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正定

2015-01-27 09:19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读书是非常必要的。读书能指明方向。但真正能告诉你解脱是什么滋味,你的修证正确与否的,只有你的上师。所以,在传承中,一代又一代的上师,用自己心灵的智慧温度感知弟子的心,再印证成就弟子:“就是它,这就是空性。”然后,他的弟子再印证自己的弟子,告诉对方:“就是它!”在整个传承链中,证悟者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印证下来的,只要传承清净、正确,那么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不会走错路。

上师的印证,就是大手印的“印”,也是心印的“印”,是真正的“心心相印”。没有“印”,所有的修行都不会得到究竟的成就。哪怕你很有名气,只要没经过成就上师的印证,你的修行,就很难说清对错。只有证得真正的智慧,你才能分辨出对与错,是与非,你的修行才不会走错路。

“印”,也是被一代又一代证悟者传递下去的诸佛之心。达摩传给二祖的就是这个“心”,他告诉二祖,就是这个东西;然后再由二祖告诉三祖,就是这样;三祖再告诉四祖,是的,就是它……这个“心心相印”的过程如果中断了,修行者就会像南华寺的那个僧人一样,把无记和顽空当成正定,因为没人告诉他这是错的。如果那僧人有上师的话,上师就会告诉他,不对,不是这个东西,你修错了,那是无记和顽空。如果他这样错修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假如修得很好,他就会进入无色界,仍然在三界中,没有解脱;假如修得不好,他就会堕入畜生道。因为,无记属于一种动物般的愚痴,就像冬眠的熊一样,这不是智慧的正定。智慧的正定,需要止观双运,只有止,而没有观,就容易陷入顽空与无记。

在真正进入香巴噶举的传承之前,我的定力就已经非常好了,一座可以持续好多天,也能在佛学沙龙中给别人讲“法”了,但在真正进入传承之后,仍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区别在于,进入传承前,我拥有的只是一些理论和知识,不是真正的智慧,它不能彻底改变我的生命状态,我的真心也没有生起妙用;进入传承之后,我才拥有了真正的智慧,才得到了智慧的正定。真正的智慧正定,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我在写“光明大手印”系列时就是这样,脑中虽无一字,笔下却能流出诸种文字。书里有好多内容,都是别人问,我回答,然后整理的。那问题,像一颗颗小石子,投向我时,就像在大海中激起了浪花。它不是我事先准备好,要跟他们去说的,而是从自性里自然流出来的。你问我什么问题,它就喷出什么东西,但我的心一直是如如不动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思维,没有思考,只有无穷的活力,应对着迎面而来的一切。而我自己,仅仅是那股活力的出口。那股活力叫什么名字?它叫“法身”,即诸佛的法身。当你证得某种境界,破除所有执著与二元对立的时候,你就证得了法身。那时,你就和一个巨大的存在融为一体了,再也没有你和他的分别,就像浪花永远属于大海,与大海是一体的,是无二无别的。

所以,一定要有清净的传承。汉地也有些很好的法脉,像净土,像禅宗,也有很多成就大德。如果可以得到清净的传承,念阿弥陀佛也能成就,不一定要修密乘。而且,在没有正确见地的时候,修净土是最好的选择。

修道的时候也是这样,道家和道教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大师,比如老子、庄子、王重阳、丘处机等。全真七子后来也多谈心性。他们所说的心性,跟光明大手印所说的心性本质上应该一样。但“光明”本质虽一,也或许还有一些区别:比如,透过窗子看到的光明与出门后看到的光明肯定不一样,站在地面上和飞到半空中看到的光明也不一样,融入光明和化为光明也不一样,执著光明和放下光明更不一样。就是说,光明的本体虽是一样的,但许多人还有再往前走的余地。道家有很多人修得很好,他们不是瞎子,已经看到光明了,他们的修为绝不逊于佛教的一些大德。只是发展到后来,道教的一些修行人就不一定能开悟了,也许是传承的原因,他们或是不能开悟,或是不追求开悟。

传承非常重要,不懂传承,修行就容易走偏。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天生就是圣人”,或者在修行中有一种盲目的优越感。一个没尝过空乐的人,很容易就会将这种滋味弄错,最后变成“我以为怎么样”,但实际上很可能并不是那样的。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雪漠文化网-手机版首页    返回顶部

雪漠文化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