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就是愧对社会
事实上,在公共场合尽量保持沉默,已经是大多数中国人终身奉行的赖以明哲保身的潜规则之一。
英国社会学家马克经过调查发现:男人每天的说话量,是女人的一半。但男人们也大多用于朋友圈中、工作中,而与爱人的聊天交流,每天可能不足15分钟,用词量不超过10%。女人喜欢通过谈话来建立关系、巩固关系,在家里则喜欢通过絮叨来显示自己的领导地位,表达对男人的关心。男人则不这么想,无论他婚前多么能说会道、口吐莲花,婚后的男人更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的具体愿望,比如“今晚想和你一起出去吃饭”、“我想休息”、“我要开会了”。
然而,女人受不了了,男人越是这样,女人越是有话要说。许多时候,因为女人的絮叨,家里与外面喧嚣的天空别无二致。男人这时候往往比女人显得更理性,面对女人的絮叨,他不会直接反驳。许多男人习惯选择沉默,一方面是用沉默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情绪、思想和态度,另一方面就是故意以沉默来保持彼此的距离,女人会为此感到特别受伤。
男性心理研究者指出:男人的世界充满竞争,这就要求距离、假面具和算计。男人的生存面临着女人无法想象的残酷挑战,孤独在所难免。
其实,上述仅仅是针对家庭生活而言。实际上,中国男人在酒店里,可以旁若无人地大讲处世哲学,高谈人心向背,标榜自己清正义气。在公共汽车上,可以旁若无人地纵论社会人生,以及形形色色、旁门左道的人际关系,中国男人似乎人人都是哲学家。而且,中国人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能对当下时政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评论,也都能对生活观念及态度道出一番颇高明的见解。
可是,一摊开报纸,一打开电视,一些新闻扑面而来:矿难连连,死伤数十成百,人们已然习惯沉默;贪官累累,攫取千万上亿,人们也不再觉得惊奇;造假能发财,张悟本养生神话、学术腐败丑闻、处处星火燎原,每个人都像是看客;电视娱乐怪相;真话妨碍实利,谎话铺天盖地……中国人似乎早就对这些事情麻木了。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新闻标题就是例证:“女孩公厕内被拾荒男子强奸,40余人围观无人制止”;“五龄童失足落入冰冷臭水塘,围观者上百无人施救”;还有“男子天桥上欲轻生,围观者催其快跳不要浪费时间”这样的报道。甚至还有比这更悲惨的故事,一个女司机在被歹徒胁迫时,全车乘客竟无一人伸出援手,甚至还有人起哄,最终惨遭强暴。伤心欲绝的她痛恨这群懦弱的“观众”,于是将车冲向了悬崖。这一幕正是鲁迅先生早就批判过中国人的看客心理。然而几十年过去,今天看客依旧尤存,而且似乎更多,更麻木不仁。
看来,沉默不仅仅是男人的病,而且是整个国民的通病。
事实上,在公共场合尽量保持沉默,已经是大多数中国人终身奉行的赖以明哲保身的潜规则之一。翻开历史,中国历朝历代的大规模屠杀,比如改朝换代的战争以及和平时期的株连九族之类的暴政,对于中国人民就造成了长期的选择压力。那些勇敢的人、正直的人、富于正义感的人往往容易遭到杀身之祸。而那些唯唯诺诺的懦夫、奴才和顺民则可以很好地适应这种高压环境,在这种特定的选择压力下生存和繁衍下来。经过几千年的基因筛选,现在的 中国人几乎都变成了懦夫、奴才和顺民的后代。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极好的注解。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其实就是生存文化。比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好死不如赖活”等等中国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名言警句,就是中国生存文化的真实见证。
人们曾质问父辈,在黑白颠倒、人性变异的疯狂年代,你们干什么去了?你们为什么不发声?你们不生气吗?你们的良心呢?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因为,中国人是宁可自杀也不反抗的。你逼他,你打他,他只知道自杀,却不知道反抗。你惹我生气了,他们习惯了保持沉默。
但是沉默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因为好人每一次的退让,都是在降低恶人做恶的成本;每一次的沉默,都是在扩大谎言的范畴;每一次的冷漠,都是在增加行恶的机会;每一次的默许,都是在助长暴力的发生;每一次的回避,都是在创造苦难的轮回;每一次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都是在纵容更大的伤害。
恶有多大,沉默就有多可怕。这一切像美国一个纪念屠杀犹太人的纪念碑上写的那样:“当初他们(纳粹)杀某党党员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党员;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讲话了……”
美国林肯总统有句名言:“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产生什么样的政府。”假如政府做错事,你严厉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改善,这就是建设性。假如你明明发现国家在走向错误的道路,你却还是说,走得好走得好。那是一种毁坏的态度。
该生气时不生气,该维权时不维权,该较真时不较真,结果,不仅自己的权益无法捍卫,长久下去,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缺乏痛感,就会产生钝感,这个社会就会失去活力、我们的生态状况就会不进反退。
还记得在电影《勇敢的心》的结尾,华莱士高声喊出“Freedom”,声嘶力竭,振聋发聩。历史上华莱士是否如此不可考,但他喜欢这样一首诗: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的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记住: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我所理解真正的自由,正如康德说:“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当有一天我们对重大事情沉默不语,这便是我们生命枯萎的开始。”已故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论沉默,不只是针对黑人与白人的平权问题,也涉及美国民众对越战发生初期应否提出质疑。
今天中国人不同旧时代的文盲,几乎都是受到现代社会多年栽培的知识人。甚至还有不少人,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领袖,甚至是创业者。很多人由年轻小伙子变成有儿有女满身包袱的中年人,也会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无的放矢,也不要在安逸中沉睡,在继续微观地提升自家孩子的智能,却无视有的政经“领袖”的高分反智。安居乐业,钱越赚越多?但是,眼看自己在忙碌和自保中惊觉“重大事件”接踵而至,即使每月辛劳后仍然有收入,虽然经济运转令自己和家人仍表面安居,但有些人类社会视为阳光空气般理所当然的价值和做法,却极速地被否定,被挪走。这时就应自问:还能选择沉默吗?!
社会经济制度完善的背后,应该靠核心价值和优势支撑着,这包括:人权、法治、透明的制度、公平公正的程序、尊重多元、谨守专业、言论和新闻自由等。
今日中国最缺少什么?不缺高耸入云的广轩楼;不缺异花珍草的锦绣园;不缺笙歌曼舞的酒肉林;不缺昏昏噩噩的官僚群;不缺阿谀逢迎的陈词烂调……甚至就连大熊猫也还能保护下来一些。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良知,却成了最希缺的资源,缺乏“文明、公平、正义”的社会道德土壤已经变成一片荒漠了。
如果有的掌权者确实彻底地踩着公平程序的底线,将一个社会搞到变成动物园,老百姓就应该发出愤怒的呼叫。
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掌权者,为了国家。否则,这个社会就会充份演译劣币驱逐良币的荒谬。那么,国家和社会,就真的变成了动物园。
若人们面对不公义时过分沉默,只会让自己的道德内涵和价值追求被掏空,让自己变成一具只拼经济的行尸走肉而已。若每天有人极具系统地和密集地“指鹿为马”,自己选择沉默,便是愧对自己、愧对社会、愧对下一代。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