识,不如讲些方法性的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次正赶上端午节,就决定来一次思维训练,配以《思维训练歌》,并以“粽子的联想”为主题做了这次内容设计。
张老师先说明,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张精美的“雪漠心学”日历卡作为奖励。本次讲座结束后,还会留有作文比赛,写关于本期粽子相关的文章,评出一二三等奖,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同学们听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情绪得到了充分调动。
张老师以“粽子”为例,介绍了思维展开的方法,并不时以各种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你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你吃的粽子为啥是这样的?”“为什么粽叶是芦苇叶?”“为什么线绳一般用草?”“为什么粽子是三角或四角?”“为什么一般用糯米?”“关于粽子,你还知道哪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不断被打开,从普遍的固有惯性思维中逐渐有了个性化的思考。
张老师最后提问是“如果拍一部跟粽子有关的纪录片,你怎么编剧?”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以屈原的故事为题材,有的以粽子的制作过程为角度,还有以吃粽子的过程来讲述。这时张老师进一步启发,现在有个美食的纪录片,以各类食物作为题材,同学们想像一下,自己可不可以直接变成粽子?这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显然,他们还没有这种想法。“你的衣服就是粽叶,身体就是糯米做的,眼睛像红枣等等。你被作为礼物送给了不同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反应。这样看有不有趣?”同学们听了很开心,脑洞大开。
在结尾时,张老师说任何事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联想,产生各种各样新奇的点子。有一位六年级同学举手说,他以树作为起点,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比如树可以做成火柴,火柴在路边被小女孩捡去,点燃后看到了老奶奶,老奶奶有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家里养了一条小狗,小狗吃饭的盆是木头做的等等。显然,这位同学的思维已经打开了。
唐校长做了讲座总结,对三位老师表示了感谢,希望同学们能向他们学习,相信自己,树立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之后唐校长邀请黄永虎老师进行传统武术的简单分享,黄老师从想象力、创造力、感受力几个方面对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了阐释,并借着张老师粽子的话题进一步启发同学们,如果一直粽子掉到了南美洲亚马逊丛林,这时同学们纷纷变成了丛林中的小动物或植物,如蚂蚁、鳄鱼、小鸟、小河,这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黄老师解释道,当想象的时候,身体也要产生真实的感官反应,像真的变成一样,而不仅仅是头脑中的印象。持续训练下去,会活化大脑神经元细胞,这些细胞突触之间的联系会增强,大脑会发生质的变化,不仅仅是写作和学习的提高,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更好的效果。
讲座后,唐校长邀请三位老师留下对三里堤小学同学们的寄语。于红老师写道:“身活无疾,心活无障,活学活用运无穷。”张桉诚老师写道:“做最好的自己!”黄永虎老师写道:“每一滴汗水,都是灌溉自己成长的甘露。它们终将转化为成功后喜悦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