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里,一些读者可能会怨我写得枯燥。请原谅,虽然我的解释尽量追求浅显,但因你对宗教内容的生疏,会产生相应的生涩。没办法,读书如登山,愈到高处,可能愈有平时见不到的风景,但登高很吃力,坚持一下吧。介绍香巴噶举若不介绍其教法的殊胜之处,这书就等于白写了。要知道,我写的内容,近千年来,很少有人公之于世,虽亦有点滴讯息,但多道听途说,或一鳞半爪,像我这样以传承者之身份,介绍传承之教法者,并不多见。所以,只要你有耐心,只要你平心静气地读下去,你看到的定然是别处观赏不到的风景。
前面我介绍了奶格五金法的生起次第。当然,我仅仅是介绍。香巴噶举行者的念诵和观修是另一种我不能公之于世的仪轨。虽然你没有深入到教派内部,但其精神和内涵,大致是了解到了。
接下来,我们介绍圆满次第。按佛教规范的解释,圆满次第亦称“究竟次第”,也叫“正分”,主要修气脉明点而引生心寂或俱喜,见证心光明。修习成就,可见道乃至成佛。显然,这种说法也是概而括之。
香巴噶举圆满次第的教法很复杂,也很精细,绝不是粗粗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关于它的修持,有一套严格的系统,比如:修生起次第达到一定证量,才可以接着修圆满次第。圆满次第中又有许多部分,前者达到何种证量,才可以接着修下一步。这都有严格规定,不可混乱,亦不可跳越。
写本书时,对这部分,我很为难。不介绍,世人并不知道我说了许久的“殊胜”所在,而若欲介绍,就面临几个问题。首先是内容难免枯燥,前面内容虽生疏,尚有故事以提神,加上我笔法稍加生动一些,就能叫人读下去。而这部分纯属宗教内容,发挥不得,也难以渲染,阅读时必然沉闷。有心舍而不写,则本书内容定然残缺,除影响读者对香巴噶举的理解外,世间也失去了一次了解香巴噶举教法的机会。无论从宗教的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看来都是一种损失。因为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能有我这样的传承实证因缘;即便有传承实证因缘,也未必有我这样的文字表述能力;即使因缘能力并具,人家也未必愿意写这种在出版家看来吃力不讨好的书。要知道,若是用写此书的时间来写小说的话,我至少能写出多部能叫座的名利双收的长篇小说。但是,我将完成此书当成我来此尘世的使命之一。所以,我不愿放弃这个能叫更多的人了解香巴教法的机会。至少,从文化角度看,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我面临一个困难,就是介绍的“度”的把握。因为密的原因,我不能一览无余地展示教法,但我同时又必须能叫读者感受到香巴教法究竟殊胜在何处;我力求能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向世人介绍教法,但又要确保我的介绍只在教派戒律许可的范围之内。所以,我选择了中道。我略去了香巴教法所有的修证法门,却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对教法的介绍、修证达到的目的、教法之殊胜理由等诸多信息。我将尽可能地用香巴噶举汉译内容之原貌,不事修饰,不加渲染,质朴本色。
同样提醒读者的是,这部分内容,可能与你以前所读书的内容迥异而略显吃力,但不要生起烦恼。
你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你掠过此部分读后面部分,但你可能会一章一章地掠过去,翻到最后一页,将此书一扔,说:“上当了!上当了!雪漠竟写这号破玩意儿。”因为你偷懒掠过的内容,可能恰恰是别处难以读到的好东西。当然,我认为是好东西的,你可能恰恰认为没意思,但我没办法,我不能叫你接受高过你心灵的东西。我只能贡献出我之所有,我不能奉献出你之所需。
另一种选择,是你静了心,平了气,慢慢咀嚼过去。你肯定能读出本书与时下流行读物不一样的味道,肯定能摄取一些营养。啃完本书,你或许会长吁一口气,叹道:“真不错!”说不定,你还会再嚼一遍、两遍,乃至多遍。久而久之,你会在本书的熏染下渐渐远离愚痴、接近高尚,你会为你以前做过的许多曾引以为自豪的事脸红,这时,你已确信无疑地升华了人生。
所以,阅读跟人生的良性活动一样,受多少累,便获多少益。欲悦眼眸者,只能得眼眸之欢;欲益心灵者,方能得心灵之益。无论此书写得如何,至少有一点可以确信,这是我不得不写的一本书。写它时,我背痛如折,我每每屏息,才可能完整地写完一句话。在我创作的生活中,我从没有如此痛苦,也从没有如此真诚。我知道,生个大孩子,免不了有阵痛的。只有流产似的写作,才轻松得如同撒尿。
只要你有耐心,你必有所获。